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虹
【摘 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高职管理类专业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协同培养的过程中,出现精神文化层面脱节、校园文化融合缺乏品牌特色等突出问题。通过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实现校企文化全程对接与立体融合。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management majors must conform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corporate culture, there are prominent problems such as the disconne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and the lack of br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tegration of campus cul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achieve the full connec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ulture.
【关键词】校企文化;融合;对策
【Keywords】school-enterprise culture; integr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7-0094-02
1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的校企文化建设,要掌握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向和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要以文化为核心,强化校企双方开展深层次交流与合作,使企业文化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塑造校企融合、独具企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品牌,形成鲜明的“校企文化融合,全程对接,协同育人”的特色。
2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是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文化建设是学校存在与发展的内在需求,没有文化,教育就没有生命。现代社会的竞争,不仅是技术上的竞争,更是一种文化的竞争。
2.1 高职校园文化
根据高职教育办学的定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根基,由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它融入了更多的职业特点、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
2.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者提出后引入中国的,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企业界不断消化、改革和发展,从而慢慢地接受,成为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核心。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包括文化愿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制度、经营特色以及历史传统的总和。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3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困境
3.1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脱节
企业以盈利为目标,首先会出于成本的考虑。学生作用于廉价劳动力,企业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完成相关工作和业务的完成,不会过多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部分学生个性突出,不善于沟通与合作,不喜欢就可以不做表现,缺乏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企业往往只给学生安排低端的工作内容,比较枯燥,特别是重复性的工作内容,学生也感觉到没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反而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参与,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1]。
3.2 校园文化融合中缺少品牌特色
在网络信息化、市場经济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背景影响下,企业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校园文化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文化意识的建立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不能封闭和保守,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好填补了校园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真空。校企文化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对接,引导学生体验和融入职业文化氛围,实现具有独特企业特色的高职文化品牌。
3.3 校企文化融合困难重重
目前,校企文化融合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没有制定较科学的规划,只是临时的安排;第二,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很多合作项目只是完成企业工作任务,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并没有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工作技能,学生投入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偏离校企文化合作的真正初衷;第三,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和企业工作岗位要求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理论与实践脱节,适应性差,不能及时处理实际问题。
4 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培养的实践对策
4.1 加强校企精神文化融合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同属社会文化。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性的应用性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良好情感与态度、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应变能力),实现“学生”向“职业人”角色的顺利转变[2]。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元素,在学生的第一、二、三课堂中体现校企文化的融合,加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训练,如请优秀职场工作者开展“职业精神”大讲堂,张贴展示企业家名言名句、专业相关企业的企业价值观、人文关怀、青春励志等标语口号,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真正实现精神层面的融合。
4.2 选择适应的企业文化,打造品牌特色
企业文化从主导特征、领导风格、员工管理、组织凝聚、战略重点、成功准则六个方面可以分析不同的类型,不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因此,高职院校要选择性地吸收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第一,文化定位一致,企业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教风、学风相一致。第二,目标一致,企业追求市场信誉、客户口碑、社会效益与学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相一致。第三,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结合区域优势文化,提炼出学校的核心文化,使滋养校园文化优秀的地方企业文化走进校园,与校园文化进行融合,对学生就业心态的改变和就业素质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缩短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距离。在各种文化融合中,将就业心理教育、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院文化精髓,打造更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4.3 全程对接校企文化立体融合
①校企共同探索文化融合创新机制,将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并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共同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全面参与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团队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构成,主要负责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专业知识团队由企业导师与学院教师共同参与专业教育和毕业设计;销售团队由企业销售负责人构成,主要负责学生产品知识培训和销售技能培养[3]。②企业文化通过将专业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方面融入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认知行业、熟悉工作流程和掌握岗位相关技能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4]。进一步丰富课程学习资源,构建“互联网+”教学的智慧课堂,学习结合企业公众号(印象坚朗)、多媒体资讯的营销平台APP(营销前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多层面、全过程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增強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③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通过将课堂实训搬到企业,以企业中的真实项目为载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为企业中真实的项目开发流程,增加学生对真实工作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现场宣讲能力。企业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对自己今后的创业、就业选择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方向。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已经开始以内涵建设为突破口,在校企深度融合基础上提出校企文化融合协同培养,将优秀的、共识的企业文化及其管理制度移植、吸收、融合和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实现校企合作的立体对接。
【参考文献】
【1】冯虹.校企合作模式下文化互融建设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4):148-150.
【2】杨永海,刘冬霞.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J].企业导报,2016(16):78.
【3】封丽静.新时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6):33-34.
【4】刘仕昌,陈鹏.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0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