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飘洋 唐世斌 马道承
(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划分为七区五县。兴宁区是南宁市最早划分的区域之一,曾是市中心和经济发展最繁华的地方。随着城市发展规划,经济发展逐步向其他区域转移,年轻人也随之离开,但老南宁人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在他们的记忆中,朝阳街道才是南宁的心脏。城市的不断变化发展虽使街道里出现一座座高楼,但也依旧保留着一些老南宁人熟悉的商铺、小吃、建筑物,如朝阳广场。朝阳广场位于兴宁区人民东路和民主路交叉口的东北方,总面积1.88 hm2,早期是一个市场,在1987年开始逐渐改造为收费公园,后为了体现管理上的民主以及方便市民使用,免费对外开放。如今已成为一处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广场用地,绿地率约为46%。朝阳广场内分健身区、儿童活动区、休闲区等,因绿化好、活动空间开阔,深受老年人喜爱[1]。自1987年的市场至1998年被改造成为城市广场,至今已存在32年,因此对于老南宁人来说,朝阳广场是充满年代记忆的地方,不可取代。现在的朝阳广场的活动人群大多是老年人和幼童,偶见年轻人从中匆匆走过(图1)。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广场的形式和功能在不断丰富。“广场用地”是指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场地[2],也是一定区域市民社会活动的中心,往往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内涵。本文以朝阳广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老年人对于活动空间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1 心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角色的转变会使老年人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原本工作繁忙的离退休老人可能会出现“离退休综合征”,主要症状为孤独、失落、抑郁等负面情绪[3]。因年龄增长而行动能力减弱或者有患重大疾病的老人,则容易产生对自身状况的自卑、厌恶心理,不仅不能经常出门参与社会交往,还可能会造成心理抑郁,从而影响晚年生活[4]。针对需要促进改善老年人负面心理状况的广场设计,应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交际及活动空间上。
图1 朝阳广场
2.1.2 生理特征
老年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能力下降,应激反应变慢,记忆力逐渐衰退,对年轻时候的事情印象深刻,却记不住近期的事情,因此喜欢呆在熟悉的环境,到了新的环境很难再记住环境信息和道路信息[5]。而且他们的骨骼比较脆弱,身体灵活度也大不如前,摔倒易造成骨折[6]。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要求在设计活动场所时对这个群体提供更多关怀,各种设施要以安全性为主,避免其在活动时因场地问题而受伤。
2.1.3 活动特征
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在选择活动空间时,比较青睐交通方便、熟悉、固定的地点[7]。同时其活动团体相对固定,熟悉的人和习惯的活动方式会给老年人带来安全感和自在感。根据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爱好特长、行为习惯的不同,其选择的活动方式也不同,相同属性和爱好的老年人常会在一起活动。不受外界环境干扰时,他们的活动环境及方式是相对固定的[8]。根据他们的不同活动偏好,广场上既需要开放、开阔的大场地,也需要僻静的小空间。
2.2.1 安全需求
因为年纪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远不如年轻人,幅度较大的运动、不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平整的地面等都可能使他们受伤,一旦受伤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他们在安全方面的需求就更为强烈。作为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受到社会的关怀,因此在城市广场建设时,从其角度出发,体现人文关怀,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2.2 舒适度需求
活动环境的舒适度对老年人活动也有影响,其中包括日照、遮阴、噪声、卫生质量、空气、植物景观效果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其开展活动时的心情,进而影响活动质量。因此舒适的环境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2.2.3 活动需求
老年人常见的活动有运动、娱乐、交流、休憩等。只有场地类型足够丰富,才能满足不同的活动需求。一些活动所需的器械、工具难以携带或不方便携带,如桌椅板凳、运动器械、健身器材等,这就需要有相关的租赁或借用渠道以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同时增加其幸福感。
2.2.4 私密性需求
老年人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对外界视线较为敏感,特别是在个人或者群体开展活动时,不希望受到外界的打扰[9]。而不同的活动类型对私密性的要求不一样,同时也跟老人的性格、心理因素等有很大关系。广场上营造不同私密程度的空间能够吸引不同需求人群的关注,增加场地使用频率。
2.2.5 社交需求
人类不能长时间单独行动,远离人群不利于个人的发展。由于离开自己原本的工作岗位,回归家庭带孩子、做家务,面对的人群单一,会使他们感觉自己不被社会需要,长此以往则会产生独孤感,甚至产生心理障碍[10]。有合适的场所供老年人进行社交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排解寂寞,释放心理压力,逐渐转变角色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退休后的生活。
基础设施是构成活动空间的重要载体,也是使用者最容易形成直观体验感受的部分。通过观察朝阳广场老年人的活动现状,并以问卷调查形式研究他们对朝阳广场的基础设施满意度,以评估朝阳广场的活动空间质量。
广场内活动的老年人多为自理老人,偶尔可见一些介助老人借助拐杖、轮椅开展较为和缓的活动。常见的活动主要分为运动健身类、文化娱乐类以及休闲交往类。其中,运动健身类主要是跳舞、打球、太极拳等运动幅度大的活动;文化娱乐类包括打牌、下棋、练字、唱歌等活动;休闲交往类活动主要为聊天、静坐、看书、看报等活动。
运动健身类活动属于外向型活动,大多选择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展开,以吸引周围人群视线,主要在下层广场以及入口处宽阔的地方开展;开展文化娱乐类和休闲交往类活动的老人需要较为安静的环境,小团体在一起进行交流、学习,多选择在树荫下、有植物遮挡的地方进行。
根据场地现有基础设施,提取出7个主要调查因子—铺砖、座椅、台阶、厕所、垃圾桶、照明,设计调查问卷,在朝阳广场做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分,回收有效问卷97份。根据调查结果中“比较不满意”和“不满意”2个打分项的百分比来看(表1),铺砖为23.7%;座椅为17.6%;台阶为13.4%;厕所为4.2%;垃圾桶和照明两项的百分比均为0%。从此可得知,老年人对于广场上垃圾桶和照明设施的满意度较高;对于台阶、座椅和铺装较不满意,对于厕所的满意度一般。
在问卷发放的同时,对于给各项指标勾选“比较不满意”和“不满意”的老年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不满意的原因:场地部份铺装有空缺、不平整,雨后积水现象严重,且容易打滑;座椅设置不方便面对面交流,多数座椅没有配备桌子,物品放置不方便,同时不便于开展桌面活动,且凳子及辅助坐凳皆为石质,夏天白天吸热、夜晚放热,冬天冰冷需要自带坐垫,很不方便;场地内有一处台阶设置在树池之间,影响通行,部份台阶高度不统一;对厕所不满意的则是认为没有提供纸巾且数量不足,排队时间长。
而老年人对于广场上的垃圾桶及路灯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垃圾桶数量较多且工作人员打扫频繁,场地卫生较好;广场内多处设置路灯照明,且有草坪灯及地灯,同时广场位于较为繁华的商业地段,受周边灯光影响,照明效果较好。
结合对朝阳广场的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其区位优势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朝阳广场地处朝阳商业街,在广场四周有地铁站、公交车站,交通十分便利,老年人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到达活动场所。广场西侧有南宁市广场管理处的办公地点,能够及时维持广场上的活动秩序,保障老年人安全有序地活动。广场东侧是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有利于老年人在活动中发生意外受伤或突发疾病及时送医,增加康复概率。
4.2.1 安全性需求不足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1],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高度应控制在0.10~0.15 m。而朝阳广场内的一些地方设置的一步台阶,高度低于0.10 m,且有些台阶高度不一致,人们在进行活动或者交流时,容易忽视地面和台阶的变化,可能被台阶绊倒,老年人摔倒受伤还会引发严重后果。南宁多雨,而朝阳广场内大面积使用花岗岩等不透水的硬质铺装,地面雨水不能及时排走,路面积水不利于行走。且场地内缺乏避雨设施,可能会出现行动不灵活的老年人在奔跑躲雨时发生事故的情况。
表1 老年人对于朝阳广场基础设施满意度调查表
4.2.2 舒适度需求不足
南宁的夏季长,天气炎热,阳光照射时间长,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会吸收大量热气,致使地表温度上升,影响局部小气候。朝阳广场上的座椅以石材为主,石质座椅冬天冰凉,夏天阳光照射后又烫得不能坐[12],体验感差,老年人身体虚弱,长期使用冰凉、滚烫的座椅会引起身体不适。部份座椅两侧低,中间凸起,受力面积小,没有靠背,长时间使用会增加使用者臀部和背部负担。
4.2.3 社交需求不足
广场内的座椅主要有4种摆放形式:圆弧形、回形、背对放置、相对放置(图2)。圆形和回形摆放形式均是围绕大乔木设置,使用者只能背对乔木向外坐,和背对形式的座椅一样,不方便进行面对面的亲密交谈。而相对放置的座椅距离较远,且只有座椅而没有桌子,不能开展打牌、下棋等活动。
根据朝阳广场的调查问卷结果、访谈情况以及对于场地现状进行分析,从老年人对活动空间的4方面需求提出空间改善的策略。
图2 朝阳广场座椅
1)安全需求。出于对老年人人身安全的考虑,朝阳广场内的铺装应该换成透水铺装,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以便雨水的排流和吸收,避免因场地积水带来的打滑、不便于行走等问题,且使地面接收的热量和水分能够释放,调节热量和湿度。透水铺装具有一定的弹性,万一老年人摔倒时能起到部分缓冲作用,降低受伤程度。同时还要对广场内的一步台阶进行改造,消除台阶不合理设置带来的事故隐患。在台阶、坡道处适当增加护栏、扶手等辅助设施,辅助老年人活动。
2)私密性需求。不同群体、个体喜欢的活动形式不同,朝阳广场上缺少半私密的空间,广场上老年人数量极多、活动类型多,对于想要进行小团体亲密交流或独处静坐的部分老年人来说过于吵杂。可在树下、花坛边等植物丰富的地方,借助植物设置相对私密的交流空间,既不过分遮挡人群活动,又能起到一定减少外界干扰的作用。
3)活动需求。性格外向、有乐器特长的老人往往会在广场内演奏乐器或者唱歌,这类活动所需场地较小,但需要有展示的平台和供观众观赏的场地。因此可在广场植物丰富、隔音效果较好的地方,设置一些亭子、长廊等小型空间满足老人展示才艺的需求。同时在适当的区域增加桌子,满足打牌、下棋等活动的需要。
4)舒适度需求。调整座椅摆放形式,采用“L”字形、面对面的圆形或回形座椅,使老年人能够面对面交流。木质座椅冬暖夏凉,适宜老年人使用[10],在已有的石质座椅上铺上一层防腐木材,既能改善座椅又减少开支。利用花坛、树池作为辅助坐凳,将局部位置的石材换成木质材料,更好满足老年人的休憩需求。
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的一类,年龄以及身体状态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一定限制。通过分析南宁市朝阳广场上基础设施建设对老年人活动造成的不便以及潜在威胁,合理、准确地提出优化建议能够更好地促进南宁市老年人活动环境的改善。变老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适老性的城市基础建设不仅仅是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还保障了年轻人未来的活动需求。
注:本文图表均为作者自绘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