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武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19-09-06 03:42:00毛丹丹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竞技武术体育

毛丹丹

(福建农林大学 公共体育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001)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中华名族有着深远的影响。至1996年上海体育学院设立第一个武术理论与方法博士学位授权点(在次年正式将该学科确定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以来,极大推动了武术研究的学术地位迈上了新台阶。随后,武术学科与其它一般性学科一样能够全面培养最高学历的武术专业领域相关人才。学术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使得越来越多国内外学术杂志刊载了中华武术的相关研究成果。这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武术学科理论的空前发展[1]。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武术科学研究领域的进展,当前,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来分析武术科学进展的论文也逐渐增多,其主要集中于武术教学、太极拳、武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现状,且研究视角主要是对作者单位、作者地域、论文篇数、基金项目等进行梳理。但是,这类研究对武术科学研究发展的整体脉络的探究过为主观,缺乏数据的支持,以至于同样主题统计研究在不同的作者的笔下经常出现不同的评价结果。

CiteSpace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软件,由此类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视化图形即可称之为“科学知识图谱”[2]。由于科学图谱可以从更为直观、可视化的角度来呈现知识的机构,揭示发展规律,为一个特定知识领域科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在国内外等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3]。本文利用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Cite Space和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3.2,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研究平台,系统分析近20年间我国武术科学研究的演化过程,摸清我国武术研究发展脉络、热点领域等,以期为武术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数据的准确性和来源的可靠性是决定计量分析科学性的第一环,也是重要的基础。本文数据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检索时间确定为1998-2015年。在关键词中检索“武术”“散打”和“太极拳”等提取后续分析的基础数据库。

2.2 数据处理

本文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包括:(1)由美国德克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利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Citation space的简称);(2)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刘启元开发的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 3.2 (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软件更多信息详见文献《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4]。

3 结果与分析

3.1 时间分布

通过检索,共检出与武术研究相关的文献1 699篇,其中论文1 621篇,综述9篇,评论10篇,传记资料1篇,报告57篇,其他类型2篇;共涉及以体育学为主的13个学科,其中体育学1 615篇,艺术学18篇,历史学13篇,文化学13篇,说明武术相关内容的研究各学科的关注参与度差异较大,当然作为我们一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体育领域对武术的研究仍然是研究的主力军,但其他学科对武术研究的参与也逐渐的丰富了武术研究的视野。从1998年到2015年武术领域研究的热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前10 a的总发文量为744篇,年平均发文量为74.4,后7 a的总发文量为807篇,年平均发文量为115.2篇,约为前10 a的1.5倍。这18 a期间的年发文量在2008年达到峰值,因此不将2008年的发文量计入前10 a或后7 a。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武术积极申请入奥的大背景下,武术研究的热度达到了顶峰值,共有152篇文章收入于CSSCI,其后研究篇数略有下滑,直至2011年有所反弹,但总体较2010年前上升明显,详见图1。

图1 1998—2015年CSSCI数据库各年度武术研究发文量Figure 1 The amount of martial arts research published in the CSSCI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15

3.2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主要研究内容的体现词,是人们可以快速了解相关领域研究历程和现状的重要突破口。首先利用CiteSpace将部分相同关键词进行合并,例如散打和武术散打等,以减少关键词分析时由于不同方式的关键词表达导致的同一关键词分散的情况,减少统计失误。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来源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以2 a为时间切线,将18 a的数据分为9个时间段,提取每个时间段被引数排名前50的文献数据做统计,共得关键词4 321个,平均每篇文章的关键词数为2.5。如图2所示关键词知识图谱,圆圈的大小代表的是该关键词使用频率的大小,圈越大代表该关键词的使用频率越大。关键词频次前十名的分别是:太极拳197、中华武术146、武术文化122、武术套路120、传统武术110、民族传统体育103、竞技武术67、散打运动65、武术教育43、体育文化37。

图2 1998—2015年间武术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Figure 2 Knowledge map of martial arts research keywords from 1998 to 2015

主要探讨与检索时输入的关键词不同的共现关键词,以此来分析武术研究的热点。从关键词的时间轴分布来看,引用频率极高的部分关键词的第一次出现时间都较早,几乎在1998年前就已经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出现时间越早的关键词,在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其逐渐积累的次数容易导致其最终的高频数。因此我们不能仅的从关键词的频数来断定研究的热点问题。CiteSpace软件提供了一个寻找爆发性关键词的的功能,通过软件分析,在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中突然间爆发性的研究热点(见图3)。从1998—2015年的数据中,共发现了24个爆发点,这24个爆发词都在1998年就已经出现,1998—2000年爆发性的关键词有:武术运动、奥运会、原生态、太极拳运动、武术运动员,其中奥运会这个关键词的爆发度延续到了2005年。由此可见,将武术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参与到竞技体育的大家庭中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相关专家脑袋一热的想法,入奥可行性的研究,路径的选择,改革方案的探讨可以追述到1998年。原生态的爆发度延续到了2007年,武术运动员的研究热度延续到了2006年。

图3 爆发性关键词统计Figure 3 Statistics of explosive keywords

从2001—2005年爆发性的关键词包括:竞赛规则(2003—2006),竞技武术(2001—2003),散打运动(2004—2007),运动员(2004—2007)。2001我国竞技武术蓬勃发展的重要年份。在北京申奥成功后,将武术纳入奥运大家庭成为了当时武术工作者的最大期许,正是为了积极与奥运评判标准接轨,越来越多的武术学者们加入了武术竞赛规则的研究中,以致其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而针对新竞赛规则的研制与实施,竞技武术运动的内容、表演形式、训练方法也都出现了重大的变革,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兴起了武术竞赛规则改革,武术训练方法创新、武术运动员训练监控、武术运动员心理研究的热潮。[5]因此那个时间竞赛规则和竞技武术的研究出现了一个膨胀式的发展态势。2001年起中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开始经历重大的转折,2000年以前,武术套路比赛成绩由执行3~4名执行裁判直接出示总分,然后通过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再加上裁判长的加减分的方式来打分。2001年后,为了改变武术套路比赛打分主观性过于浓厚的现状,从体操、跳水竞赛规则里吸取经验,将武术评判从每位裁判拥有的权利分划分为难度、动作质量、演练水平三组裁判,减少了每个裁判拥有的绝对分数,弱化了武术评判的主观性,也是引领武术套路近一步向高、难、美、新发展的重要节点。因此那个时间竞赛规则和竞技武术的研究出现了一个膨胀式的发展态势。

2006—2010年的关键词包括:体育研究(2006—2008)、体育文化(2007—2008)、体育发展(2006—2008)、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2011)、中华武术(2010—2011)、武术教育(2009—2010)、民族精神(2008—2009)。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与之前的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学者仍然倾向于将武术放在体育范畴,研究其文化、发展,虽然关于运动员的研究持续到了2007年,但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武术竞技的研究热潮已经明显减弱。2008年武术入奥失败后,武术研究的视野拓展到了非遗、武术教育和武术精神领域。挖掘和保护传统武术,将濒临失传的传统武术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求保护和发展的途径。正视武术的文化内涵、民族性,重新审视和探讨武术的体育属性,重视武术的精神内涵。[6]探讨武术教育手段、方式、内容等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新主题。这其中包括了中小学、高校武术教育改革的论证与模式的构建,为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1—2015年关键词包括:民族传统体育(2011—2013),标准化(2012—2015),武术传播(2012—2013),体育史(2012—2015),国家形象(2011—2013)。在BURST表上添加一条辅助线,将burst爆发时间分为2008年以前和2008年以后,这两个时期的武术研究热点具有及其显著的不同。2008年以前武术的竞技体育性质是研究的重点,2008年以后武术具有的文化属性成为了研究的趋势。标准化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于2010年提出来的为推动武术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全新尝试。并将2011年定为武术工作标准化年。因此武术标准化研究工作的成果与2012年开始全面爆发,武术标准化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了其概念、策略、价值、中外对比等。武术传播、国家形象是近年来武术的研究热点。如果说2010年以前武术界探讨的是保护、传承武术的纵向领域,那么2011年以后,武术研究领域就逐渐扩展到了向外输出的横向传播空间。在我国文化输出的强国政策影响下,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其肩负的发扬、传播的中华灿烂文化的实名。而如何传播、传播什么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3.3 主要来源文献作者统计

现任武汉体育学院特聘教授的王岗博士,是第一个获得“东吴学者”称号的体育教师,其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合作作者身份共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体育权威期刊共发表与武术有关的论文两百多篇。其主要从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角度探讨中国武术的现状、发展与传承,并对武术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作出了科学的阐述,提出了“我们发展武术的最终目的是全面地向世界传播一种文化”(《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并对学校武术教学单一化的技术传播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了“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浙江工业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杨建营教授,主要关注武术的概念、分类及武术文化的研究,并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进行系统比较并提出武术国际传播策略和武术教育改革策略。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邱丕相(我国武术研究领域著名教授),其较早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系统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武术运动员体能特点及其评价、中华武术的民族文化特性、中国传统健身源流与方法、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等领域。核心作者群中除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的林小美教授和上海体育学院刘同为教授的研究内容以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训练、规则和比赛为主,其他的核心作者的研究内容基本上以武术的传统文化性质、武术的精神内涵、武术教育和传播等。核心作者的总发文量为587篇,占论文总数的34.55%,根据普莱斯理论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该占论文总数的50%,可见武术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完整,需要构建更强有力的核心作者群。

表1 核心作者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core authors

3.4 作者合作分析

每3 a作为一个时间切片,提取每一个时间切片内频次出现前50名的作者作为分析对象,将作者的发文情况与合作情况进行直观展示。如图4所示,作者名字越大的则代表其发文量越多(包括非第一作者论文),连接线代表着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核心作者之间研究的合作性十分紧密。其中郭玉成、王岗、邱丕相、杨建营四位教授的合作及其广泛。其合作研究领域囊括了武术的发展策略、武术教育、武术传播、武术概念、武术套路、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休闲、武术与奥运等。而朱瑞琪、赵光圣、郭志禹、朱东、陈超等教授也都在武术研究中建立起自己的团队,同时积极寻求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使用SAT3.2软件,选取发文量前100名的作者为分析对象,得出作者合作情况数字化图表,合作人数超过5人的有19人(见表2),其中13人为以第一作者发文量超过5篇的核心作者,占到68.4%。由此可见,武术学术领域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十分紧密,这种合作往往带来了高引用率的极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这近一步说明了武术领域核心作者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者的学术成就。而以核心作者为中心的各个研究团队的建立也为武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作用。

图4 作者合作关系网络图Figure 4 Network diagram of the author's partnership

表2 武术研究文献合作人数超过5人的作者Table 2 Authors of more than 5 people working in martial arts research literature

4 结论

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研究平台,系统分析1998—2015年间我国武术科学研究的演化过程,主要结果表明:近20 a间,CSSCI收录的数据库里有关武术科研的文章量总体呈上涨态势,但2008—2011年有较大的回落,近年来仍常处于稳步上涨状态;(2)武术研究热点的变化较为明显,主要分界岭为2008年。每一个研究热点的爆发时间持续长短不一,长则10 a,短则2 a;总体上,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往往是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动而动;近年来武术竞技化研究热度的减弱显示了将武术本源的回归。(3)武术研究核心作者主要来自于武汉、上海、浙江等高校。核心作者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了武术文化、历史、传播、训练、教育等。核心作者间合作较为紧密,并能够形成特定领域的稳定合作关系,但数据显示武术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完整。

猜你喜欢
竞技武术体育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体育师友(2012年1期)2012-03-20 1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