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玲 任艳丽 时喻屏 王郭冰 张伟军
摘 要: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效果显著,我国人口总数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失独风险增大等新的人口问题也随之而来。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国家推行了“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施行的现状如何,可能产生的风险与问题有哪些,我们以六盘水市为例展开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全面二孩”政策更好地在六盘水市有效实施。
关键词:“全面二孩”;现状;建议;六盘水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即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此次调整将对提高人口生育率、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实施效果如何,实施过程中可能或者已经出现什么风险,这是新的人口政策能否切实改善当前我国人口的结构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社会大局稳定的关键。
贵州省六盘水市是我国西部的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比较突出,城镇化率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且多民族杂居,这些省情都将使“全面二孩”政策在本地区的有效执行产生较大困难。因此,对六盘水“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就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显现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正是这一项目调研的主要目的。
此次调查活动以六盘水市钟山区多个街道及小区为访谈区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其中发放调查问卷151份,有效回收150份,问卷回收率99%。调查数据出自问卷与访谈分析以及六盘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均真实可靠。
1 “全面二孩”政策产生的积极效果
1.1 家庭层面
1.1.1 家庭结构更趋合理化
受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约束,六盘水市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出现了一个家庭里多个大人专宠一个孩子的“多对一”现象,家庭结构并不合理。基于上述情况,“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这种类型的家庭迎来第二个孩子,家庭结构从“多对一”发展为“多对多”,从而使家庭结构更趋合理化。
1.1.2 降低失独风险,家庭更加欢乐
以往的“独生子女”政策致使家庭的失独风险较大。对于一般家庭而言,父母白天工作,将子女送到寄宿学校或者让孩子自理生活,父母只有晚上和周末才能陪伴孩子,有的父母甚至连周末都少有,久而久之,这种家庭的孩子心灵会受到一定的创伤,他们会关上自己的“心门”,拒绝与外界交流,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这些父母便可以选择为这类孩子再添加一个兄弟姐妹,对孩子而言便是多了一个“朋友”,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的失独风险,使得家庭更加温馨。
1.1.3 有利于兄弟姐妹之间培养责任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率逐渐上升也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现在的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生活中被大人们过度娇惯,不利于培养它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甚至使他们冒险挑战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当家庭出现一个比自己年龄小且需要自己照顾的成员后,这类孩子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开始学习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开始分析哪些行为妥当,哪些行为不妥,开始学会担当,学会培养责任意识,从而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青少年犯罪率。
1.2 社会层面
改善人口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可以使人口结构发生调整,改善人口老龄化,增加劳动力,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2 政策可能产生的风险
2.1 增加醫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压力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给我国医疗和社会保障带来一定的冲击。“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的短时期内婴儿数量将有较大上升,医院需要大量生育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专家,需要更多基础设施、仪器以及医用物资,这就要求政府须进一步加大医疗投入;人口政策的变动,将直接对我国未来教育人口规模产生较大影响,使得现有的教育承载能力不足,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会更加突显,出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短缺、教育规模紧缩等问题。
2.2 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女性就业遭受一定的歧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自古以来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得到了改观,当今社会实现了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就业与家庭生活方面,有些企事业单位为其自身利益,在招聘时明确规定不雇佣女性职员,或者以各种理由和条件来限制女性求职。而对于已经就业的女性来说,生育孩子后返岗,也会影响到其收入,甚至在极少数情况下存在不再被录用等现象。
2.3 城乡新增人口分布不均,不利于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在城市,人们总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生育观念比较开放,繁忙和充实的生活,加上综合考虑一些外在因素,这类人一般不会选择再生育。而在农村则存在着相反的情形,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再生育。与城市人相比,农村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照顾小孩,抚养一个小孩的时间成本较城市而言更低。这样会造成新增人口的城乡分布不均现象,也会给社会带来较大压力和影响,也使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口素质差距扩大化。
2.4 环境承载力逐渐降低
“人口增长带来了新增的污染物排放,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压力。预测未来我国各省( 市、自治区) 的各种污染物排放均明显增加,污染治理压力加大。未来急需增建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吸纳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并应提倡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废水废气排放,从源头控制污染。”
2.5 “鼓励按政策生育”相关配套措施尚不完善
“全面二孩”政策的效能并未在六盘水市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或是尚未建立。调查显示,近几年六盘水市经济发展较快,但仍处于欠发达状态,公共基础设施、妇幼保健、医疗、安全、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健全,尤其是教育方面,较为落后,这些问题成为“全面二孩”政策落地生根的较大阻力。任何一种政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与其它相关政策有机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从而充分发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人口战略意义。
3 “全面二孩”政策产生风险的原因
3.1 经济因素
“从经济总量看,虽然六盘水市生产总值增长较快,但2014年总量只相当于全省的11.3%;从人均水平来看,人均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9%,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4%;从小康综合指标看,2014年六盘水市小康实现程度仅为77.4%,与全省基本持平,落后全国5年以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但六盘水市总体经济实力较发达地区相对滞后,城乡差异显著,公共基础设施、妇幼保健、医疗、安全、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并不健全。
3.2 文化背景差异
“六盘水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着苗族、布依族、白族、彝族等 7 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差异显著,且六盘水市整体教育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城乡和阶层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加之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不均、教育资源紧张,这就会造成新生人口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六盘水市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等的影响,男女平等观念稍显滞后,很多女性没有实现就业,而在已经就业的女性中,甚至有些女性会因为生育二孩而被解雇或是职业生涯发展受阻。
3.3 家庭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二孩的出生,有的一孩并不能理解、也不期待弟弟妹妹的到来,在他们看来二孩的出生将会使父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二孩身上,分走父母亲戚对其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忽视他们。造成一孩这种心理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家庭教育观念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对孩子分享意识和对兄弟姊妹的友爱意识的培养,对于孩子缺乏耐心,动辄以怒吼、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4 增强“全面二孩”政策效果的建议
“全面二孩”政策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发展战略。但就实施情况来看,该项政策仍旧存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为避免我国在30年后形成“老龄——萎缩型”的人口类型,须尽快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高效实施,緩解我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大对“全面二孩”政策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民众对“全面二孩”政策的认识还停留在个人层面,尚未上升到对国家和社会意识的高度。应加深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另外,在进行鼓励生育二孩的过程中,优生和生育知识的教育要同时进行,尤其是对于高龄产妇人群,要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健康教育等注意事项工作,避免发生孕期合并症、并发症等症状,降低悲剧发生的可能性。
4.2 积极出台鼓励生育的措施
对生育二孩的家庭实行普遍奖励办法与普惠的补贴办法,不再只是针对部分困难家庭。奖励金额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具体,不能含糊不清,避免这类办法成为空头支票,防止出现相关部门和群众对办法解读有误等现象;在学前教育期间,可以适当减轻二孩家庭子女学费。如此一来,可以为这类家庭减轻一定的经济压力,从而使那些适龄生育家庭在“想生”和“敢生”之间作出更好的选择。
4.3 出台与“全面二孩”政策相关的配套措施
完善配套措施,均衡人们在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的要求,对于目前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尚未配套衔接的问题要给与高度重视,抓紧落实十九大关于生育政策的要求与精神。
(1)完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政策应向农村及偏远地区倾斜,鼓励优秀教师到基层任教,保障基层教师的相关权益,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2)加大医疗服务设施投入,培养更多专业儿科和妇科人才,提高医疗水平,为二孩家庭解决就医难问题,出台住院分娩基础服务免费措施和增加女性孕期检查及小孩医疗保健的报销比例。
(3)出台保障女性产前产后就业的具体法律法规,通过减少税收来鼓励企事业单位招聘女性职工,完善产假带薪制度以及陪同产假制度,出台任何企事业单位不得剥夺孕妇享受相关权益的权利的限制性规定和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一佳.鼓励全面二孩,要从减少女性就业歧视做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1):104-105.
[2]王开泳;李苑溪;丁俊;陈妤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背景下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和需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2):7-8.
[3]骆英.浅谈贵州省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5,(12):111-113.
[4]李如海.西部地区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探索——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6,(0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