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霄
【摘要】 目的 分析患者手術中低体温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100例各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情况、术中低体温与寒战发生情况以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中及术后体温均明显低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体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体温分别为(36.45±0.42)、(36.52±0.35)℃,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84±0.34)、(35.42±0.3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0%、10.0%、6.0%,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0%、36.0%、2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能有效预防低体温与寒战的发生, 且可保证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体温的平稳, 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手术患者;预防;低体温;护理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78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entiv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hypothermia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ir effec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surgical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ypothermia prevention nursing during operation.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erioperative body temperature changes, occurrence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and chills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ody temperature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ody temperature, comparing with that before oper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ody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as (36.45±0.42) and (36.52±0.35)℃ than (35.84±0.34) and (35.42±0.3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shivering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s respectively as 22.0%, 10.0% and 6.0% than 64.0%, 36.0% and 2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reventive nursing of hypothermia during oper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urgical patients. I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hypothermia and shivering,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body temperatur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Surgical patients; Prevention; Hypothermia; Nursing intervention
体温作为人体生命体征的重要部分, 其与机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有着密切联系,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 体温的良好维持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能否顺利实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 有一些患者会出现低体温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患者采用麻醉药物后, 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再加上术中长时间暴露体腔, 静脉输入大量冷液体等因素而造成体温的降低[1]。因此, 为了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保证手术质量, 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必要。本次研究通过纳入100例各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旨在分析对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低体温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各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5例, 女25例;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47.26±6.15)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26例, 女24例;年龄24~66岁, 平均年龄(48.15±6.2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干预, 例如健康宣教、药物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心理疏导 由于患者面临手术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紧张、恐惧的负性情绪, 不良的情绪极易给患者回心血量与微循环带来不良影响, 且会引起患者术中体温下降现象, 因此, 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心理状态, 然后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 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 使其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从而为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奠定基础[2]。
1. 2. 2 室内温度的调控 为了防止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现象, 护理人员应保证适宜的手术室内温度, 以24~26℃为最佳, 使患者术中体温保持在稳定状态, 待手术结束后再将室温调至24℃;同时在手术过程中, 在不影响手术暴露及消毒范围的情况下, 其他部分应加盖保暖;可以采用3M加温毯, 并将其设置为35℃, 使患者体温维持在稳定状态, 防止机体热量的散失, 为患者营造温暖的手术环境。
1. 2. 3 输液、输血加温 为了防止患者手术过程中存在体温下降的现象, 将输注液药物或血液制品进行加温和预热显得尤为重要, 其能够预防低体温造成血液成分的破坏, 防止溶血现象的发生;将输注时的血液温度控制在35℃;在库存血液加温过程中可采用即时预热加温法, 从而预防患者低体温现象的发生[3]。
1. 2. 4 加强体温监测 低体温预防的前提条件为体温的监测, 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对患者体温进行密切监测, 如果发现存在低体温现象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相应的温暖护理, 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体表温度;在对皮肤进行冲洗时, 应采用恒温箱预热冲洗液[4]。为了缩短患者手术时间, 应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 以此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另外, 还应当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机体保温意识, 使其主动提供相应的保温护理干预措施。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情况, 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体温;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与寒战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及切口感染。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及术后体温均明显低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体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寒战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是临床中常见的现象, 人体内部产热少或散热快是引发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低温的环境下, 皮肤与组织热量的丢失, 致使核心体温无法保持在稳定状态。导致术中患者体位降低的原因还包括患者自身因素、麻醉因素、环境因素、机体散热因素等, 其不仅给患者的心肺功能、脑肾功能、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带来不良影响, 且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 凝血功能异常、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延长、切口感染等, 会给患者的手术质量带来直接影响[5]。
为了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当前临床对患者低体温预防十分重视, 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 包括室内温度的调控、输液、输血加温等, 这些护理干预贯穿于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在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使其焦虑、紧张的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使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从而降低患者对冷刺激的敏感性。通过为患者提供舒适、温暖的住院环境与手术室环境, 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防止其因室内温度较低而导致低体温的发生[6]。由于患者手术前禁止饮食, 因此需在术中给予患者液体与血容量的补充, 若没有对输注液体进行加温, 极易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现象, 因此, 术前应采取液体加温仪对液体进行持续加温。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进行手术部位冲洗, 应加热冲洗液, 以防止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在手术实施过程中, 由于无法对手术部位进行遮盖, 较长的手术时间极易导致患者体温降低, 因此, 可以在患者非手术部位使用3M空气加温毯, 以保持患者体温的平稳。在手术结束后, 需要对患者进行转运, 在此之前应提前采用电热毯对转运车、病床与棉絮进行加温, 给予患者术后温暖的环境, 以此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术中及术后体温均明显低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体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中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 将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应用于实施手术的患者中能取得良好效果,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綜上所述,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能有效预防低体温与寒战的发生, 且可保证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体温的平稳, 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邢云.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3):296-297.
[2] 佟倩. 围术期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分析及保温措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18(16):188-189.
[3] 沈丹.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7):161, 166.
[4] 帅鹤. 手术患者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措施与方法.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7):162, 179.
[5] 孙米兰.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 17(69):247, 251.
[6] 李风玲, 吴洪霞, 潘庆华. 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16):3376-3378.
[7] 毕翠凤. 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探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 17(8):179, 181.
[收稿日期: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