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艺燕
摘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在幼儿园学科教学中、游戏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幼儿亲自动手的机会,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 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人类必备的能力,是促进人类发展不断向前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时期是幼儿发展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能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促使幼儿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教学活动多种多样,包括语文教学、数学教学、科学教学等。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幼儿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和动手的空间,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增加幼儿的实践体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创作能力。如在教学“文明礼仪”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动手,积极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亲自动手制作文明标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幼儿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书写生僻字,掌握更多的文明用语等。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优势,让幼儿参与游戏的设计和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丰富的知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为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小小魔术师”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为每组成员准备塑料瓶、树叶、废纸、一次性筷子、透明胶带等物品,让幼儿进行创作和制造,将这些“废物”变为“宝物”,最后看看哪個小组制作的作品最棒。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激发幼儿动手的欲望,促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除了要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之外,还应在幼儿园生活中强化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如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如厕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信任,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幼儿独立完成相应的任务和目标,减少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真正目的,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四、结语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帮助幼儿完善自身的基本素养和生活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给予幼儿亲自动手的机会,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使每个幼儿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汪丽霞.幼儿园角色游戏设计的有效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2]薛褚亚.促进幼儿园角色游戏有效开展的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2017,(12).
[3]宋燕,衡芳.幼儿园角色游戏区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4]侯佳,赵微.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现实困境与精神回归——以“娃娃家”游戏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5,(4).
(作者单位:龙海市浮宫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