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工艺美术特征与赣地艺术设计符号研究

2019-09-04 06:01马琳琳
艺术评鉴 2019年14期
关键词:工艺美术

马琳琳

摘要:“赣”作为今天江西的简称接长江之右,得江水之利,福延周围成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又较少战争,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亦是汉代河运时期的繁荣港口,又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铜器、铁器、金银器、陶瓷、手工造纸、纺织品而遍布各地。这使得赣地有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清正又不失雄心的人文品格。始于2011年的海昏侯墓发掘过程中,文物数量大,精品种类多,震惊全国。大量的马蹄形金器、整套青铜编钟、完整错金银马车、漆器、简牍等上万件珍贵文物,汉代艺术特征饱含着传统文化和举世瞩目的工艺美术高峰,清晰地还原了赣地的千古人文地景,见证了华夏文明中长江流域汉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汉代艺术   赣地   海昏侯墓   工艺美术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4-0174-03

一、清正多元的赣地艺术

赣地地理位置有“吴头楚尾”交界之称,有着楚文化、吴文化、中原文化不断融合的多样性。“才子文化”“青铜文化”“书院文化”“理学文化”“宗教文化”“瓷文化”“礼仪文化”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影响,最终发展成兼具“交融性”特点的赣文化。有名的“书院文化”“白鹭洲书院”“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鹅湖书院”从名字就可看出赣地崇尚人与自然的关系,敬学术与山水融为一体,回归到融有天地之气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天人合一”的时代气象。再如,传承千年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在今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依然坚持“匠人精神”,较工业浮夸之器则慢入人心,守古守拙。此安于宁静、深而文明之风,正是赣地人敬天畏人的品格态度。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俱佳的赣地曾是许多“隐士”们游历之所。所谓“隐士”,《宋书·隐逸》曰“……天地闭,贤人隐……”,称得上“隐士”必定是有才有德,有大文学艺术之人才而又不求名利之士,不居庙堂之高则隐遁江湖之远。中国文化中的“隐”有着浓郁的哲学意味,虽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多少有些遁入山林,消极避世的心态。在许多研究赣地文化艺术的观点中,都把“隐逸文化“的影响作为赣地的代表符号。不知何时提到“赣”都以“柔和”“多技艺”以概之。然,浑厚大气才是艺术的主流,大和至美才是中华民族的态度。赣文化中低调的开创精神、清正重名节的傲骨精神、天地人和的处事观念并不与江西秀美的山水景色相悖。最具代表性之一的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出江西又最终归隐江西,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隐逸诗人”有《陶渊明集》《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其《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充满感怀人生的洒脱、壮阔之气,又《五谷种植手册》《劝农》“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对隐逸在深谷的现实生活更为执着。正是极度热爱生活,又极度清醒倔强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董源字叔达,五代南唐画家。作为江南水墨山水画派的宗主,游历江西真山真景,开创了披麻皴、构图平远、用笔干笔、湿笔、破笔不拘一格,虽未改南派“冷、静”之风格,但这种历经实践的开创精神似一股潜流影响山水画发展至今。朱耷,明末清初画家,虽因个人疾苦隐居江西,但在艺术成就上,纵情滋意,不落常俗。打破凡国画者皆是“静美”的传统审美观,线条柔圆但内含至刚,用笔老辣稳重颇有气势的“动态美”风格。傅抱石,从传统中走出,一生六次自省变革,以山水画气势壮美取胜。画幅尺寸大,运笔速度快,用笔或扫或点或染,墨彩淋漓,开创国画时代新气象。作品《茅山雄姿》《江山如此多娇》《山河新貌》画集、《井冈山》《登庐山》,歌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家国境遇。

艺术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亦是地域文化的力量,亦是人的精神状态。赣地以自然为尚,多元文化相融合,继承汉文化之根脉,展现出低调务实,创新清正的艺术表现。

二、安静奔放的海昏侯文物

闻名考古界的汉代海昏侯刘贺之墓,是目前我国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全国独一无二。从出土文物中,可窥经历四百年兴衰的大汉帝国农业,手工业,经济实力鼎盛,确立儒家至尊与开通丝绸之路并行,政治上的独立、开放,艺术上自然多了率真与奔放的大美之气,呈现出来的是满而密,大而实的特点,粗犷的造型,写实般的场景描绘,体现出一股笨拙的生命力,又有着天马行空,自由洒脱一般的气势。汉代艺术多出自民间,代表着整个大汉民族的精神状态,可概括为:安静与奔放、古拙与质朴、豪气与文化齐飞。

汉代是一个彰显天地气魄为本的朝代,儒家思想早就把尚武列为其中,《周礼·保氏篇》记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据《晋书舆服志》记载“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惟朝带剑”,韦昭言“自天子至于庶人,咸皆带剑。”又《汉书》中记载,汉武帝曾经一次赏赐功臣卫青、霍去病黄金数万斤。反映汉代生活的《盐铁论》中记“兖豫之漆丝缔之”“养生送终之具也”山东、江西是当时是全国著名的漆器产地。人们不仅生前大量使用,死后还要用大量漆器殉葬。

此次,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形、马蹄形、麒趾形、金板形金器已达一百多公斤,纯度达到99%。出土青铜器占出土文物的三分之一,大量金器和青铜器除以彰显墓主身份外,器形庄重的青铜器也被归为礼器,是国力的象征。此外,大量的玉剑璏(zhì),材质有墨玉、白玉、青玉等,用料考究,制作工艺上乘,用浮雕技法雕有匍匐爬行的螭龙或螭虎,做盘踞之姿造型生动流畅,对称雕刻云纹或兽面纹,纹样自然舒展,制作之精美,皆属玉剑具中的精品。海昏侯墓出土漆器两千余件,种类繁多,食器、酒器、乐器、兵器、文具等,华丽的以金银箔贴画镶嵌,尽显富贵奢华,最朴素的仅以涂漆为饰,呈现低调的无言之美。

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饰样中,多有出现展翼衔珠的凤鸟与双龙交錯,四足离地奔跑状的白虎及上方置有金灿灿的权杖,眼大而圆,目视前方作行走状的鹿,鹿角清晰可辨,高鬓,束腰,长袍广袖的女侍俑、乐俑以及大小不一的玄武、朱雀、兽形纹、麟纹、卷云纹、云气纹等,质朴、安静而又生动。汉代各种艺术形式,首先,有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自信之美,如海昏侯出土的,“靑銅雁魚灯”,火锅形状的“銅炉鼎”不仅工艺精湛,还蕴含着古代科技智慧。其次,以展现国力强盛的气势之美,海昏侯墓出土马车5辆,马匹20匹,错金银装饰的精美铜车马器3000余件,编钟60余件,反映了西汉列侯出行制度,礼乐制度。第三,注重“天人合一”的生命之美,比如天、地与人并存的神话幻想,动物奔跑跳跃的活力,展现战斗中的力量。至此,艺术特征正从楚文化的瑰丽神秘走向彰显汉代安静与奔放的天地气魄。

三、“观物取像”之赣地艺术设计符号

《易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观物取像,是一个认识和创造的符号转换过程。地域性的艺术符号设计,不仅跟颜色和形态有关,根基在于社会价值和精神上的共鸣。如同一棵结满果实的树下,是果树生长的土壤,独特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生活及时代性、地域特征、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环境必定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设计文化。符号的转换过程即是隐形的美学表达。赣地经历港口繁荣,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商业、手工业发达,多青铜器、漆器、金器,汉风汉俗气息浓烈,借海昏侯发掘契机,探讨提取赣地艺术设计符号的象征意义,凸显清正、大气的赣地文化艺术特征。

带有海昏侯工艺美术特征的文化元素是构成江西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基本要素,揭开两千多年前西汉上层贵族社会生活状况,借海昏侯发掘的文物特征开启赣地汉文化艺术氛围。比如,取材于日常生活的江西畲族服饰特征中的橘子、莲花梅花等植物纹样;龙、牛、鹿等动物纹样;牛郎织女、八仙过海等人物纹样;镜子、古钱、花瓶、花篮等几何器物纹样;还原赣地写意和浪漫的精神气息。如江西境内婺源,明清建筑中的“砖雕”“石雕”“木雕”手法夸张、造型朴实,题材包括花鸟、花卉、龙虎、狮象、山水、林园、戏曲、人物、故事等,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民间工艺传承。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中“祥云纹”的设计,即是从汉代的“云气纹”转换设计由来,云气纹汉代流行的装饰花纹之一,极具时代特征,是以传递“天地自然,人本内在”的东方文明,古人认为云气是相生相长的,云气纹图案深刻反映了当时汉人追求宇宙阴阳二气的和谐,以气韵生动作为审美目标。汉代云气纹作为成熟艺术符号的再创造,已成为了一种传达信息的载体,概括了东方信仰,虚实共生的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赣地艺术符号研究应是树立赣地文化,传递艺术信息的延续应用,提高城市风貌与区域文化特征的识别性。江西省拥有国内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千年名楼:滕王阁、道教净明派的发祥地:西山万寿宫、全国最大鹭鸟栖息地:象山森林公园、候鸟天堂:吴城镇、及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梅岭生态景区等人文自然资源,省会城市南昌被称颂为“英雄城”,一直以来打造“红色成市”“生态城市”“农业品牌”“瓷都”等,唯独缺少以人文、艺术为形象描述的特征符号。本文以海昏侯文物的工艺美术特征为切入点,回顾赣地人文、历史、艺术特征,及楚、汉文化对赣地的人文影响,汉代艺术特征对赣地民俗传承的影响,说明赣文化是有其独特属性和主流性,意在凸显赣文化的重要性和归属感,提升赣地气魄,走上赣文化、艺术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军,徐长青.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J].考古,2016,(07):45-62.

[2]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编.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3][宋]范晔撰,[唐]李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刘文淇.楚汉诸侯疆域志-汉书地理志稽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5]周振鹤.汉书地理志汇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6]李国新.纹饰-中国汉画造型艺术图典[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

[7]卜友常.汉代墓葬艺术考[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8]林聪舜.儒学与汉帝国意识形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9]刘尊志.汉代诸侯王墓研究[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

[10][英]鲁惟一.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工艺美术
探究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关系
基于工艺美术(制壶与陶刻方向)专业的数学学案导学模式设计探讨
人类装饰的萌芽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解析
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
西北游牧文化对春秋青铜带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