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忠 欧阳庆 余思迅
(西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83)
脑室出血是指脑室或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内而形成的脑室积血[1,2]。脑室出血也就是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病死率、复发率、致残率都比较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常见疾病之一,脑室呈现对称性扩大分为原发性、继发性脑室出血。据中有不少经CT检查证实的轻型脑室出血患者,仅表现为有轻微的头痛、呕吐和无意识障碍等,这种轻微型就需要一般采取服用药物,有良好的生活作息、饮食及自我情绪的调节。而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是因为受到外界压力的刺激与暴力直接的影响,引起脑部组织的损伤,就会出现昏迷,高热的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就会导致患者死亡。出现严重的脑出血就必须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采取手术方式治疗有侧脑室外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有研究报道,侧脑室外引流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优点,尤其适合不耐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中老年脑室出血患者,但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有出血量增大和颅内血管破裂再出血的危险[3-4]。因此,时刻监测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对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颅内压监测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对中老年脑室出血的治疗疗效,探讨在临床上的应用,具体情况如下。
对我院神经外科在2015年8月-2017年12月住院的患者,选取84例中老年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5]:①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入院,经CT扫描证实为PIVH;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且无凝血功能障碍。②患者所有检查信息及临床资料完整,符合颅脑损伤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心血管疾病;③合并肿瘤及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④有精神疾病,不配合治疗者。
根据是否进行颅内压监测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59±8.36)岁;GCS评分(7.51±3.46)分。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29±9.37)岁;GCS评分(8.01±4.62)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GCS评分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对其中部分脑室内积血明显坠积于后角处者选择一侧经额角穿刺,另一侧经对侧枕角穿刺置管,以利于积血引流[5]。术后利用脑脊液引流、渗透性脱水、抬高头部等措施控制ICP。引流管留置时间3~14天。拔管时机:一般以脑脊液变淡,尤其是CT复查脑室内血肿已消失。只是根据临床经验通过患者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变化、意识、瞳孔及GCS变化判断病情是否复查头颅CT或调整脱水剂用量和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入脑室型ICP探头(美国CODMAN)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引流高度随ICP监测结果调整,持续上升,ICP的数值达到30mmHg,需进行头颅CT复查,并适当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拔管时机:ICP维持在20mmHg以内,且患者病情稳定、无异常反应。
①术后1w患者脑室再出血率;②颅内感染发生率;③GCS评分;④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室再出血率为6.82%,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27%,GCS评分为(11.94±3.74)分,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为(6.32±2.45)d,除颅内感染率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组术后结果比较
原发性脑室出血是脑内的血管破裂导致的。继发性脑室出血是指脑室内或蛛网膜下出血,血肿破入,血逆流入脑室内,占脑室出血的80%以上[5]。脑室出血常常会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造成急性脑积水。侧脑室外引流术有利于清除脑室内血肿,解除血肿对重要脑结构组织的压迫,也有利于改善和恢复脑脊液循环,有效降低颅内压。但是,单纯运用侧脑室外引流术对颅内压的调控具有盲目性:过度引流会导致颅内压波动较大,具有诱发再次出血的可能;引流不够容易导致颅内压升高无法有效降低脑疝的发生率。除此之外,单纯使用侧脑室外引流术在把握撤管时间上高度依赖经验性和CT检查,而联合运用ICP监测可以随时了解颅内压力,待颅内压力稳定可以提前拔管。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拔管时间(6.32±2.45)天较对照组(8.31±2.74)天有所缩短(P<0.05),而提前拔管对于降低颅内感染具有明显优势,观察组感染率(2.27%)低于对照组(11.36%),但(P>0.05)。脑室外引流联合ICP监测治疗优势如下:(1)置换出脑室内积血,减少血块压迫和减少引流的时间,对术中进行ICP监测下,在脑室内可用盐水置换。(2)通过ICP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测病情,及时发现再出血,尽早发现处理,避免进一步恶化导致脑疝的发生。(3)为了避免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在ICP监测调控下,合理使用脱水剂,其减少使用量。(4)判断ICP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是否有血块堵塞管道,避免过度引流,根据ICP数值调整引流管高度,有助于患者苏醒,促进预后。
综上,通过脑室引流的治疗联合颅内压的监测,能缩短脑室出血中老年患者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应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