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刚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于2019年4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第二次修正,规定城市规划、镇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仍然是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重要层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仍是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空间规划体系与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出现诸多新需求[1],城市总体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较之以前有很大不同。目前,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方式有案例教学法[2]、产学研结合项目教学法[3]、团队项目教学法[4]、多学科融合教学法[5]、开放式大课堂教学法[6]、地域特色教学法[7]等多种,各高校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状况,不断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专业教学方法,创新和改进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模式。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于2004年开设了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借鉴TBL(Team-Based Learning,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教学经验。本文将对该教学过程进行介绍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水平。
TBL教学模式,即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拉瑞·迈克尔森(Larry K Michaelsen)教授于2002年首次提出,率先在欧美工商管理教学中推广,后逐步在医学和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并不断丰富。美国教育实践和研究界于2005年成立了TBL协会,并注册了“Team-Based Learning Collaborative(团队学习—协作)”的商标,每年召开年会[8]。国内TBL教学模式主要在医学、信息素质和语言等教学课程中有所运用。该教学模式借鉴商业团队合作模式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团队学习和教学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TBL教学模式一般有三个教学阶段:自学阶段、讨论阶段和应用训练阶段,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合理组建学习团队、学生的责任意识、设计明确的学习任务,经常性的反馈[9]。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学科内涵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在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较之以前有所变化,内容越来越繁杂,城乡规划教育必须与之适应。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性。城乡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其专业人员的知识构成是综合性的,规划教育内容也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城市总体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中综合性和复杂性程度最高的法定规划,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存在的诸多问题归纳为4个层面,即规划理念层面、事权法理层面、规划体制层面、技术方法层面[10]。
(2)关联性。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镇规划的两个阶段,总体规划是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依据与指导。在规划院校课程设计中,城市总体规划课程通常在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课程选修完成,即对城市局部区域有一定认识和把握后,选修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并对后续课程如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等有指导性,以便更好进行城市分析。
(3)实践性。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实践能力。因此,在总体规划教学中,通常是选择一个真实的城镇,通过调研,在了解城镇建设实践的相关问题基础上,分析城镇发展的条件和需求,进行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研究性。盖迪斯提出的城市规划“调查—分析—规划”工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教学中体现的更是显著。由于总体规划涉及城镇发展的诸多全局性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城镇发展定位等,并开展一定程度的专题研究。
(5)协作性。城市总体规划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需多专业协同配合,并与地方行政管理人员通力合作方可完成。因此,城市总体规划特别强调团队协作性,单靠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都很难完成。
TBL教学模式注重团队协作,能够更好适应和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教学特点,这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目前各个院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五年制)自2004年开始于第8学期开设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包括城市总体规划(64个学时)和课程设计(2周);该课程教学一直沿用团队教学法,多采取“真题假做”形式。TBL模式的三个阶段和四个基本要素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教学全过程。
按照TBL教学模式的三阶段划分有前期准备及调研、规划分析与专题研究、规划方案形成等教学环节。
(1)前期准备与调研——自学阶段。课程开始之前,任课教师根据产学研课题项目,进行小城镇总体规划课题遴选。在选题时主要考虑几个方面:第一,城镇有特色,包括具有一定区域特征,或者是产业特色等;第二,有一定规模,一般选择国家、省、市试点镇或其他重点建制镇;第三,交通便捷,便于学生调研;第四,基础资料较为齐全。课题确定后,各小组自愿选择,教师加以引导,鼓励学生选择其生源所在地区的城镇,增强其对小城镇的认同感,同时也便于学生自行调研。
课题任务明确后,要求学生进行前期准备和调研。前期准备包括理论知识的回顾和整理、案例收集与解读、小城镇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相关政策收集等。调研为小组利用课下时间自行调研,调研前教师对小城镇主要情况、调研的主要内容与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并要求各小组调研前利用网络和基础资料对小城镇有一定了解,调研后制作调研报告,并以PPT形式进行汇报。该阶段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课下时间准备和调研,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前期指导。
(2)规划分析与交流互动——讨论阶段。规划分析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内部讨论为主,课堂主要是师生交流反馈互动环节。各个小组成员对小城镇进行区域分析、产业选择、发展战略与定位、发展规模与方向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达成共识和保留争议;课堂上教师与各个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对其分析思路、技术方法和阶段成果进行指导,予以反馈,并明确各个小组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在总体规划方案形成和规划制定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辅导或集中点评的形式,及时有效的将意见反馈给学生。
(3)专题研究与方案形成——训练阶段。专题研究是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而开展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一般要求小组成员一人一个小专题,专题涉及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新型城镇化、城镇规模、城镇特色、城镇结构与形态等方面。该部分主要利用城市总体规划的两周“课程设计周”来完成,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发展意愿,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属于应用知识训练环节。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和了解城市总体规划核心内容,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进行城镇建设用地布局的训练,即每人提交一个规划布局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规划方案。各个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对其负责部分内容进行规划编制,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总体规划课程任务要求。
(1)团队组建与分工。合理组建团队是TBL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城市总体规划教学中构建学习小组是整个课程组织的基础。在总体规划课题任务布置之初,教师按照每组5-7人进行分组,一个班级分成5-6小组。组队方法有两种:一是学生自由组合,二是按照学号划定。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协作完成课程作业,多采取学生间的自由选择进行组队,这样可避免因学习态度、能力等方面相互不认同的学生分在一组。
每个团队推荐一名组长,作为总体规划课题的“项目负责人”,负责总体规划课程全过程,协调小组成员间工作分工和学习进展,以及组织与教师的讨论和汇报等。团队成员有明确的分工,除了建设用地布局每人提出方案外,其他总体规划内容按照分工由具体负责同学完成。组长根据个人负责内容完成进度和质量,以及整个课程作业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打出成绩,作为学生该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分工到人,组长评价,充分体现了TBL教学模式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2)规划内容与成果。明确的学习任务是TBL教学模式中基本要素,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课下学习的方向。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相关技术工作为主体,适当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变化,训练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熟悉基本方法。以小城镇总体规划为例,按照6位组员进行分工,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成果要求详见表1。
表1 城镇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与成果分工表
(3)模拟评审与考核。总体规划教学中尽可能将实际项目运作程序和必要环节引入课程,如增加各个阶段的汇报,最后进行模拟评审。模拟评审一般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前两次课,“专家组”由教师和学生共计6-7名组成,一般由1名任课教师,另外邀请非任课教师或规划设计单位专家1人参与,学生“专家”由每个团队推荐1名,本组课题“评审”时该组成员不参加评阅。评审时要求每组选派1-2名同学以PPT形式介绍规划内容,时间为30-45分钟。“专家”点评并打分,提出意见要求团队课下修改完善,任课教师对最终成果进行审阅。
该课程的考核分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两部分,分值分别为45分和55分,专题研究作为课程设计周的任务单独考评。团队考核主要由任课教师和“评审组”进行考评,由规划编制成绩和模拟评审成绩构成,见表2。个人考核主要是针对其在团队协作方面、学习态度和出勤情况,以及个人建设用地布局方案等进行评估,团队协作表现和成效等由组长给出分值,其他由教师评分,见表3。
表2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团队考核成绩表
表3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个人考核成绩表
城市总体规划教学比较适合采用TBL教学模式。安徽建筑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按照TBL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克服。
(1)总体规划调查环节难以训练。尽管城乡规划专业开设有城乡规划社会调查课程,但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现场调查有一定的针对性,值得学生了解和体验。小城镇总体规划课题通常为“真题假做”,且课程学时有限,师资有限,现场调研难以结合教学安排,因此教学中取消教师集中带队式调研,改为学生课下自行调研。但由于城镇总体规划调研内容涉及面广,工作比较繁杂,学生在这一环节没有教师直接在现场示范和指导,对调研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够。
(2)团队间差距显著,团队内部分学生积极性不够。由于学生团队组建以自由组合为主,导致班级内学生“强强联合”,部分平时学习态度不认真或能力有限的学生被迫集中组队,团队间差异较大。同时,各个团队内部也存在能力差异,可能因为分工不同而挫伤其积极性,甚至有些懈怠,团队工作主要有组长和少数几位同学完成,没有达到团队通力合作学习目的。
(3)总体规划编制能力难以全面训练。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庞杂,需要多位同学协作完成,必然导致部分同学对总体规划的认识不全面,对其他内容应用知识把握和训练不够。这一状况很难在课堂上改变,需要终身学习来完成,课程内则可以通过课下讨论交流来扩大和加深对相关内容的了解。
(4)缺乏系统的文字训练。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法定规划之一,具有明确的成果内容要求,规划成果表达不仅有图纸,还有文本和说明书等文字内容。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中,比较注重规划内容、分析方法、编制技术和图面表达等方面,但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于文字表达注重不够,尤其是文本规范性表达缺乏系统性训练和指导。
城乡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城镇总体规划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综合性和复杂性最高的规划。TBL教学模式能够更好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的特征,在城乡规划专业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TBL教学模式在城市总体规划教学中应注重前期准备(调研)、规划分析与专题研究、规划方案编制等三个主要阶段,同时关注团队组建与责任分工、规划任务与目标、汇报交流与考核等教学组织要素。基于TBL教学模式的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是学生团队集体完成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培养学生具备一定实践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规划理论和案例等前期准备以及调研、规划分析等环节,调动其对城乡规划综合知识和规划技术方法的自主学习主动性,养成规划专业终生学习习惯;通过集体讨论、分工协作提出规划方案,激化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