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彭石
春天的百里杜鹃管理区,杜鹃怒放,争奇斗艳。(周燕林/摄)
百里杜鹃管理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试验区中部,总面积697.174平方公里,总人口15.08万人,境内有绵延125.8平方公里的原始杜鹃林带。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将脱贫攻坚与旅游业发展深度融合,成功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又独具特色的旅游扶贫之路。
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创建旅游扶贫“新机制”。百里杜鹃管理区原属大方县和黔西县管辖,为开发利用好“百里杜鹃”旅游资源,2007年7月,原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组建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2017年2月,毕节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管理区新增托管大方县黄泥乡、沙厂乡、百纳乡、凤山乡,管辖区域增加至7个建制乡2个管理区68个村(社区)。
通过整合资源、连片打造,百里杜鹃管理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拓展优化,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跑出旅游扶贫“加速度”。百里杜鹃管理区累计整合资金50余亿元,用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先后建成旅游公路(步道)100多公里、旅游服务中心3个、旅游景区3个;新建旅游服务功能区花海文化城;结合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精心打造普底彝族风情小镇、石牛旅游小镇;成功推出乡村旅游示范村16个;集中搬迁安置贫困户173户737人到石牛旅游小镇。
2018年,辖区所属国有旅游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2个,组织1119户贫困户3852人参加务工获得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02元(核心景区达2万多元),同比增长10.7%;贫困人口和贫困人口发生率分别从2014年的16603人、16.17%下降至2537人、1.82%,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做大旅游产业蛋糕,实现旅游扶贫“小康梦”。随着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旅游产品业态的日益丰富,百里杜鹃管理区正加快向“全域打造、全时延伸”转变。2018年,全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26亿元,同比增长36.86%;接待游客380.6万人次,同比增长32.7%。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让当地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2018年,全区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得分达95.8分(90分达到创建要求)。
开展全域旅游创建,绘好旅游扶贫“工笔画”。自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始终坚持“旅游统揽、全域打造、全时延伸、实干升级”的发展思路,精心做好“花期之外和花区之外”两篇文章,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旅游产业链得到延伸,全域旅游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全区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6个。进入新时代,百里杜鹃管理区正加快向全区域打造、全要素集聚、全产业链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