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雪 杨慧楠
摘要 本文利用了NECP再分析资料(1°x1°),对2018年7月24-25日吉林省西部罕见的受台风“安比”影响的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分2阶段,第一阶段降水由偏西路径的台风在地面的倒槽,配合低空切变产生;第二阶段台风并入高空槽,形成低压中心,配合地面暖切变产生降水;水汽主要是偏南急流带来的渤海水汽。辐合辐散、上升運动区和垂直螺旋度大值区与吉林省西部暴雨区的对应关系良好,可作为较好的指标为暴雨落区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暴雨;台风“安比”;吉林省;2018年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8-0194-01
据以往统计,吉林省受到风影响出现降水时,雨量大值区主要在中东部地区,较少出现在西部。2018年7月24-25日(后文简称“7.24”过程)受台风“安比”低压环流影响,罕见地在吉林省西部造成大范围暴雨天气。本文对此次降水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此类暴雨强度与落区的预报能力。
1降水过程实况
7月24日午后开始吉林省出现降雨天气,西部地区雨量较大,多站日降水量超过50mm。截至25日8:00,共出现13站大暴雨、62站暴雨、57站大雨,洮南黑顶村降水量为141.2mm,洮南太安村降水量为137.3mm。小时最大雨量,洮南太安村为40.8mm,全省平均6.6mm,白城平均56.4mm,松原18.4mm,其他地区<2mm;降水量极值区集中在吉林省最西部,自西向东雨量逐渐减小。此次降水主要集中在2个时段:第一时段在24日20:00前后,主要集中在白城市西部;第二时段在25日5:00前后,降水覆盖整个吉林省西部(白城、松原、长春西部和四平西部);降水的特点是空间上梯度较大,影响范围较小。
2降水环流形势分析
7月24日午后台风“安比”减弱后的热带风暴位于河北省中部500hPa有明显低压中心(580dagpm),最大风速达到18m/s,以12.5m/s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从其路径判断为“偏西北上类”。500hPa副热带高压呈块状主体偏北,588dagpm线在吉林省中东部,在吉林省形成一高压脊,高空槽位于河套地区,850hPa地面有明显台风倒槽。实况上此时白城市已出现降水,台风环流距吉林省较远,故这时降水并非受台风影响。
7月24日20:00,吉林省西部在500hPa高空槽前,地面为倒槽,200~850hPa为西南风急流带,200hPa急流中心风速64m/s,500hPa槽前急流风速24~28m/s,副高588dagpm线西脊点在119°E附近(北脊点在43°N附近),脊线在35°N附近,850hPa西南风急流在12m/s以上,吉林省西部位于高低空急流之间,急流上下层配置良好,此时出现第一段降水。
25日2:00,500hPa台风环流减弱并入高空槽,使高空槽出现明显的南北波动形成小槽,受到小槽前正涡度平流的影响,在吉林省西部地面和850hPa形成了低压中心,配合低空横切变和地面暖锋的影响开始产生第二段降水[1-21。此后随低压中心东移,在松原、长春和四平也出现降水天气。25日8:00系统移出,吉林省西部降水已结束。
3物理量诊断
3.1水汽条件
7月24日14:00,850hPa渤海到吉林省西部有一条较明显的由南向北的水汽通量带,中心值达25g(cm.hPa.s),吉林省西部700hPa以下有明显的水汽辐合中心,强度达-14g(cm2.hPa.s),700~900hPa水汽通量在20g(cm.hPa*s)以上,吉林省西北角200~900hPa相对湿度达90%;25日2:00,各方向的水汽输送明显加强,有来自渤海向东回流的水汽和来自西南的水汽并人水汽带,使其范围加大,800~1000hPa水汽辐合中心大于-14g/(cm2.hPa.s)的范围加大,400~1000hPa相对湿度达到100%,但水汽通量和比湿值不变。由此可见,此次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渤海,降水过程中出现水汽辐合明显加强的情况,但物理量值未改变,故2段降水降雨量相近341。
3.2动力条件
3.2.1垂直速度和散度。对吉林省西部暴雨区进行剖面分析,24日20:00,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已经形成,辐合强度为-4x10-/s.,辐合中心在900~1000hPa;800hPa以上为辐散区,整个对流层有强烈的上升运动;500hPa上升运动达-1.5Pa/s;25日2:00,由于低压环流移人,辐合辐散运动都明显加强,900~1000hPa辐合中心达到-10Pa/s,上升运动加大到-3.5Pa/s;25日8:00,低压移出,不再有辐合辐散和上升运动,降水结束。
辐合辐散区、上升运动区与暴雨区对应关系良好,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24日20:00和25日2:002段时间辐合辐散运动强度的变化,也印证了2段降水的影响系统不同。
3.2.2垂直螺旋度。垂直螺旋度可以反映系统的维持状态和天气现象的剧烈程度。由暴雨区剖面可见,7月24日14:00未出现降水时,暴雨区垂直螺旋度较弱;24日20:00和25日2:00降水时段,垂直螺旋度大值区都在暴雨区之间,中心值分别为60x10-6m/s2和180x10-6m/s2,极值区分别位于600hPa和800hPa,这和暴雨区相对应,暴雨区降水结束之后垂直螺旋度明显减弱。
3.3温度平流
由暴雨区剖面可见,7月24日14:00降水开始时,暴雨区低层800~1000hPa受冷平流控制,24日20:00有西边冷空气人侵冷平流加强;25日2:00第二段降水时段,暴雨区上空800~1000hPa之间出现了较强的暖平流,有明显的冷暖平流交汇现象。由此可以判断,第二段降水为暖锋降水,2段降水的影响系统不同。
4结论
(1)此次暴雨过程是7月24日午后至25日8:00之间先后受到2个系统影响造成的。第一阶段降水由偏西路径的台,风在地面的倒槽,配合低空切变产生;第二二阶段台风并人高空槽,形成低压中心,配合地面暖切变产生降水。
(2)此次降水的水汽主要是偏南急流带来的渤海水汽。中间受到低压中心的影响,出现了水汽辐合明显加强的情况,但整体比湿、水汽通量不变,故2段降水降雨量相近。
(3)辐合辐散区、上升运动区、温度平流交汇区和垂直螺旋度大值区与吉林省西部暴雨区的对应关系良好,可作为较好的指标为落区预报提供参考。
(4)2段降水中,温度平流与辐合辐散运动高度强度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应2段降水的影响系统是不同的。
5参考文献
[1]陈红专,叶成志,唐明晖.2011年6月湖南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对比分析[J].气象,2013,39(12):1580-1590.
[2]宗志平,陈涛,徐珺,等.2012年初秋四川盆地两次西南涡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与预报检验[J].气象,2013,39(5):567-576.
[3]胡容,史小康,李耀东.重庆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6,39(1):66-73.
[4]常煜,李秀娟,陈超,等.内蒙古一次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16,35(2):43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