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娟
所谓诗性阅读,简单来说,就是人们运用诗歌一般能带来美的感受和强烈情感体验,感知字里行间的优美意境,理解文本素材的深刻内涵的一种阅读方式。诗性阅读,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一颗感性的心,又可以自然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诗性阅读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借助诗性阅读,让学生融入诗意氛围,促使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诗意,进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构建魅力语文课堂。具体来讲,诗性阅读课堂就是要借助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构建,借助优美生动的情境来构建,借助贴近生活的意境来构建。
借助浅显易懂的语言
小学生处于具体思维阶段,他们很难理解深奥的语言。在小学语文诗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厚底蕴,促使学生抓住文章的本质内涵,如此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当然,浅显易懂的语言,并不是口语,而是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合理设置的语言,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一文,讲述了“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宝贵”这个道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行为美德。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内涵的诗意挥发应当是深厚的,但更应当是浅显易懂的。教师应当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讲解“为什么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宝贵”这个道理。教师提出直白问题:如果人们之间再也没有诚实与信任,那么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吗?学生们发挥想象力,议论纷纷,得出了很多结论,比如银行倒闭,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朋友之间不可能交心,世界变得一片混乱等。经过这个讨论,学生可以轻易得出诚实与信任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可以创造美好的世界,所以诚实与信任当然比金钱更宝贵。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向学生反复强调课文蕴含的道理,而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和设想,如此不但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还可以构建富有想象力的诗意课堂。
借助优美生动的情境
优美生动的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参与热情,还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拉近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产生诗意感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优美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蕴含的诗意元素,促使学生感悟课文的诗性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文学素养,构建诗性课堂。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描述了九寨沟童话般美妙的风景。然而,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九寨沟,他们很难理解文章的诗意之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障碍。因此,教师应创设如同九寨沟童话世界的优美情境,用多媒体在学生面前直观呈现九寨沟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插入云霄的雪峰,宝石般的湖泊,色彩斑斓的湖石五彩缤纷的湖面,银花四溅的瀑布,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把学生代入一个云蒸霞蔚的时节,一个红情绿意的世界,一个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从而培养学生诗意感悟能力,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运用语言描述文章的诗意之美,而是借助优美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直观体验文章的诗意之美,感知文章的优美意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诗意审美,增强学生文学素养。
借助贴近生活的素材
诗性阅读,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不能脱离人们现实生活。诗性阅读应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如果诗性阅读脱离了人们现实生活,就如同空中阁楼,没有任何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意境,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感同身受的体悟,促使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们很难理解肖邦“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的诗意情感。此时,教师可借助生活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对文本情感产生感同身受的体悟。首先,提出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你即将步入死亡,那么你最期盼见到谁?你想和誰说话?”这个问题是为了构建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意境,唤醒学生情绪体验。学生们基本上可以得出爸爸、妈妈等结论。其次,情感迁移。祖国,就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肖邦的祖国遭受战火洗礼,不得不远走他乡,大家临终时最渴望见到母亲,肖邦至死不能回归故国母亲的怀抱,所以他只好通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个方法表达对祖国母亲强烈的爱意。此时,学生由自身对父母的情感迁移到肖邦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上,理解了肖邦心中深厚的爱国情感。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枯燥讲述文章蕴含的情感,而是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构建了情感意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开展了情感迁移,体悟了文章中包含的深厚情怀,进而有助于诗性阅读课堂的构建。
诗性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文学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意义深厚,影响深远。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诗性阅读,通过诗性阅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产生诗性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韶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8(8):132.
[2]张越.让学生回归诗性的阅读——谈小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J].山东教育,2018(Z4):6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雅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