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 朱建峰 赵明 黄美勤
“鱼跃前滚翻技术与运用”教学内容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水平四体操单元必学内容之一。它的表现标准为:能说出鱼跃前滚翻与远撑前滚翻的区别,描述鱼跃前滚翻的锻炼价值;会做3种以上练习鱼跃前滚翻的方法,如不同远度远撑前滚翻、设置软障碍物(如小垫子、篮球、排球)的鱼跃前滚翻,由低向高或由高向低鱼跃前滚翻等,并能在技巧组合中完成相应的技术,表现出腾空明显、动作伸展、滚翻圆滑的良好姿态,并能用正确的保护帮助方法协助同伴完成动作;在练习中表现出敢于挑戰、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品质。
一、“技术”维度游戏
游戏1:“鹊桥相会”。
游戏方法:练习者选择不同远度的支撑,比一比谁撑得远(图1-1)。
练习要求:脚尖着地,双手尝试撑在不同远度的线上。
设计意图:能做出远撑的动作,发展学生的手臂支撑力量以及身体控制能力。
教学建议:可以限时支撑,也可以两两一组或多人一组进行比赛,以支撑时间久的人为胜;能力强的学生,可两脚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跃起撑线。
游戏2:“推波助浪”。
游戏方法:练习者将脚架在山羊上,并完成滚翻动作(图1-2)。
练习要求:脚撑高处,直臂支撑,蹬山羊后顺势屈臂前滚翻。
设计意图:能做出由高处向低处滚翻的动作,强化手臂落地支撑时从直臂到屈臂的动作。
教学建议: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不同跳箱、乒乓球桌、垫子(叠高)的高度。
游戏3:“鱼跃龙门”。
游戏方法:练习者在垫子上独立完成远撑前滚翻(图1-3)。
练习要求:两臂由后向前摆动,两腿蹬地,向前上方跃起,两臂前伸,两手撑垫,顺势屈臂、低头、团身,向前滚翻成蹲立。
设计意图:建立腾跃的动作概念,提高向前上方跃起的能力。
教学建议:在练习时可设置保护与帮助者,保护与帮助者站在练习者手撑垫处的侧面,一手托其肩部,一手托其大腿,帮助其缓冲落地和向前滚动。
二、“体能”维度游戏
游戏1:“你加我减”。
游戏方法:一人做俯卧撑推起动作,同伴在其两手推起的瞬间,将垫子放入或移出(图2-1)。
练习要求:推起者身体保持正直,推起离地高,移出与放入要及时。
设计意图:发展上肢及核心部位力量,提高同伴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
教学建议:同伴放入或移出垫子的速度由快到慢;可在单位时间内比一比谁俯卧推起的次数多;也可在俯卧推起者上方设置标志物,推起时头要触碰到标志物。
游戏2:“热带丛林”。
游戏方法:练习者用鱼跃前滚翻的形式越过不同高度的瑜伽球(图2-2)。
练习要求:两脚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跃起,腾空时含胸,两手直臂前撑,顺势屈臂缓冲,滚动圆滑。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教学建议: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设置不同难度的障碍物,障碍物可以是瑜伽球、叠放的体操垫、跳箱盖等。设置障碍物时,由易到难,先培养兴趣,再激发学生的挑战性。
游戏3:“青蛙王子”。
游戏方法:用蛙跳的形式跳跃不同远度、高度的障碍,以用时最少者为胜(图2-3)。
练习要求:腾空明显、有远度,落地轻巧,连续跳跃。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教学建议:该练习体能消耗较大,以比赛的形式和设置障碍物的形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运用”维度游戏
游戏1:“完美亮相”。
游戏方法:鱼跃前滚翻直腿起,接头手倒立,再接前滚翻成蹲撑接挺身跳(图3-1)。
练习要求:动作连贯,衔接动作自然,动作舒展优美。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性、柔韧性及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学中学生可以比一比谁的动作连接和设计感好,谁的姿态美;也可比一比谁的组合动作更多、更美、更合理,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自我,积极展示自我。
游戏2:“流浪地球”。
游戏方法:穿越不同高度和大小的呼啦圈(图3-2)。
练习要求:结合已学滚翻动作通过障碍物,主要部位依次着垫,滚动圆滑。
设计意图: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可设置规定路径、自选路径;教学中可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练习。
游戏3:“鱼跃救球”。
游戏方法:2人一组,一抛一垫,将球垫给抛球者(图3-3)。
练习要求:跃起救球,要有腾空感。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判断力以及身体控制能力。
教学建议:铺设保护垫,做好保护措施;比一比谁垫起的球多,也可比哪一组配合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