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仲莲 姚敦升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对贵州民间体育独竹漂运动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独竹漂在高校开展广度不够,目前只有两所高校被人熟知,其训练目的单一,仅仅为了比赛而训练,这不利于独竹漂的传承和发展;定期举办大型比赛达到了较好的推广作用;除此,赤水当地人民借助民俗活动端午节祭屈原的传统,独竹漂作为表演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以游客作为媒介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遵义市独竹漂协会创建时间久远,队员年龄特殊,有“巾帼第一漂”之美名。
关键词:民间体育独竹漂发展研究
“独竹漂”始于秦汉时期,发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又名“独竹舟”,俗称“划竹竿”。是一人或数人站立在一棵大竹上,手持长干划水前行,其运动形式有技艺表演和竞速比赛两种,又被人们赋予“水上芭蕾”“一苇渡江”“中华一绝”等美名。是一项非常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2009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继而又被确定为2011年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1]本文对独竹漂在高校、民运会、民俗节庆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了解贵州独竹漂的发展状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贵州民间独竹漂运动的发展。
1.2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独竹漂在贵州高校的开展情况
2.1.1训练活动方面
独竹漂在高校以“训练队”的形式出现,凯里学院组建队伍较早,比赛经验丰富,遵义师范学院组队时长不达一年,还存在许多不足。两个队伍的教练和队员在经验和实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的训练目标却如出一辙,都是为了比赛而训练。因为日常训练受时间的限制,队员们的训练动机不强加之教练没有针对制定完整的训练计划,导致训练效果不突出,队员基础不牢固。所以,每当有比赛时就会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通常赛前一个月进行停课集训,一般一天两练,情况允许时三练也是常事,上午训练基本体能,提升学生耐力及速度,重点练习力量,身体协调性时长两到三个小时,下午为水上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做出规范动作,怎样加快速度和运用力量,时长两至三个小时。晚上学生白己查缺补漏,弥补自己的弱项。
2.1.2竞赛活动方面
自2011年将独竹漂确定为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以来,凯里学院独竹漂获省级以上比赛冠军20余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棵楠竹成就的体育明星——胡朝贵,胡永寿,介绍的就是在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年仅17岁的他们代表贵州省在独竹漂男子直道竞速中包揽了两个项目的一、二等奖,贵州省喜获首金。其次,2016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中凯里学院力压群雄,勇夺6金6银3铜;2018年第九届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了男子,女子直道竞速项目6枚金牌的优异成绩;除此多次作为表演项目受邀参加省级和全国级的比赛。遵义师范学院李亚飞同学为备战2018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短短不足两月的集中训练,第一次比赛就获得了男子IOOM直道竞速三等奖;两个学院获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还要感谢该院教练的辛苦付出和队员们的刻苦努力。凯里学院还被授予“贵州省独竹漂运动基地”,2017年设立了“独竹漂金牌教练王馨平工作室”,“独竹漂”现已成为凯里学院在全国独树一帜的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这些为独竹漂今后在高校的开展和推广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见表1)
2.2 独竹漂在民運会的开展情况
独竹漂运动白1998年“破茧成蝶”至今的20年间,举办省级以上的赛事达十次以上,在1998年第四届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独竹漂作为表演项目首次亮相,获得银奖;次年的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作为表演项目初次全国亮相并获得团体表演金奖;2007年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表演技术金牌;4年后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独竹漂作为竞赛项目正式全国亮相。独竹漂项目仅仅没有列入到第七届全运会项目当中;省运会则是第五届和第匕届没有参与其中,连续三年举办了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每次比赛的队伍达10支以上,运动员上百名,2018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是独竹漂首次离开发源地,在贵州以外举办的一次全国性比赛,此次比赛进一步推动了民间体育的开展,提高了体育竞技水平,同时又能更好地促进各体育文化交流,推进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除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参与到了这次的比赛中,由此可见,独竹漂发展的如火如荼,这与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见表2)
2.3独竹漂在民俗节庆活动中的开展情况
独竹漂常在端午节中作为表演节目惊艳全场。每年端午涨水时,习水土城的居民和城郊农民就会成群结队,在河里进行独竹漂比赛,如果有人掉水了,就会赢得一阵阵开心的笑声,胜利者则被簇拥着敬酒敬茶,戴上大红花,出尽风头。【2】2017年赤水市广播电视台对端午节的民俗文化进行了特别报道,赤水大同镇在端午节期间举行端午节祭祀屈原传统祭水仪式,针对游客推m了特色的蒸笼蚱长街宴、传统划龙舟比赛、游客互动体验项目包粽子比赛,使游客及市民在过端午的同时还能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竹漂表演,其高难度的绝技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围观,表演惊险刺激,使他们感受独竹漂竞赛的乐趣;联想到武侠小说中的水上轻功,众多游客一致认为独竹漂是一项很神奇的运动,独竹漂结合本地民俗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大大提高了赤水的旅游业,借此也达到了一定的推广作用。
2.4独竹漂在社会活动中的开展情况
遵义市红花岗区独竹漂协会是由大型企业退休总经理康晓冰女士在2005年7月初创立而成,至今已有13年历史,经过推广,协会从最初4人发展到至今由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奶奶所组成的百余人队伍。独竹漂在协会中的开展大多以表演为主,协会创立以来,康晓冰和队友们排出了数十个独竹漂水上节目,例如20人踩在独竹漂上转呼啦圈;跳民族舞和肚皮舞等;也有10多人踩着楠竹漂在水上舞龙等等;2007年,由康晓冰老师带领的巾帼第一漂团队,在全国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勇夺金牌;2015年五一小长假,一场别m心裁的独竹漂婚礼在湘江河畔成功举办,这对新人也收到了河岸两侧近万民观众的祝福与喝彩;2016遵义市冬季民俗文化旅游节上,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12位老太太在寒风中成功进行了压轴表演,老奶奶们的精彩表演和她们惊人的意志被媒体誉为了贵州民俗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除此,每年市里有关部门举办大型文体活动时都能看到独竹漂的身影。现在独竹漂协会的建设已经较为成熟,建立了明确的条例及管理制度,受到政府支持同时协会还会通过商业表演赚取经费,为协会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持(见表3)。
3 结论
(1)独竹漂在高校开展广度不够,目前只有两所高校被人熟知,其训练目的单一,仅仅为了比赛而训练,这不利于独竹漂的传承和发展。
(2)凯里学院独竹漂获省级以上比赛冠军20余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遵义师范学院建队不足一年,首战就获得了男子100M直道竞速三等奖,战绩可观。
(3)定期举办省级,全国性比赛进一步推动了独竹漂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民间体育竞技水平,同时又能更好地促进体育文化交流,推进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4)赤水当地人民借助民俗活动端午节祭屈原的传统,独竹漂作为表演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以游客作为媒介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5)遵义市独竹漂协会创建时间久远,队员年龄特殊,有“巾恫第一漂”之美名。目前协会建立了明确的条例及管理制度,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参考文献:
【1】陈力勇.独竹漂运动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10):130-133.
【2】王耀文,王云杰.独竹漂运动的价值流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7).
【3】彭榜容.遵义市独竹漂运动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