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5G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依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近日,从相关部门获悉,全国首个100%利用绿色能源建设和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落户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近两年,我省充分利用自身自然气候冷凉干燥清洁、电力资源丰富就近、区域方位重要特殊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实施“新能源+大数据”战略,把打造大数据产业定位为海南州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海南州规划建设了大数据产业园,并以此为依托,打造全国首个100%利用绿色能源建设和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全球领先的“藏语区信息高地”、全国共享的“国家级清洁能源大数据产业基地”、国内一流的“国家级战略灾备中心”,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三个层级产业链,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三类业态,通过建设州县两级共建新型智慧城市,助推大数据产业高效发展,最终实现新兴产业的增量升级和传统产业存量升级的“双重转型升级”。目前,投资2.5亿元的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将在8月完工,同期启动投资8.2亿元的二期建设项目,2021年至2023年开展三期建设。到2025年底,计划累计引进资金500亿元左右,形成以ICT信息基础设施、云平台服务和战略灾备业务为主的信息服务产业。届时,大数据中心总面积可达26万平方米,容纳133万台标准服务器,实现产业收入240亿元,创造税收收入27亿元。作为华为公司服务全国的第33个节点,目前,阿里、腾讯、中能融合、必爱旅行、青海银行等互联网巨头及大型企业已经与海南州达成合作意向,将入驻海南州产业园发展。
6月24日,青海省第十九批援外医疗队启程赴非洲布隆迪执行援外医疗任务。自1987年起,我省就开始承担援助布隆迪医疗工作任务,到目前累计派出18支医疗队,372人次。援外医疗队员认真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尽心尽力为布隆迪人民解除病痛,共诊治布隆迪患者110万人次,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布隆迪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付的各项任务,为助推我国对外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出发前,第十九批援非医疗队员纷纷表示,将不辜负祖国的重托,以出色的业绩、精湛的技术和一流的服务,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援外任务,给祖国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根据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精神,省财政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等因素,决定对授权我省归属地方收入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按照国家规定的50%的最高幅度顶格减征,执行期限为2019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此次文化事业建设费降费政策,惠及全省文化事业建设费缴纳义务人约1000户,预計今年将为全省缴费义务人降费650万元左右。顶格减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充分体现了国家和我省对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视和关注,将进一步减轻我省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从近日召开的2019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上了解到,全省拥有湿地资源814.36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5.19%,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一。其中,沼泽湿地有564.54万公顷、湖泊湿地147.03万公顷、河流湿地88.53万公顷、人工湿地14.26万公顷。青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与草地等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的特殊性和脆弱性。全省湿地面积保有量保持813万公顷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64.32%;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9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保护面积达到32.56万公顷;认定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32处,面积215.1万公顷。依法管控重要湿地征占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湿地,严守湿地生态红线。近年来,全省湿地资源监测能力、保护科普宣教以及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后启动了全省重要湿地的调查评估和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与中科院地理所、青海师范大学等省内外科研单位合作。近几年来,国家湿地保护投入达到5.26亿元,有效推进了我省湿地保护。
6月1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加强青海湖-祁连山景观区保护地体系项目”在我省启动。项目总投资约合1.4亿元人民币,实施期5年。多年来,我省相继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和二期、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省生态系统逐步改善,林草植被覆盖度快速增加,湖泊水域和湿地面积明显扩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支撑了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祁连山、青海湖保障着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是该区域重要的气候交汇区和敏感区,是高海拔地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通过项目实施,将重点在雪豹、普氏原羚物种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祁连山、青海湖地区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等景观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加强各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机构能力建设,促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并纳入到政府部门的发展规划中。同时,建立各利益相关方的协调机制,推动社区参与保护,探索农牧民群众参与保护地有效性管理,帮助转变当地生计模式,扩大保护地范围,加强保护地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能力,提升保护地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和尝试可复制、可推广的参与方式保护地管理和国家公园建设新的思路和模式,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地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6月21日,由省生态环境厅承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和草原局协办的“高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峰论坛”在西宁举行。论坛以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总目标为引领,围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等主题开展研讨。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吴向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晋涛、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士利、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裴晓菲、青海省委党校副校长马洪波、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主任赵翔分别以“打造独具青海特色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中国增长模式转型中的关键环境问题”“打造绿色矿山,促进合作共赢”“创新生态保护优先体制机制,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高原生态经济发展”“从自然体验到生态电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为题,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极具价值的观点和思路,对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6月18日23時,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ETC快速发行业务系统正式上线,从次日起,公众可前往省高管局ETC快速发行网点(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海西路49号)免费办理ETC业务。为方便公众便捷安装,目前ETC快速发行网点已实现ETC业务办理一站式服务,办理ETC业务仅需10分钟便可完成ETC车辆的注册及ETC车载装置的安装。今年底青海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大部分车道将布设为ETC车道,仅保留个别人工收费车道,安装有ETC设备的车辆可实现快速、不停车通过收费站。从7月1日起,青海省将全面落实ETC用户不少于5%的车辆通行费基本优惠政策,并保证全国全网无差别基本优惠;安装ETC设备可减少车辆停车、刹车的次数,极大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6月19日,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获悉,日前,随着最后一基登塔验收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格库电气化铁路供电工程线路全面收官,为年底格库电气化铁路(青海段)开通运行提供可靠的电源奠定坚实基础。格库电气化铁路330千伏供电工程(青海段)途经青海省格尔木市、茫崖市,线路全长484公里,铁塔1218基。其中,铁塔组立及导地线架设是格库电气化铁路330千伏供电工程(青海段)的重点工作,该工程于2018年3月26日开工建设。由于沿途经过大片无人区、沙漠、沼泽地,加之高海拔、低气温等不利因素影响,制约着施工进度。格库电气化铁路330千伏供电工程(青海段)的建成,将完善青海海西地区的电网网架,大大增强了供电可靠性,为海西地区电力清洁能源的送出,提供有力支撑,对于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