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澄
摘要:高校體育是素质教育理念落实的重要途径。确保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能够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从而适应学生需要,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本文在阐述高校体育改革必要性的同时,就当前改革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指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期望有利于高校体育改革规范进行,进而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证。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改革 问题及对策 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下,实现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身心健康是人才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要确保高校学生具有良好的身心状况,就必须强化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实现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育质量提升。现阶段,我国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并且提出了“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受体育学科育人价值认知、教学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教学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亟需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一、高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是高校学科设置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新时期,高素质、实用型用人理念的发展,使得人们愈发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体育教育改革得以迅速开展,从实施过程来看,高校体育改革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层面:
(一)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改革能够有效的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具体而言,在当前教学开展中,较多的高校仍然采用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体育学科育人价值观、体育教学方式等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通过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得以系统创新,其在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的同时,实现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确保学生素质培养
传统教学理念下,重视专业文化学习、忽略体育锻炼是高校教学开展的重要特征。素质教育理念下,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性,其限制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培养造成一定阻碍。同时,其使得学生在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认知较为缺失。现阶段,高校体育改革的实施使得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在身心健康、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得到了有效培养,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现阶段,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应用提出了较高要求,人才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动手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体育改革实施后,现代化的学科育人观念得以落实,其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实现了其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满足了社会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应用需求。
二、高校体育改革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目标模糊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有效指导[1]。现阶段,教学目标模糊是制约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方面,高校尚未完全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较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仍处于边缘位置,难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目的和宗旨。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体育教学改革,然其目标设置仍以提升学生体质为主,过分的强调体育技能的传授和掌握,其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精神方面的引导,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新时期,要进一步规范体育改革方向,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各高校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设置清晰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二)课程设置较为混乱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其课程设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其一,高校体育课程涉及的内容较为繁多,且内容形式较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其满足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多元需要;然而从整体上看,各个部分内容的跳跃性较强,衔接过程不够紧密,这就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观念、体育技能的掌握不够系统,难以实现育人理念的高效落实。其二,在大量教学内容中,创新性课程内容的设置较多,然而受课时限制等因素的制约,较多的教学内容浮于表面,没有实现其创新性、实效性的深入挖掘,从而使得体育核心精神教育的难度增大,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三)师生关系尚待优化
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其虽然实现了课堂组织的规范,然而从教学效果来看,模式化、结构化的教学实施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较大限制,学生体育获得参与意识不强,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发展[2]。现代教育理念下,师生课堂关系发生转变,即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进行课程开展的组织,实现学生参与程度的有效保证,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然而部分教师尚未认识到这一特征的转变,过分的进行学生组织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了体育教学中师生对立的状况。
(四)教学方式滞后性强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应用直接影响着课程的组织水平和教育质量,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深刻影响;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就必须强化教学方式的创新,确保体育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和育人理念的匹配吻合。当前环境下,体育教学的方式应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譬如,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已经发生较大转变,然而较多的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首先进行课堂规范说明,然后带队热身学习,最后进行自我练习,这种课程开展方式过于模式化,使得学生学习过程较为枯燥,而且偏向于体育技能学习,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高校体育改革实施对策
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理念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改革工作快速开展。教学实践中,要确保体育改革过程的规范,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工作人员就必须注重以下策略的规范应用,从而实现体育改革问题的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