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地佐辛镇痛病人疼痛强度及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05 06:13:56郝卫文蒋玲玲
循证护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泵入急诊科静脉

曹 云,郝卫文,谢 敏,蒋玲玲

目前,疼痛已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其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1]。地佐辛作为一种新型阿片类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κ受体和μ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其对μ受体具有拮抗作用,但对μ受体无依赖性,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呼吸抑制和成瘾[2],故在临床被广泛应用[3-5]。急诊科是医院中病种最多、病情变化最快、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6],其接诊病人多为突发急性疼痛病人,医生在解除病因前,常常需采取措施,在不加重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大汗[7-9])的前提下,解决病人生理疼痛,提高病人治疗期间舒适度。为了了解在急诊科就诊的地佐辛镇痛病人疼痛强度及是否存在除药物和疾病本身以外的不良反应诱发因素,研究者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类实验方法对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使用地佐辛的76例病人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黄区(密切观察区)和输液室的7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9~82(50±16)岁;②能够正确表达主观意愿;③在我院输液时间>2 h;④病情相对稳定,医疗诊断为单病种。排除标准:①使用地佐辛以外的其他止痛药;②用药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大汗等临床症状;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 干预方法

1.2.1 治疗方案

采用随机、单盲类实验研究方法,通过病人用药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观察多种因素对地佐辛使用病人不良反应的影响。本研究使用的地佐辛规格为5 mg(2 mL),生产企业为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批号为17050621。药物使用方案分为以下3种:①地佐辛1支肌内注射;②生理盐水100 mL+地佐辛1支或2支静脉输注;③生理盐水100 mL+地佐辛1支或2支静脉泵入(12 h或24 h)。病人治疗体位分为坐位和卧位。

1.2.2 疼痛评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2017年12月对科室能级为N1以上的护理人员进行标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培训[9],规定评分0~3分为有轻微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休息;4~6分为疼痛影响休息,应给予一定处理;7~10分为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及睡眠。培训结束,由护士长进行考核,干预期间,护士长每周晨会就VAS评分内容进行抽查提问,相关人员回答情况与个人绩效挂钩。

1.2.3 实施干预

病人取药后将药物和治疗执行单一并交予接待护士,接待护士对其进行用药前VAS疼痛评分后,在治疗执行单上记录、盖章,并将执行单交予治疗护士;病人自主选择治疗体位,如坐位或卧位;治疗护士根据医嘱给予病人相应镇痛治疗,如肌内注射、静脉输注或静脉泵入,其中,静脉泵入采用的静脉输液泵均为来普厂家SA5系列仪器,泵入速度根据医嘱执行;治疗过程中,巡回护士需定时巡视,注意观察、询问病人使用地佐辛后有无不良反应,如有特殊情况及时记录在平板电脑(PAD)中,其间巡回护士还需在病人不同时间点(用药后30 min、用药后1 h、用药后2 h)进行VAS疼痛评分和记录。

1.2.4 评价方法

治疗期间评价病人疼痛强度,密切观察病人不良反应。①疼痛强度:采用VAS评分法对不同给药方式[10]后病人不同时间点(用药后30 min、用药后1 h、用药后2 h)疼痛强度进行评价。②不良反应:我院急诊科目前采用米健公司设计研发的输液宝,以Bay Nexus的PAD扫描、记录输液时间、输液滴数,提示输液进程及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恶心或呕吐、头晕或大汗等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给药方式病人疼痛强度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给药方式病人疼痛强度比较分

2.2 不同体位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体位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体位例数恶心或呕吐头晕或大汗两者皆有合计坐位4710(21.3)7(14.9)2(4.3)19(40.4)卧位296(20.7)1(3.4)2(6.9)9(31.0)

注:不同体位病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χ2=2.211,P=0.331

2.3 不同给药方式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肌内注射与静脉输注病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8,P=0.001);肌内注射与静脉泵入病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Fisher检验,P=0.666);静脉输注与静脉泵入病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3,P<0.001)。不同给药方式病人不良反应情况详见表3。

表3 不同给药方式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3.1 病人疼痛强度分析

表1结果显示:地佐辛采用肌内注射、静脉输注、静脉泵入3种不同方法给药后30 min均可达到止痛效果(VAS评分<4分),与曾彦茹等[11]提到的地佐辛使用后达峰时间吻合。3种给药方式各时间点疼痛强度得分比较后发现:仅静脉输注与静脉泵入病人用药后30 min疼痛强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静脉输注时,病人疼痛程度低于静脉泵入。除此之外,其余给药方式各时间点疼痛强度得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考虑进一步对病人给药2 h后的疼痛强度进行控制比较研究。

3.2 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表2结果显示:不同体位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与坐位或是卧位没有直接关系。对不同给药方式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静脉输注与静脉泵入、肌内注射病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内注射与静脉泵入病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资料显示:药物输注速度越快,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越大,可能与单位时间进入人体的药物浓度有关,与周树立等[12]研究结果:当地佐辛平均峰浓度达到 45 ng/mL 时则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一致。

4 小结

使用地佐辛时,病人常常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大汗等不良反应,了解地佐辛使用过程中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诱发因素,对减少病人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地佐辛肌内注射和静脉泵入30 min后均可使病人疼痛缓解,且这两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泵入止痛效果持续时间较长,与王智康等[13]研究结果相符,但该方式对病人行动可能造成不便,且其费用与其他方式相比较高,肌内注射相对简单,但止痛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静脉输注病人疼痛程度低于静脉泵入,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静脉泵入。提示病人在使用地佐辛时,医生可从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便利程度等多角度为病人合理选择给药方式,以减轻病人治疗不适感,提高病人满意度;护理人员在执行静脉输注地佐辛医嘱时,可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猜你喜欢
泵入急诊科静脉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8:04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0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50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