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标下关于双基的几点思考

2019-09-03 08:14蔡语婷
锋绘 2019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课

蔡语婷

摘 要: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教材不仅作为当地的音乐教材,还走向了全国。近几年来,本市初中音乐教材采用的便是此版。自入职至今以来,笔者尽心熟读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涵,认真学习音乐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努力将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相结合。虽然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置于首位,“知识与技能”即双基位于末位,但并不代表双基可以被淡化甚至忽视。笔者认为,只有真正扎实双基的学习,才能深入了解作品、把握作品,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何为美、美为何,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新课标中提出,知识与技能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本文主要简单梳理它们在苏少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中的体现,理清脉络,为教学提供适当的参考。

关键词:音乐课;初中音乐教材;音乐新课程标准

1 音乐各要素(旋律、节奏、节拍、曲式结构等)贯穿整个学年的学习

(1)乐句的重复与对比,主要体现在旋律和节奏上。“重复与对比”是音乐素材发展的两种重要基本手法,七年级教材中的歌曲,大多数选用的是乐句旋律重复与对比的三段体。从第一课《希望与你同行》开始,就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旋律的重复有何好处。从发现、体验、分析,再到下学期的编创,层层深入,贯穿于整个七年级的歌曲教学。变化重复是音乐常用的发展手法,歌曲中常用重复句首、变化句尾的创作方法,易于记忆和分析。

节奏方面的重复与对比在教材中也有体现。例如歌曲《我和你》,第一、二、四乐句的节奏采用重复的手法,第三乐句具有对比性质。笔者在教学中通常引导学生关注乐句的重复与对比,鼓励学生用重复与对比的方式进行乐句编创,在巩固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性和趣味性。

(2)常见节奏、节拍的学习与特殊节拍的感受。常见节拍有2/4、3/4、4/4、6/8拍等,教材中以《春之声》让学生感受3/4拍的圆舞曲律动。《帕米尔的春天》是一首热情欢快、7/8混合拍子的曲子,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混合拍子的特色是教学的重难点。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会指挥划拍这一技能。七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会在视唱时简单划拍,七年级下学期则要学会按照指挥图示划拍。

(3)常见曲式结构的初步认知。A+B二段式以及A+B+A带再现的三段式是七年级乐曲中较常见、较为重要的曲式结构。对曲式结构的认知应从音乐本体出发,完整聆听乐曲尤为重要,否则曲式无从分析。可在分段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感受音乐要素变化的角度来理解作品结构,因为两个乐段间速度、节奏的变化一般也会引起音乐情绪上的变化,由此判断出结构。

2 常见的演唱形式

常见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齐唱、轮唱、对唱、重唱等。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演唱形式的涵义,能够判断、区别它们。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很容易混淆齐唱与合唱。因此,除了讲清概念外,还应该提供多一些的曲例让他们区分两者的区别,多举例子,在听中悟,在悟中学。其次,除了在教材中体现演唱形式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求教师进行多种演唱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形式对表现歌曲的作用。从齐唱、轮唱、二声部合唱,演唱形式的丰富也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另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对乐曲进行演唱形式的编排,能够学以致用,这才是最终目标。从第一课《希望与你同行》起,笔者就以这样的理念教学。其参考音频是以领唱和齐唱的形式让学生感知的,曲谱也是单旋律的形式呈现的,而笔者让学生在编排其它不同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也设置了轮唱练习,同时也进行了简单、抽样式的课堂轮唱练习调查,从而对不同班级的整体音乐素养有初步的了解。

笔者认为,合唱教学应成为目前乃至今后教师要努力的方向。合唱并不是学校精挑细选而出的学生才有的权利,而应是普及性的歌唱教育。教材中新增了“唱唱练练”,合唱歌曲增多,对学生的识谱要求提高。除了分声部练习,让学生有横向的旋律记忆外,还要加强学生对纵向的和声进行的感受。合唱教学需要日积月累,一开始必定困难重重,学生的演唱虽是不尽人意,但只要坚持,也一定能够有所进步和收获。此外,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增减、延伸合唱教学,将教材中的单旋律歌曲改编成简单的二、三声部歌曲,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3 立足当地音乐文化,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世界音乐文化

以民歌为载体,使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只有接触才会了解,只有了解才会喜爱。在民族音乐与丰富多彩的世界音乐中感受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音乐的联系,热爱本民族音乐,包容世界音乐。 课标中提出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课堂中,笔者常与学生分享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管是哪个民族,都有值得让人敬仰的音乐文化。中国各民族的民歌风格迥异,一首《茉莉花》为何江苏版与东北版相差甚大?音乐与地方文化有何关系?中国戏曲曲种繁多,为何不同地区流行的曲種不同?每个曲种的风格为何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这些都是音乐审美中需要理解的知识。在学习中,要努力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与其他学科(地理、历史、美术等)相融合。例如,在学习京歌《唱脸谱》的时候,笔者会鼓励学生创作脸谱画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发现学生的不同闪光点。

猜你喜欢
音乐课
上音乐课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综述
众生相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
关于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报到通知
“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评选”活动欢迎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