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百炼
第二届浙江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评比活动,以“快乐实践,多元发展”为主题,以各校开展的某一活动为题材,老师们通过视频展示、内容陈述、现场答辩等环节进行说“导”。来自浙江全省各地的12位参评教师,根据自身对课程理念和评比规范的理解,都做了精心准备,基本上呈现出了一项活动的基本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以及教师自己的反思。这次说导评比,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主题确定和内容选择上,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动态生成”的课程理念;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充分体现了“生活大课本,社会大课堂”的大课程观;在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关注细节、有效指导。
主题确定和内容选择上的体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也是一个庞大的课程资源库。他们凭借自己的感受与经验、情感与需求而选择确定的活动主题和内容,才是最有意义的,最能够促进他们本身内化的。在主题确定中,朱胜军老师的《摄在春天》、冯慧云老师的《家乡美食》、朱伟明老师的《课本剧探究》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的。有的主题本身就是学校的特色项目,学生们十分喜欢,比如徐琴娜老师《我们的手球比赛》、章秋雅老师的《漫画日记》,还有余柯敏老师的《英姿飒爽小交警》等。
在内容选择上,许多教师能围绕主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炼课题,自主策划方案、收集资料。比如蒋莱老师的《校园创意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地块绘图、气象园设计等;王亚丽老师让学生针对盆栽的选择和养护,自己去采访养花人、自己制作养护卡、设立信息共享栏;张意红老师的《我的假日我做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爱心义卖活动、野外生存体验、自制饼干等;徐琴娜老师在内容陈述时说的“面对学生,我选择了信任、选择了放手”……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动态生成”的理念。
小學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教材,反而使教师们视野更加广阔,有了极大的立体空间,各种思维、各种主题的创意,让大家感受到了浙江各地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和创新。特别令人欣喜的是,许多学校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不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在真正地走向课程。评委老师的提问——“艺术节如何与综合实践活动牵上线”,其实就是关于校园文化活动课程化的问题。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的体会
生活中的人文精神、生存环境、物质进步、人际交往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衣食住行中的任何一项生活体验,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也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本次说导展示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本次展示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生活化的小课题。比如郑亚琴老师的《雾霾来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口罩;吴文杰老师在《浦阳江水环境的调查》中,与学生们一起开展水质分析、节水护水宣传;蒋飞飞老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生存急救、认识钱币学会理财等方面的学习。
另外,许多老师还引导学生将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比如,《摄在春天》让学生用自己的摄影作品去美化教室、布置家庭、进行校外展览,还到老年活动室去提供社区服务;《校园绿岛创意设计》让学生包含动物乐园、生态迷宫、真人CS等设计效果图递交学校,作为学校校园文化设计的参考。这些都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其实,像《盆栽的养护》《小交警》等主题,如果也能够进一步拓展延伸到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可能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会
如何有效指导?在准备阶段,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制订活动方案等;在实施阶段,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发现成功的乐趣;在总结交流阶段,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升华体验,自我反思,总结独特感受。这一切,在教师的说导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这里简单罗列一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做法。
注重课程的整合 比如,《校园绿岛创意设计》《我们的手球比赛》《摄在春天》《课本剧探究》等,都十分关注与美术、音乐、语文、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整合。
注重方式的创新 徐琴娜、朱胜军老师在活动准备阶段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梳理研究内容;吴文杰老师在探究课型中运用“小组循环调查模式”。另外,有老师在方法研究时尝试“接力循环式讨论”,有老师在指导数据整理时尝试“观点碰撞法”等。
注重活动成果的多样化表达 说导中教师们都强调了活动的事实,用大量的图片信息、视频资料给活动的过程与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当然,除了显性成果的多样化表达,还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反思、感悟和体会,因为精神层面、生命层面的成果,恰恰是学生最为需要的。比如,有老师在总结交流阶段让学生开展“我的活动日记交流会”“讲述活动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关注。
注重评价的灵活运用 参评教师基本上能够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强调以生为本,让学生快乐实践、多元发展、自主探究生活。在此借用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名言共勉:“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你若问我路,我指向我们共同的前方!”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海亮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