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现状及其成效分析

2019-09-06 03:38谭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谭云

摘要 通过“3S"技术对慈利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进行监测,调查了全县石漠化现状及其分布情况。重点介绍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对石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数据分析,第一次监测石漠化土地面积为60222.40hm2,第二次监测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5354.30hm2;,第三次监测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0037.88hm2。实践证明,经过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能够有效地改善石漠化.土地,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对今后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石漠化;综合治理;现状;成效;湖南慈利

中图分类号 S157.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8-0213-03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喀斯特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石漠化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土地贫瘠和环境恶化上,而且已成为喀斯特地区贫困的主要根源,严重地制约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慈利县是全国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多年来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1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游,是世界著名旅游风景区一张家界的东大门。东北与石门县接壤,东南与桃源县毗连,西北与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相接,西靠武陵源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0°28'~111°20',北纬29°04'~29°42'。全县总面积3480km2。

慈利县地处武陵山余脉东部边缘,是武陵山区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有南、中、北3条山脉自西向东蜿蜒绵伸,其中夹有澧、楼两水,构成“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廓;最低海拔75m,最高海拔1409.8m,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为低山丘陵,两水沿岸为低丘盆地;境内成土母质母岩大部分为石灰岩;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7.3C,年日照时数1382.6h,年降雨量1383.5mm;境内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共有木本植物87科667种;全县林地面积24.653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70.84%;森林蓄积量为624.6万m3B。

1.2研究方法

本文以慈利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第二次监测数据为本底,采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即“3S"技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并以实地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应用经过几何精校正和增强处理后的最新卫星遥感影像(RS),通过叠加前期监测图斑,参考前期监测图斑属性与前期特征点照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照遥感影像进行判读,并按照图斑区划要求目视解译区划小班,再利用带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数据采集器,开展实地小班界线修正、因子调查和照片采集;然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汇总,获取本期石漠化土地的面积、程度、分布及其他信息;最后对2期监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掌握间隔期内全县石漠化士地的动态变化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石漠化现状

2.1.1石漠化状况。慈利县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表明,全县喀斯特地区面积207252.9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59.55%,分布在25个乡(镇)和2个国有林场,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50037.88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下同)的14.38%;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14905.93hm2,占33.02%;非石漠化土地面积42309.09hm2,占12.15%。

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21532.83hm?,占全县石漠化土地面积的(下同)43.03%;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21555.25hm?,占43.08%;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6341.91hm2,占12.67%;极重度7漠化土地面积为607.89hm2,占1.21%。

2.1.2石漠化分布情况。

(1)石漠化按流域分布。由表1可知,澧水流域有石漠化面积43777.24hm2,潜在石漠化面积85106.89hm2,非石漠化面积32983.88hm2;沅江流域有石漠化面积6260.64hm?潜在石漠化面积29799.04hm2,非石漠化面积9325.21hm2。

(2)石漠化按土地使用权属分布。由表2可知,国有土地有石漠化面积58.14hm2,潜在石漠化面积2048.2hm2,非石漠化面积78.71hm2;集体土地有石漠化面积3849.38hm2,潜在石漠化面积7426.64hm2,非石漠化面积1780.70hm2;个人土地有石漠化面积46130.36hm2,潜在石漠化面积105431.09hm2,非石漠化面积40449.68hm2。

2.2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

2.2.1实施营造林措施。

(1)人工植苗造林。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和合理的造林密度,进行人工植苗造林。在母岩为白云灰岩的石漠化土地,选择柏木作为最佳造林树种,造林密度为4500株/hm?;在母岩为石灰巖、土层比较深厚、坡度较小、交通比较便利的石漠化土地,选择油茶、柑橘板栗、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树种,造林密度为900~1350株/hm2;在母岩为石灰岩、土层瘠薄、坡度较大的石漠化土地,选择生态林树种,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植苗前要进行整地,整地方式为穴垦,经济林、生态林的穴坑规格分别为60cmx60cmx60cm.40cmx40cmx40cm。在造林季节,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天进行植苗造林,植苗时要做到苗正、根舒、压实,确保植苗造林质量。

(2)封山育林。在疏林地、郁闭度较低的低质低效林地或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迹地实施封山育林,封育期一般为5年。按照封造并举的原则,在林中空地补植阔叶树,补植苗木密度为450株/hm2。

(3)加强培管和管护。一是设置管护标志。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区的主要路口设置标志牌,在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的每个小班周围边界设置围栏,防止人畜破坏。全县共设置大标志牌31个,小班标志牌850个,围栏125.6km。二是搞好幼林抚育。造林后3年内连续进行抚育,实行蔸抚,每年2次。三是加强管护。将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工程的管护与生态护林紧密相结合,制定管护制度,安排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范围,落实管护责任,实行管护效果与工资待遇挂钩,进一步提高管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管护效益。

2.2.2实施工程措施。在喀斯特地区实施营造林措施以恢复森林植被的同时,实施相应的工程措施14。一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实施坡改梯,然后再植树造林;二是在治理区域内溪沟的重要地段,修建拦沙坝或沉沙池;三是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地区,实施引水工程,如修建蓄水池、整修山塘、铺设引水管道等,确保人畜安全饮水。

2.3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2008年,慈利县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对夜叉泉等31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到2017年底,全县共治理喀斯特地区面积434.25km2,完成项目投资750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投资),项目分布在19个乡镇112个村。具体治理情况如下:

(1)植被恢复方面。实施营造林面积9179.08hm2,其中人工造林1924.76hm2,封山育林7254.32hm2。

(2)畜牧业方面。人工种草121.3hm2,修建牲畜棚圈24647.5m2,建青贮窖3586.4m3,添置饲草机械131台。

(3)小型水利水保方面。建引水渠67765m,建排水沟240m,建输水管19000m,沟道整治1400m,山塘整治151口,建沉沙池33口,建蓄水池220口,建清水池5座,建拦沙坝22座,坡改梯27.2hm2。

全县经过近10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3.1石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慈利县经过石漠化综合治理,使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慈利县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表明,全县石漠化土地面积由6022.40hm2减少到50037.88hm2,减少了10184.52hm?;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由109009.80hm2增加到114905.93hm2,增加了5896.13hm2;非石漠化土地面积由38020.70hm2增加到42309.09hm2,增加了4288.39hm2(表3)。

2.3.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增加森林植被8。通过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土地采取生物措施进行治理,增加了森林植被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森林质量,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使昔日光秃的石头山变成了满目青翠,生态环境良好的青山。自2000年以来,全县将退耕还林工程、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工程、长防林工程、油茶项目等林业工程项目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紧密结合,使石漠化得到了有效治理,全县喀斯特地区森林植被面积增加了15185.6hm2。二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经过多年来的治理,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24.7km2,每年土壤侵蚀模数由1256t/km2减少到546t/km2,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29万t、增加蓄水27.9万m3、增产粮食1.2万t,使全县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干早、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2.3.3社会效益比较显著。一是改善了喀斯特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采用一系列工程措施进行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了喀斯特地区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全县建引水渠80625m,建排水沟59000m,建输水管29200m,沟道整治1400m,山塘整治294口,建沉沙池61口,建蓄水池430口,建清水池5座,建拦沙坝39座,坡改梯27.2hm2;人工种草176.8hm2,修建牲畜棚圈34647.5m2,建青贮窖3986.5m',添置饲草机械258台。二是增加了就业机会。石漠化综合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为项目实施区的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据统计,10年来,全县共投入劳动力逾30万个,参加项目建设的農民获得劳务费达4000余万元。三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石漠化综合治理需要相应的苗木、建筑材料、灌溉设施等,带动了建材行业、育苗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四是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精准扶贫紧密相结合,不断改善交通运输、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林果业、圈养畜牧业等绿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喀斯特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3结论与讨论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既有自然因素,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5。实践经验证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能有效地遏制石漠化土地蔓延,促使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改善石漠化土地。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

3.1制定石漠化综合治理总体规划

土地石漠化是慈利县除水土流失外的又一大生态环境问题0,严重破坏并制约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将石漠化综合治理列人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制定全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对石漠化土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治理。

3.2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植被恢复、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要进一步落实好治理经费,是确保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保证。

3.3进一步加大森林植被恢复力度

一是积极采取营林措施。按照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造、封、管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大森林植被恢复力度,减轻石漠化程度,将石漠化土地逐渐演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二是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好現有森林植被,建立健全护林网络,加大管护力度。三是进一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对疏林低效林等实行科学营林,加大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善林分结构,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防护功能。

3.4加大其他措施的治理力度

一是加大工程措施力度,对坡度较大、基岩裸露度高的石漠化土地实行坡改梯和客土改良等工程措施的治理,不断减轻石漠化程度。二是减少放牧,实行圈养。在喀斯特地区要多修建牲畜饲养棚,对牛、羊等牲畜要实行圈养,防止牲畜对森林植被的践踏和破坏。三是加大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改烧柴为使用沼气或燃煤,以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四是适当实施生态移民。在石漠化非常严重和生态非常脆弱的喀斯特地区,要实施生态移民,以减少人为活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4参考文献

[1]刘拓,周光辉,但新球,等.中国岩溶石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易贤军,刘思凡,等.吉首市岩溶区石漠化变化特征[J]湖南林业科技,2018,45(2):51-56.

[3]湖南省慈利县“十二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R].、慈利:慈利县林业局,2014.

[4]湖南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实施细则[R].长沙:湖南省林业厅,2016.

[5]湖南省慈利县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报告[R].慈利:慈利县林业局,2017.

[6]蔡道雄,卢立华.浅谈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及造林技术措施[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12):76-80.

[7]张军以,戴明宏,王腊春,等.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植物选择与生态适应性[J].地球与环境,2015,43(3):269-278.

[8]王海积,陈有存,石家华,等广西石漠化危害、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5):266-267.

9]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封山(沙)育林规程:GB/T15163-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1]文卫元,刘维湘.隆回县石漠化治理措施与成效[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2):56-59.

[12]陈有存,石家华,黄城恒,等.西林县石漠化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3):252-253.

[13]朱斌,刘丹一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经验、问题及策略[J].林业经济,2015(5):76-81.

[14]欧阳昶,邓德明.湖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7,34(1):65-67.

[15]白晓永,王世杰,陈起伟,等贵州土地石漠化类型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评价[J].地理学报,2009,64(5):609-618.

[16]曹建华,蒋忠诚,杨德生,等.贵州省岩溶区水土流失.石漠化受岩溶环境制约[J].中国水土保持,2009(1):20-23.

[17]王亮,邓中美,王黎明,等.秭归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7,46(4):77-79.

猜你喜欢
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湖南将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