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雅丽
冬日暖陽,照耀高原大地;时节如流,又是一年盛会时。当雄浑的国歌声回荡在青海会议中心大会堂,2019年全省两会如约而至。来自全省各地、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一次次求真务实的审议讨论,一份份饱含智慧的议案提案,为建设新青海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必将为推动青海社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汇聚强大合力。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生态保护建设成效明显、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民生福祉稳步提升……这一年,青海在默默耕耘中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展现出青海各族人民群众,咬定目标使劲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姿态与担当。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被世界高度关注的新时代,前行的动力都源于点亮时代的新思想。站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青海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远眺,追梦人的脚步从未如此坚定有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看到了一幅和谐幸福美丽新青海的蓝图:2018年1至11月,我省8个市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2%、较年度目标高4个百分点,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83.4%,较年度目标高5.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青海已完成13个贫困县、区(行委)脱贫摘帽,共实现929个贫困村退出,脱贫群众总人数达到27.7万人;淘汰燃煤小锅炉789蒸吨,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全面达标……蓝图背后有三只“拦路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如何打好三大攻坚战役?青海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生态环境跟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如何建设青海、发展青海、繁荣青海,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去年国庆,西宁北川河湿地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一时间成为市民和外地游客争相游览的城市“新地标”。徜徉在湖光山色和绿意盎然中,人们欣然拍照之余不禁为其水生态的不断改善竖起大拇指。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系统工程,为了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建设,我省先后累计投入近80亿元,实施了污水厂提标改造、截污纳管和排污口整治、中水回用及人工湿地建设、重点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四个阶段治理,今年湟水出省断水质达标率为100%,湟水河治理呈现出了历史最好水平。
为了不断擦亮青海的生态底色,让绿水青山永葆生机。去年夏天,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作为专门针对高原缺氧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垃圾特性而设计的处理设备,其日处理能力可达20吨。目前,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试点范围已由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等3个县扩大到环青海湖地区和黄河干流沿岸8个城镇。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一年间,落实各类专项扶贫资金114亿元,制定实施深度贫困地区“2+5+N”攻坚政策体系,易地扶贫搬迁完成“十三五”总工程量的97%,光伏扶贫实现全覆盖,12万农牧民吃上“旅游饭”,超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2018年10月,省政府批复并发布公告,批准2017年度计划摘帽的海东市平安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和天峻县7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这是继2017年都兰、同德、河南3县顺利脱贫摘帽后,青海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征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这一年,我省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根本性问题,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激发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造血”式扶贫效应日益显现,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筑好屏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在防控金融风险。我省制定实施了防范金融风险三年行动计划,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协调融资160多亿元应对重点企业债务兑付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底线。落地实施首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西宁市成功发行首单绿色金融债,聚能钛业登陆“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稳步推进。2018年,我省着力稳定信贷增长。截至2018年8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475.73亿元,同比增长5.95%,较年初增加248.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840亿元,较年初增长34.75亿元。特别是在工业经济领域,截至上年8月末,全省工业贷款余额2023.73亿元,同比增长5.72%,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21个百分点;全省大中型企业贷款余额2976.44亿元,同比增长6.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59个百分点。
一年来,扎扎实实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一组组数据到一个个实措,这是我省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是正值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的关键节点,将承诺化作实践的具体行动,向时代作出了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青海答卷。
在代表团的驻地,记者看到,没有花团锦簇,没有彩旗横幅,延续往年的节俭风气,简洁大方。一片“素颜”的宾馆大堂里,代表们正领取会议材料,有序报到。这些年,两会劲吹节俭、务实、高效之风,越来越简化的是报到流程和会场布置,始终不变的是代表委员共谋发展、心怀民生的履职真情。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郑重列出的那一串民生实事“清单”,可以说是百姓满心期待的“彩蛋”。今年也不例外,打开省政协的门户网站,点击进入青海省政协提案管理系统,今年的提案中,涉及住房、饮水、交通、就业、医疗、养老、治安……一长串“民生清单”如约而至。
省人大代表冯桂萍是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办事处尕寺巷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她的两会笔记整整写了六页,一份建议的空白之处也都是用红笔写的批注。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省人大代表,冯桂萍虽然已经是第三次参会,但她依然不能抑制内心的激动,“现在越发清楚地认识到‘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内涵,也更加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冯桂萍代表牵挂最多的还是社区居民的大事小事:社区几位独居的老人家里是否暖和,老人出行有没有安全保障,水电是不是正常供给……她的微信里,有居民发来的各种生活问题,也有社区工作人员汇报的值班情况。她一一回复,遇到短信说不清楚的,还要打视频电话。政协委员喇海说,身为一名来自经济领域的委员,他既关心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关注文化的传承,他带来的提案与此有关,他会畅所欲言,凝神聚力,献良言、谋良策。郭晓华是一名来自公交行业的人大代表,她最关心的自然还是公交行业的发展,而身为一名女性,对于女性职工的待遇福利问题,也是她十分关注的。
喜悦写在脸上,责任放在心间。尽管代表委员们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言献策,履行神圣使命。
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从青海会议中心大礼堂到各代表团驻地,从会议发言到撰写建议,民意在这里汇聚,民智在这里升华,共识在这里凝聚。会议期间,代表委员们认真审议各项报告,围绕民生、发展、改革等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话题以及全省发展大局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会议闭幕后,代表委员们表示,我们不仅要为民“发声”,还要把会议的“声音”带给人民。
“实干创造未来。”省人大代表李连和对这句话感触很深。位于乐都区高庙镇卯寨沟的卯寨景区,因地处古代官道驿站得名“卯寨”,是集民俗农事体验、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几年前,村民依托卯寨景区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走上了乡村旅游富民之路。目前,景区已在海东乃至全省小有名气,慕名前来参观旅游的游客络繹不绝,2018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年营业额近500万元。李连和说:“目前,卯寨景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3A级景区,进入新时代,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春天,我们将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带领广大农牧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在省政协委员熊元福的心中,始终牵挂着那些还未脱贫的群众。他告诉记者,公司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因此更加关注光伏扶贫,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还是青海蓓翔城市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定要尽好责,履好职,把群众声音传递到会上。“光伏扶贫项目是目前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具有群众受益多,受益额度高,受益时间长的较大优势,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措施。但因国家下达给海南州的‘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指标有限,尚有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享受光伏扶贫政策。”因此,熊元福委员建议,国家在下达第二批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指标时给予重点倾斜,作为地方企业将尽全力实施好该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扶贫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立下雄心壮志,汇聚磅礴力量,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续写新时代青海改革开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