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4日至16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星星》诗刊承办的“四川新时代诗歌创作研讨会”在成都市金堂县召开,来自全省40多位实力诗人共聚一堂。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朱霖,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渌波出席活动。会议由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主持。会议就当前诗歌创作中呈现出的诸多问题,新时代诗歌的内涵与要求,新时代诗歌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创新,新时代诗人的责任与担当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对当前诗歌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呈示
对于新的议题的思考不能不立足于当前的现实。在正式讨论新时代诗歌之前,多位诗人就谈到了当前诗歌存在的如过度私人化、远离现实、格局狭小等问题。
李平认为:“我们大多数诗人似乎丧失了对当下生活现场的感知能力,忽视甚至无视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动成为了诗写常态,大多数诗作所呈现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状态,不仅毫无时代气息,而且还在不断地重复前人甚至古人。笔墨与时代的疏离,导致诗歌越来越小众化、自娱化,这也极大地局限了诗歌语言的修辞与创新能力。”
周世通表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经典伟大的作品呈现还不够多,其主要原因是当下的写作者远离生活,缺乏热情和激情。他由此想到早期的革命根据地,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白毛女》等全国人民传唱热捧、且鼓舞人心,具有时代特征、时代烙印的红色经典。而当下诗歌创作中,一些诗人脱离时代,脱离生活,远离大众,不食人间烟火,完全沉沦在小我写作中,没有写出真正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马培松提到,当前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情感危机,在所谓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掩盖下的狂言雷语、怪力乱神的实质上的感情贫血、责任缺失现象值得警惕。
萧融对诗歌异常繁荣的表象下存在泥沙俱下的现象表示遗憾。她说:“有的诗歌越来越娱乐化,玩技巧比关注现实的多,虚空不接地气,导致与读者脱节。”萧融认为这并非读者储备不够,而是诗人的责任,如果对诗歌没有敬畏之心,就成了亵渎。
黎均平还特别谈到了当前散文诗创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偏”(偏离主旋律、主基调)、“小”(格局狭小、格调低沉)、“狭”(题材狭、生活狭、技法狭),作者写作中存在取悦迎合媒体,机械模仿效仿权威,疏离时代与人民,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需要诗人实现从“介入”到“深入”,从“浅尝”到“深植”,从“小我”到“大我”的突破。
二、对“新时代”诗歌内涵的多维探索与深层分析
在这次会议上,在场诗人们讨论最多、最热烈的话题无疑是关于“新时代诗歌”及其衍生出的其他诸如诗人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诗歌的内涵,新时代诗歌的创作要求,新时代诗歌的意义何在等论题。在座诗人一致认为,新时代诗歌应当立足新时代的新经验,把握时代经验,反映新时代出现的新题材、新元素、新情绪、新现实,将个人的情感经验与人类的普遍情感经验相结合,写出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诗歌。
(一) 时代之“新”与诗歌之“新”
毫无疑问,新时代诗歌这一概念的出现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诗歌与现实从来都是诗歌创作绕不开的一个问题,诗歌与现实紧密结合也是中国诗歌历来的传统。此次会议中,多位诗人积极探讨了新时代诗歌的社会语境,由此而引申出关于新时代诗歌应当如何有效有力地记录、反映现实等方面的问题。
童光辉对新时代的特征作了全面的概括。他说:“新时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新表现为时局之新、境界之新、功业之新。新时代诗歌应当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续中华伟大文脉,重塑伟大国家形象,重写新时代中国人伟大心灵史,诗人要创作出具有崭新格局的‘大诗歌。”童光辉谈到,所谓“大诗歌”,其中的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正大之诗”,它要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轨道上来,回到对真与善的本质追求上来,从社会现实生活中汲取诗情画意,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滋养创作。“大诗歌”的第二个内涵即审美之诗,诗歌要追求和谐、完整、统一。其三是筑梦之诗,新时代诗歌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能够反映历史巨变、发出时代强音和振奋民族精神的伟大作品。
麦笛认为多元、守正、开放、创新是新时代的基调,这也给这个时代的诗歌提供了从技术到内容更宽泛的可能。陈小平认为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是整个现代社会的大的时代特征。廖淮光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到,新时代就是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城镇化进程的逐渐饱和,乡村振兴的深入,社会生活更加多元、快捷、立体等等。
吕历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每个时代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精神样貌——精气神、真善美、正负值。他说,文艺是时代的风向标、温度计和牵引力,文艺最能生动呈现时代的性灵、气象、风采。每个时代都是一部史诗,拥有不同的经验、语境和经典。新时代必有新经验、新语境、新经典。如何抒写时代,如何有效鞭挞假丑恶、弘扬真善美、消解负作用、释放正能量,是每个诗写者无法疏离或绕开的课题,它涉及到每个诗写者的认知、修为、格局。把个体经验有效地外化为时代能量,把时代律动有效地内化为个体语境,多出精品力作,当是每个诗写者毕生的修炼。同时他充满热情地讲到,进入新时代,汉语诗歌写作充满了铸就“高峰”的无限可能性,新的伟大的时代也必将谱写出新的伟大诗篇。诗写者应当不忘初心,勇于担当,重振旗鼓再出发、再创新。
(二)對诗人的责任与担当的探讨
在座诗人有感于时代的变化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多方面成就,同时有感于百年新诗发展至今的曲折道路及其取得的丰硕成果,一致认为新时代诗歌创作中,诗人们要肩负起身上的责任和重担,要贴近现实,贴近时代,把握好主观想象的尺度,真诚地体验生活,真切关注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如此才能更好地写出具有大格局的诗歌。
马林从读者的角度谈到了对新时代诗歌的理解。她说,作为读者,她十分期待完美的诗歌语言,也真诚热爱真正有温度有重量的诗歌,希望能通过诗歌去接触高贵而伟大的灵魂。同时认为,好的作者和读者是相互成就的,读者不断更新的阅读经验也在给作家提出挑战。她也满怀信心地表示:“新诗百年的历程中,我们用新的语言艺术以及思想建构了当代新诗的历史,它是现在进行时。我相信我们的新时代诗歌会在历史进程中升华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里程碑。它不断处理更加复杂的当代经验,不断挑战和创造新的审美形式,也能成就更好的诗歌本身。”
三、对新时代诗歌诗艺创新的设想
新时代诗歌,不仅要有新的内容、新的气质、新的格局,还要不断挑战已有的审美经验和诗歌艺术手法,如何用诗歌语言去展现新时代的种种现实,对于诗人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此次研讨会上多位诗人谈到了这一挑战。
李龙炳认为,诗歌技巧是诗歌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应当在诗歌的范围和尺度内去评判一首具体的诗歌,一首好诗只有经过繁复技巧的锤炼之后,才会达到具有高度的朴素。由此他想到,诗人们是否可以考虑将新时代出现的新的场景、元素用“陌生化”的手法将之融入到诗歌语境之中,写出具有新时代元素、新时代气质同时又带有个人气息和温度的诗歌。他认为诗歌终归是要表达诗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新时代诗歌就是新时代一位作为文明人的诗人所表达和立足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如此写出的新时代诗歌才会有底气、有重量。
蒋晓青认为,在诗歌语言的创新上,可以用古典文学的精神写现代诗歌,发现语言在现代语境里另一面的光芒,赋予语言鲜活的时代色泽和情绪。
周春文同样重视中国传统诗艺,他认为新时代诗歌是可以继承中国诗歌自古以来就讲究音乐美、建筑美,讲求意象和张力的传统的。
廖淮光表達了相似的看法,他说:“新时代要对新事物赋予新内涵,面对新的冲击要有新的定力,通过新的角度抒写新发展,在创新的基础上合理创造,从语言、结构、意象、表现手法,取立自我的诗写价值,传递正能量,创作出真诚、担当、温暖的诗歌。”
《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对这次研讨会的成果给出了很大的肯定,他表示,这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给诗人们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还将很多“老生常谈”的问题重新纳入到了诗人们的创作中,需要大家在新时代的诗歌创作中去不断地反思,并热切期待着各位诗人有力度、有深度的优秀作品。
身在其位才能深刻体会到一项事业的艰辛,“四川新时代诗歌创作研讨会”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相信,新时代诗歌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每一位参与到当代新诗建设进程中的诗人、评论家和办刊者、读者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的,我们热切盼望着诗歌的创新、突破与提升,尽管路途坎坷,但我们依然对新时代诗歌充满信心。
(整理: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