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勇
语文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具教学难度的板块之一就是古典诗歌。下面,笔者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育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的特点
1.选材浅显,语言优美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社会的认知正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在选择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考虑选材问题,力图语言简单而含义深远,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高鼎的《村居》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知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春的美丽图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一句是对儿童课余生活的描述,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取材广泛,名声响亮
我国古代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经久不衰,是被人不断传诵的文化瑰宝。而小学语文选材基本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为主,以选择由名家创作的经典之作为主。小学语文古典诗歌选材广泛,涉及送别、爱国、怀亲、田园等诸多话题,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传统诗歌之美,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生平,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诗歌蕴含的情思,丰富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育本身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新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学生在小升初考试中的表现仍然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为满足学生家长对考试成绩的要求,不得不继续实行应试教育。如在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背诵和默写诗词为主要教学目标,减少了对古诗歌的内涵分析和诗人介绍,不利于学生深深入理解古典诗歌的内涵。
2.教学目标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古诗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唐宋文學。唐宋时期的文学是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由一批享有盛誉的诗人创作的,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还包含着丰富的感情。但是,在教授古典诗歌时,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具有重大价值的古典诗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教师专业素质问题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素质过低,容易忽视古典诗歌教学,无法彻底把握教学方法,且对于古典诗歌深层次的内容,如对于诗词意境、内涵,教师没有自己的看法,也缺乏带领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由此可知,教师的素质与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三、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改进策略
1.全面介绍诗歌,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一种言简意赅的表达形式,在简短的表达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极为丰富,而且每一首诗几乎都拥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社会画卷都浓缩在四句诗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授诗歌中基本字词的含义,还要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
如陆游的《示儿》中有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不仅是陆游写的最后一句诗,还是诗人最后的遗愿,他至死都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只希望儿子能在国家统的那一天告诉自己。可以说,这一句诗蕴含着陆游深沉的爱国之情。在这首诗中,“家祭”一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词语,但如果教师借这个词向学生介绍诗歌的主题、背景和深刻含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借助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于充满童真、充满幻想的时期,而小学也正是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象力是衡量素质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古典诗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特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达到古典诗歌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洋心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