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昕
摘 要: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事件,对世界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新的深刻影响。911事件后,美国推动国际反恐战争,推动伊拉克的民主转型。此后,独联体地区、北非中东地区、南亚地区一批批国家也发生推翻传统威权政体的大规模抗议以及民主革命。这些都是21世纪以来民主化实践,分析其民主化原因和推动因素有助于研究21世纪以来新的民主化浪潮,引导人们反思现代民主化新形势和新形态。
关键词:民主化实践;民主化浪潮;民主化原因
1 21世纪以来独联体地区民主化实践与原因
1.1 格鲁吉亚民主化实践
格鲁吉亚是一个领土狭小资源匮乏,人口只有500多万人但是民族关复杂的高加索国,与俄罗斯联邦相连。2003年格鲁吉亚爆发“玫瑰革命”,指责谢瓦尔德纳泽政权有舞弊营私行为,不承认大选结果。这场“玫瑰革命”爆发之后,谢瓦尔德纳泽只能宣布辞职,萨卡什维利在之后的大选之中宣布当选新一任的总统。独联体内部因为“民主化”问题引发了矛盾已经凸显出来,“玫瑰革命”开始掀起独联体内部解放的新浪潮。
格鲁吉亚民主化实践有多方面原因的。经济的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民众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突发性政治事件频频发生;同时反对派指责谢政权选举不公:选举操作程序不公正、贿赂选举导致的政治腐败问题、选举条件的多方限制、官方对媒体的强制力控制,这些都引起了格鲁吉亚民众的强烈不满,民众要求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呼声日渐高涨;最后,美苏争霸、苏联解体之后俄美政治较量也是推动格鲁吉亚民主化实践的外部推动因素。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两国比邻历史超过千年,历史上一直磕碰不断。可以说这些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缘原因都是推动格鲁吉亚民主化实践的重要影响因素。
1.2 乌克兰民主化实践
2004年年底乌克兰的总统选举中,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以选举存在舞弊为由,拒绝接受第一次选举结果,并号召支持者围堵政府,推翻了库奇马政权。乌克兰进行了第二次总统选举,尤先科成功当选。由于尤先科的支持者以橙色为标志,所以称之为“橙色革命”。
从国内和国际情况来看,乌克兰民主化实践的产生也是有其独特原因的。首先,乌克兰是存在种族冲突和国家认同危机的国家,这是乌克兰民主化实践产生不能忽视的历史与文化因素。乌克兰国内民族矛盾激烈,其中又以乌俄两大民族间的矛盾最为尖锐。其次,乌克兰政治腐败严重,社会分化加剧,在乌克兰,官商勾结、任人唯亲、利用私有化侵吞国有资产、逃税漏税腐败现象比比皆是。最后,西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长期扶植,乌克兰政府的反对派的力量迅速壮大,为其夺取政权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2 21世纪以来北非中东地区民主化实践与原因
2.1 突尼斯民主化实践
2010年,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爆发推翻了阿里政权,突尼斯崭新的政治民主化历程开启。2014年,突尼斯总理马赫迪正式向总统马尔组提交新内阁名单,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原来以改革和稳定为主题的“突尼斯发展模式”彻底被颠覆,“茉莉花革命”一触即发。
21世纪以来突尼斯民主化实践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受宗教因素影响较大,阿里政权的主要反对派是伊斯兰复兴党,20世纪末,伊斯兰主义组织逐渐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突尼斯主要反对派。其次,突尼斯民主化浪潮发展中,欧盟的大力支持使突尼斯逐渐接受了西方国家理念与西方观念。在长期历史交往过程中,突尼斯精英们接受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在突尼斯,政治精英集团的态度和观点极大影响了突尼斯民主化进程的方向。
2.2 埃及民主化实践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出任总统初期,以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者自居,垄断了国家权力以谋求延长总统任期。最终导致了埃及人争取变革运动,反对派开始带领群众实行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活动。2011年,埃及爆发了全国性抗议活动,矛头直指总统穆巴拉克的独裁统治和权力垄断。示威群众走向街头,涌向解放广场,要求穆巴拉克下台,2月穆巴拉克被迫交出了总统权力,广场示威游行政治取得了胜利,取代了长期的选举政治,实现了政治变革。
在埃及这场民主化实践中,中产阶层是埃及民主化实践主要推动力量。埃及中产阶层在反对穆巴拉克的抗议运动中对埃及革命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包括了直接參与反对穆巴拉克政权的抗议行为,也包括了为反对派提供帮助和通过媒体和网络发出支持声音的行为,这些群体的核心力量就是中产阶层。
3 21世纪以来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民主化实践与原因
3.1 缅甸民主化实践
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了全国大选,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在大选中以较高得票率获胜。总统吴登盛在仪式上宣誓就职,正式成为国家总统。吴登盛政府的成立,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的在于促进缅甸民主化的进一步发展。2015年缅甸民盟在大选中获得胜利,民盟新政府与2016年开始上台执政。缅甸国内目前存在军队及其支持者;民盟及其支持者;少数民族武装着三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缅甸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过程也是受众多因素制约影响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内民主制度不完善和全球化经济下西方国家对缅甸的施压;少数民族政治力量的牵制,罗兴亚人问题是缅甸民族问题的焦点,罗兴亚人的难民问题、人权问题以及带来相应的毒品、武器的走私问题,都将会阻碍缅甸政治民主的发展,滋生不安定的社会因素。缅甸宗教之间的冲突和宗教的保守,成为影响缅甸民主进程一项重要的因素。
3.2 巴基斯坦民主化实践
经历了近8年的军人执政后,巴基斯坦从2007年底开始进入政治转型期,实现了由穆沙拉夫军人执政到人民党民选政府执政的权力转移。2008年5月13日,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宣布退出成立仅42天的联邦政府,巴基斯坦政局波澜又起。最终是人民党和穆盟(谢里夫派)等政党联手施压,迫使穆沙拉夫宣布辞职,“体面下台”,人民党联合主席扎尔达里出任总统,“改朝换代”,巴基斯坦最终完成军人治理向民选政府治理的过渡。
巴基斯坦政局人民党政府民主化进程中巴基斯坦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社会动荡,经济困境,安全形势严峻。其次,巴基斯坦军方支持稳定。军方支持社会政治稳定,防止出现局面失控。国际上美国直接影响巴基斯坦国内民主化进程。美国要求巴基斯坦配合美国反恐,必须推进民主化进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民主化过程,在政体上意味着从威权政体经由民主的过渡,发展成为自由民主政体。因为各个国家具体的国情和历史状况的不同,使得民主化浪潮不是直线向前发展的,而是会出现民主的退潮和反复或者是曲折的向前发展。尤其在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往往在进行民主化之前并不是完全具备政治民主的条件,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民主政策、宗教因素、民族矛盾、军方势力、以及中产阶级精英力量并没有达到民主发展的要求,而一些国家的往往只是追求多党选举等形式上的肤浅民主,使得这些国家的民主只是停留在表面,这样的民主注定是脆弱的,甚至带来了动乱。
参考文献
[1]阿伦·利普哈特.民主的模式[M].陈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8.
[3]王继停.吉尔吉斯的“颜色革命”[M].国际纵横,2005.
[4]许利平.印尼和马来西亚民主化进程中的伊斯兰因素[A].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王磊.伊朗政党制度与政治现代化[J].商洛学院学报, 2007(1).
[6]Michael Goodhart. Civil society and the problem of global democracy[J].Democratization,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