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科壁垒 让思维提升学力

2019-09-03 02:08倪晨瑾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组青蛙思维能力

倪晨瑾

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在小学阶段,语文、数学等学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而体育与健康学科较少涉及这一话题。其实,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更加需要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基础。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打破学科壁垒,将原本枯燥的立定跳远练习,与数学学科的混合运算相结合,设计了立定跳远求和的练习形式,由单一的立定跳远,发展到学生之间的立定跳远距离求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加减的混合,启动学生数学认识与体育练习的思维统一,这样的融合教学,打通学生学科认知体系的链接,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记忆与运用。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教学方法:教师以“小青蛙学本领”的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慢跑游戏,随着音乐的变化,“小青蛙”来到小池塘(学生在操场上慢跑围成4个圈)学习游泳(图1-1),接着跳上荷叶(在地面上摆放标志垫或画标志点),在荷叶上跳来跳去,练习跳跃的本领(图1-2),然后创设“温水煮青蛙”的情境,假设“小青蛙”跳进了热锅里,随着水温的不断增热,小青蛙开始在热水中不断挣扎,寓教于乐。

练习要求:学生分4个小组自行设计慢跑的路线,教师在游戏前,先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前为学生演绎,引起大家的注意,如,两队相向跑来,要有谦让精神,让别的队先通过,强调安全第一。

设计意图:热身慢跑游戏,学生们在体育课中经常练习,往往失去兴趣,不能全身心投入,影响运动的质量。本节课上,教师创设了情境教学,师生以小青娃的角色扮演,结合音乐,各小队的排头学生带领队员进行热身跑跳游戏,每一段音乐结束,换后面一名学生带队慢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自己的路线,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游戏在“温水煮青蛙”的寓言故事里结束,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德育教育,告诫学生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奋进、拼搏,而不能满足现状,坐以待毙地过日子。

教学建议:为了情境教学的生动、有效性,建议教师课前制作展板或者挂图,再结合音乐和教师现场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青蛙学本领的全过程。

二、自主探究,思维导航

教学方法:1.报数成团,自然分组。为了将学生男女、高矮、快慢等因素融合进行异质分组,教师设计了小游戏“报数成团”,根据教师报出的数字,学生自由组合抱团站立,随即组合成练习团队(4人一组)。

2.自主探究,寻找秘诀。4人一组,在指定区域,练习立定跳远,互相研讨、总结、归纳立定跳远的秘诀。

3.分组展示,共享秘诀。分组学练3min,教师组织小组进行立定跳远动作展示,并交流本组的动作口诀。

4.集体归纳,形成“秘籍”。通过2组学生展示,教师引导学生们集体决策,整合出适合大家的通用的立定跳远“秘籍”——摆、蹬、跳(图2),然后继续立定跳远练习。

5.分组练习,互学互查。学生回到原来的小组,应用总结出来的立定跳远“秘籍”——摆、蹬、跳再次练习,提高动作的质量。

练习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集体探讨立定跳远的秘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提炼,要求简单明了、便于理解、促进记忆。

设计意图:立定跳远,学生们在一、二年级就已经初步学过,此时设计了小组自主探究学习的环节,就是鼓励学生们开动脑筋、仔细对比、积极思考,用自己的直观体验总结出立定跳远的正确方法。

教学建议:在小组分组时,建议教师异质分组,让反应快、执行力强的学生带动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竞赛检测,反思修正

教学方法:1.男女PK,3局2胜。教师在这一轮PK赛中,打破原有的分组,将学生归类成男生、女生,采用3局2胜的比赛规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练习中了解自己、观察他人,并推荐参赛选手。

2.师生PK,检测自己。在男女生PK3局后,教师改变了PK赛的对象,让全体学生和教师一起PK:第1次PK立定跳远的动作(摆、蹬、跳),第2次PK立定跳远动作的落地环节,第3次PK立定跳远的距离。

练习要求: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由男女生PK赛,提高挑战性,发展到师生PK赛,鼓励学生勇敢挑战。在每一轮比赛前,都预留好学生练习准备的时间,提升练习的质量。

设计意图:练习比赛法,是学生最喜欢的练习形式之一,本环节设计在于以赛促练,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每一轮的参赛选手都由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推荐参赛队友;鼓励学生借鉴“田忌赛马”的故事,策划比赛。

教学建议:在师生PK环节,建议教师将比赛的规则进行修改,由动作规范到立定跳远的远度,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示弱的方式,鼓励学生比赛的激情,消除疲劳感。

四、学科整合,趣味表达

教学方法:1.立定跳远求和,集体尝试。教师提出“立定跳远求和”的设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寻找方法。

2.立定跳远求和,熟练对接。让学生按练习方法进行练习,第1名学生完成立定跳远后,第2名学生走到她的后面(图3-1),用脚尖紧贴着她的脚后跟,随后第1名学生回到起跳点,排在第4名学生后面,第2名继续立定跳远,以此类推。

3.立定跳远求和,团队PK。各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跳得更远。

4.立定跳远混合运算,思维链接。将每组学生按照1、2、3、4编号,根据教师给出的数学混合运算算式“4+1+2+3”,即编号为“4”的学生先完成立定跳远,然后依次是“1”号、“2”号、“3”号学生,方法与立定跳远求和一样。练习时让学生思考尝试,完成立定跳远混合运算的挑战。如,“2+3+4-1”这道算式中,出现了“-”号,教师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思考、尝试,他们发现最后一名学生,向着起跳线立定跳远跳回(图3-2),便完成了立定跳远的减法。

再如,教师提出新的挑战“1×2+3+4”,算式中出现了“×”号,乘法又如何用立定跳远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现让“×”前面数字对应的学生,连续跳2次立定跳远,就是立定跳远的乘法表达。

练习要求:要求学生们在完成立定跳远求和的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精准对接、帮扶共进。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师打破学科的壁垒,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学科的知识,完成本环节的练习。为了避免立定跳远练习的枯燥、单一,在這一轮练习中,教师引入数学课中“求和”“验算”“混合统算”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们开动脑筋,用立定跳远的形式进行表达。学生在相互讨论、尝试、对比、推送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能力,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不厌其烦地投入练习。

教学建议: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要让学生相互讨论、体验并揭开谜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分组青蛙思维能力
分组
小青蛙捉虫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