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刘丽焘
摘 要:Web2.0向3.0过渡的今天,互联网催生的新一代偶像养成模式,带来了流量数据的高潮。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粉丝的“偶像我来养”的参与式观念将粉丝经济推向了最高峰。以吴亦凡的粉丝群体为例,在粉丝看来:她们的应援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与同好传递交流”的情绪狂欢;另一个是打破圈层属性扩散宣传。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粉丝应援行为在群体极化作用下主要以群体内同质化和试图突破“圈层属性”的群际异质化两部分构成。
关键词:粉丝应援;分众;群体内同质化和异质化
1 粉圈的群体内同质化
在粉丝群体中,由于志趣相同或相互熟悉而产生的信任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相容,使得任何由个人传播的信息或观念,容易很快被周围的受众不加验证的确信并继续传播。
粉丝在“粉圈”中的应援活动,会随着舆论场的沉淀或者重大“公关”危机时粉丝自发的应援行为而或快或慢的形成统一的声音。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和理性,在其意见整合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群体极化”现象。粉丝了解偶像动态的主要途径就是新浪微博91.09%和百度贴吧31.6%,在这两个平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分众”化,平台中同时存在多个受众用户自发聚集的舆论场,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会扎根在固定的“超话题”广场,而同一个舆论场的传播内容趋同。受众会按照自身喜好筛选接触信息,拉扎斯菲尔德的“选择性接触理论”在这里表现的极为明显,粉丝更愿意选择性的接受与自己“成见”一致或趋同的观点,对于与其预设立场相冲突或对立的内容更倾向于自动屏蔽,使得群体内部认同更加稳固。群体极化作用下,立场坚定的片面的观点常常被舆论推上顶峰,外加在从众心理和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的声音在沉默螺旋下或隐藏或改变,在“回音壁”模式下不断传播强化,形成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
粉丝群体庞大,但群体内部种类繁多,由于粉丝对偶像的情感诉求各不相同,所以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一样。由于情感诉求不同,行为和效果也千差万别。由于应援行为对偶像的传播效果有积极和消极的差别,代表消极的脑残粉,私生饭,黑粉和其他以理智粉为代表的积极粉丝被划分成明显对立的两个阵营。由于粉丝性质不同,对于应援的方式和观点也各不相同,超话题的热门微博文案,歌曲榜单投票,线下应援时的口号,横幅样式等问题都会成为粉丝群体内部争论的焦点。在粉丝群体中人数较少的群体话语权相对较弱,在群体压力和沉默的螺旋效应发挥作用后,会屈服于“大家的声音”或者离开这个群体。粉丝内部在信息茧房中意见整合完成后开始外化为统一的声音和行动。粉丝往往会通过QQ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即时通讯平台实现聚集,由“粉头”等意见领袖组织线下和线上应援。粉圈有共识即统一的口号,“有序的应援行为可以增加偶像“路人缘”粉丝群体内部分工明确,有打榜投票反黑组线下公益组、视频翻译组,前线高清图,手办周边应援,财务管理等等,她们分工明确,协同合作,致力于完成高质量的应援和漂亮的数据来为偶像争取更多代言和投资。
2 群体极化下的群际异质化和极端行为
与粉丝聚集的方式类似,某事物持反对意见的受众也会集散在一起。拉扎斯菲尔德的“选择性接触理论”在这些网民中同样适用,不论是粉丝还是“网友”都会选择性接触與自己固有立场相一致的内容,在从众心理和群体压力的作用使片面观点被不断强化,形成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不同立场的群体的界限变得分外分明。微博每个超话题广场就相当于一个分众的舆论场,但热搜榜单就是集合每个分众群体的平台,当两个意见对立的群体在同一个话题中相遇时,就是两个预设立场对立的群体接触和交锋的开始。对彼此的刻板印象和预设立场导致双方的说服过程往往不能维持“良性互动”。以明星为例,其粉丝目的是宣传偶像的积极一面,不接受诋毁和黑点,网友是对该明星带有反对的预设立场的一方,意见相左且不理智的人在“说服”的群体极化下变成了骂战。争夺话语权的行为被极端化,形成无效沟通,无序传播甚至产生难以控制的极端行为。
3 拉森的“意义共建”和群际异质化的情绪交锋
在冷静的情况下,暂时搁浅对彼此的成见,通过向对方传递有利于说服的信息,有可能达到詹尼斯和罗夫兰的说服过程示意图的第三阶段——“内部调整过程”,听者在接受信息时的“自我说服”构成文本意义的重要一环。但这对传播者的要求比较高,这种成功说服的情况在情绪和立场较为中立的路人中较为常见,粉丝或者网友作为传播者的编码水平不够高,他们之间的互动更像是情绪交锋。
在粉丝与“喷子”双方争夺话语权的过程,各自成见和预设立场很明显,且带有明显的情绪倾向,意义共建理论说的劝服现象很难实现。粉丝和网友各自会通过“时间线”“截图”“音视频”等一系列“证据”来为自己的观点佐证,并通过人海战术进行传播效果强化,借此占据话语权制高点,调查显示91.09%的粉丝在“骂战”中完全不会被对方说服。粉圈作为亚文化的一种形式,具有极强的反叛和独立个性。但偶像对粉丝的号召力和“魔弹论”式的传播效果,同样有其积极的一面。比如吴亦凡的粉丝在吴亦凡热心公益的带领下,自发组织“吴亦凡梦想行走团”等公益组织,自发自费为灾区送水,义务植树,高考服务送水等公益活动,所以如果利用偶像对粉丝的强传播效果有效引导和利用,未尝不是一种高效的舆论引导和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