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工作进程也在持续推进。思政课作为目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以及高校教学发展的主要要求,尤其是不断加强“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探索和调查分析,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推进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模式方面发展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即立足于现阶段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工作的主要背景,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为导向,在“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发展过程中的探索内容、发展因素制约以及有效发展对策三个方面作出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 立德树人 教学模式探索 调查分析
根据目前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工作的主要进程来看,思政课在教学理念、手段以及课程模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现阶段高校教学发展工作应该坚持“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动面对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复杂情况与现实挑战,成为了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但当前高校思政课在改革过程中仍面临着来自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建设、教学模式等其他客观方面造成的问题与影响,对上述问题影响进行有效的思考与解决,能够引导”立德树人”教学模式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与应用型方向发展,从而在整体上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发展现状。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探索内容分析
(一)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分析
目前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并以此为指导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理念、模式与手段等方面主动适应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时代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学理论框架以及“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进行限定。其次,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学习成长规律为基本原则,对教学理念、内容与手段的调整要始终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一切工作内容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来展开,突出表现“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推进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化改革。
(二)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构建框架分析
针对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效率,在构建“立德树人”教学模式框架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社会发展大环境以及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从社会调研、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三个角度开展教学框架的构建与补充。这一过程的实现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形态下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社会发展实际要求及实践活动学习要求等问题,为学生的思政课学习创造全面性的良好环境,并有效改善了教学互动中各板块之间的关系,为“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完善指明了道路。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教学存在比重失衡
基于现阶段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关于“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发展需求及重要作用,积极推进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高校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就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状况来看,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明显的比重失衡是导致其发展瓶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受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教学理念及方式、教师主观因素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教学内容大多侧重于以教材為参照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在课程考察、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关于理论知识体系掌握的内容也较多。这一问题的存在明确表现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的定性不明,关于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引导下的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尚不明确,更为重要的是在目前“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发展阶段,其教学任务与具体化的标准要求也为制定明确的学分要求。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限制了学生关于思政课学习内容及其素质要求的认知与接受限度,同时也影响了高校自身及教师队伍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性质定位,最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尤其是“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实践水平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二)“立德树人”教学队伍的专业素质存在提升空间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自身思想政治修养以及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对当前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应用实践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教学队伍专业教学素养及技能水平的缺失也成为了现阶段影响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在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应用中所产生的影响可表现在原有教师队伍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按照固定的教学流程和模式进行,大多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老师往往在课程实践中占据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与当代大学生学生生活实践和思想道德观念形成需求产生了偏差,并且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水平、学习情况及心理状况存在脱轨情况。另一方面,“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在现阶段应用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的前提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人才培养要求等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结合,进而形成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并构成“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但现阶段“立德树人”的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受教师队伍自身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成果难以有效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实践中,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及其理论知识与实践引导相结合的能力水平明显受限,最终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立德树人”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手段落后
就现阶段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来看,对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与工具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应用的需要。因此,随着当前网络科技发展环境的日益变化,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文化教育事业中应用的逐渐广泛,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逐渐暴露出了教学应用手段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比如,在现代化网络科技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重要认识,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引进了具备明显新媒体特征的教学理念、设备和方法,但受传统教学观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体制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选择和应用新媒体教学媒介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偏重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多媒体展示、视频与音频播放等手段,应用形式较为单一。“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实践不仅在教学理念等方面作出了改进,同时受实践教学活动的影响也明显提高了关于网络教学的需要。现阶段网络媒体教学的应用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下单一依靠“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且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工作的一定水平。但就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实际思想状况来讲,单一性的计算机多媒体展示手段与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存在一定偏差,并有悖于“立德树人”教学模式中关于学生品德培养的具体要求,对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消极影响。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有效发展对策
(一)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比重,推进课程改革完整化
现代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目前高校思政课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教学侧重点配比失衡等问题,制约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立德树人”教学模式作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的重点改革内容之一,以当代大学生思政课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比重,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的完整化成为了现阶段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二者的教学比重方面,要以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作假、失信、责任感缺失等问题为基础,同时有效参考相关部门提出的关于思政课发展的具体标准与要求,合理分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其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引导下强化课堂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活动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学习感知体验,加深学生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印象,从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贯彻“德育”因素,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二)强化“立德树人”教学队伍建设力度,推进专业技能与素养的提升
随着“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在当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应用力度和范围的不断加大,教师队伍自身及学生群体已经对“德”的教学因素形成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德育”意识。但高校教学队伍作为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推广的主要责任人和承担者,且在教学活动推广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明显影响了“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发展效率。“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发展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只有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工作,从宏观上把握思政课教学人才的发展质量,才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充足动力,从整体上完善“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长效运行体制。比如,高校自身及相关领导与管理部门要始终保持对“立德树人”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力度,积极加强高校之间关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交流活动,不断交流、积累“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应用的成熟经验。同时,加强在校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活动,如组织外出学习、教学经验交流会、座谈会以及线上形式的网络课程学习等形式的再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在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有效引导在职教师准确掌握高校思政课发展节奏以及“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发展内涵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性教学活动应用于课堂实践中,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体验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立德树人”模式发展环境完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
从现阶段高校“立德樹人”实践教学活动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虽然高矮哦自身及相关领导与管理部门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重视与管理力度,但“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应用大环境尚待改善,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也需要进行合理优化。因此,学科教师应当主动配合校团委、学工部以及各学院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互动,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当前思政课教学发展要求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尤其是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学过程提出的关于学生实践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可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上合理引入以企业、社区等单位为代表的学习实践单位,并与学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为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实行创造良好的信息互通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校内部以及社会层面优化、完善各方面对于思政课教学的认识和接受状况,积极改进“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发展大环境,从而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完善与丰富奠定基础。
四、结语
以现阶段思政课教学在高校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来看,顺应“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探索过程,有效保证的思政课实践教的现代化、规范化进程效率,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素养、保证现代高校发展质量表现出了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对教师队伍、教学环境以及手段与实行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高校自身及相关课程监督与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关于实践教学“立德树人”模式探索过程的研究与调查分析力度,进而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邱家洪,石加友.思政课实践教学“立德树人”模式探索及调查分析——以重庆交通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01-104.
[2]邱家洪,石加友.立德树人视阈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实现路径——基于重庆交通大学改革探索的案例分析[J].南方论刊,2017,(06):91-93.
[3]吴颖.“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科实践教学探析[J].西藏教育,2018,(04):45-48.
[4]周绍永,韩德燕,吴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探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1):76-80.
[5]张祥伟,孙勇.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探究[J].智库时代,2019,(15):122-123.
[6]张丽.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相关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2):124-126.
(课题信息:2018—2019学年河北美术学院院级课题,课题编号HMYKT1920。作者简介:王俏,讲师,河北美术学院思政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