孟令禹
摘要:根据《初高中语文课标》中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应用中总结了整本书阅读书目的选择和整本书阅读课时安排的具体方法,让整本书教学更切实可行,更有利于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和展示阅读成果,为学生建立终身阅读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书目;计划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是以整本书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选择和初中语文教学相关的经典和著作,在课堂和课下进行阅读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从简单的篇章阅读回归到文学作品的赏析鉴赏中去。在多种形式的引导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写法的鉴赏及与作者思想的沟通。发挥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让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时,加强思想建设,在整本书阅读中领悟文化的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养成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积累阅读方法、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阅读方式。
一、整本书阅读书目的选择与指导
“整本书阅读”具有连贯性和长期性。新课标和中、高考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既是回归经典,扩展学生阅读面,又是贯彻立德树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应用。相对于教材中单篇独章、逐段逐句的讲授,整本书阅读更有利于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和展示阅读成果,为学生建立终身阅读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中选取书目?
1、书目的选择
(1)优先选取课标中指定的书,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
在教学中,以初高中课标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方向,选取课标中指定的经典篇目。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骆驼祥子》等。
(2)以教材为中心,遵循“从篇到本、从本到类”的原则,选取与初中语文教材匹配度高的书,将其作为选文的拓展和延伸;如:在讲解《蒙古草原狼》时可以推荐《狼图腾》,讲解《范进中举》推荐《儒林外使》由单篇发展文整本书。由课内到课外,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3)以教师为中心,选取教师深刻理解,有丰富阅读经验的书,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更好的阅读指导。
每个语文教师在专业成长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因此可以根据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书目的筛选和总结,找到适合学生成长的数目。如梁衡的《觅渡!觅渡!》、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康震的《中华诗词》等。
(4)以学生为中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人意愿。我们开展读书活动,学校发给学生书目,让学生在一学期内进行阅读。期末回收书目,然后再由同学自己选择十本自己喜欢的书目和简要介绍作为补充。这样既扩大书目内容,又可以让更多好书籍让更多的同学了解。
二、整本书阅读课时的安排
在现有的教学中以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主,在45分钟的课堂内,设立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将教学的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是语文教学中的常态形式。而整本书阅读,具有整体性和长久性的特点,具体落实和单篇阅读不同。要想有效地驾驭整本书阅读教学,就应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
第一,整本书阅读以一学期为单位,设立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根据学生年级不同,設立书目不同,从三维目标角度拟定学期的教学目标。如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每周走进图书馆活动。将语文教师分为不同专题,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教师,在这名教师带领,来到图书馆指定区域进行整本书阅读。而初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采用在校阅读的方式,学校为每名同学准备书目,每周三下午进行整本书阅读,由校内带动校外阅读。
第二,以一本书为单位,为整本书阅读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规划。首先在整本书阅读计划中规划出少则一周、多则两月的课程周期,以周为单位设计每个小计划,将总目标不断细化,逐一完成。
第三,以学生为单位,精心安排设立切实可行的课时计划。
首先,学校整本书阅读课的课时安排即将课段目标的达成具体到每天的课时中,制定完整、明确的《课时计划表》,将原本散碎的课时统整起来,共同致力于项目总目标的达成。例如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根据二十四章节,以一个月为单位,设立每周六章的周目标,以一个月内,完成这本书的阅读。
其次学生自主的课时安排,除在学校将每周三作为整本书阅读时间,每晚阅读时间、每周休息时间、节假日时间,都应合理安排好。以一学期为单位,将每一个坏节都设计好。这个时间段相对来说比较散,建议学生阅读文集型书籍,如《朝花夕拾》类书籍。
另外,寒暑假,大块时间,我们要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阅读计划,这一时间段,让学生阅读贯通型和理论型的书籍。如《红楼梦》等。
第四,每周设立活动课,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活动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师将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表达和分享,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不必刻意追求某一种形式。以阅读为目的,让活动方式灵活。如我们在实践中以周三为单位进行展示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课本剧、演讲、读后感等活动,让同学既是主角又是观众,认真去讲去演,努力去听、去记。再由同学自己进行点评和汇报。让每个学生在阅读后都形成一定的情感积淀和思考深度,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最后,布置选题写作任务,形成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等,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