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心荣
印度发射的反卫星导弹
3月27日,印度总理莫迪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印度使用反卫星导弹成功击落了一颗低轨道卫星。这次试验标志着印度正式跻身“反卫星俱乐部”。
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印度的反卫星计划是印度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研制的一个分支,此次试射的反卫星导弹也是由反导拦截弹改进而来。因此要想厘清印度反卫星导弹的来龙去脉,就得从印度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谈起。印度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始于1999年。印度首先发展的是低层反导拦截弹——AAD。AAD由单级固体助推火箭、动能杀伤拦截器、整流罩三部分组成,全长7.4米,弹体直径0.66米,发射重量1.2吨,拦截高度在15-30千米,主要针对的是射程在1000千米以内的近程弹道导弹。2007年12月6日,AAD进行了首次拦截试验,成功在15千米高空拦截了1枚“大地”Ⅱ弹道导弹。在此后,AAD又进行了多次试验,目前已经基本成熟。
在研制AAD的同时,印度人也开始了PAD反导拦截弹的研制。PAD全长9.4米,弹体直径1.1米,拦截高度在50-80千米,主要针对的是射程在2 000千米以内的中程弹道导弹。2006年11月,PAD进行了首次试验,在50千米高度成功拦截了1枚改进后的“大地”Ⅱ靶弹。
真正和反卫星拦截弹联系最紧密的则是PDV高层中段反导拦截弹。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PDV的研制始于2009年。然而,和AAD、PAD的研制不同,PDV的研制远非一帆风顺。PDV在2014年4月27日进行的首次试射中只是“接近命中目标”,并没有取得成功。而PDV的第二次试验则一直拖到了3年之后才进行。
PDV是一种两级固体推进导弹,拦截高度在150千米左右,已经超过了卡门线,够到了近地轨道的边儿。这就为印度研制反卫星导弹奠定了基础。在PDV开始研制3年后的2012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首席工程师阿维纳什-桑德尔在一次记者会上公开表示,考虑基于反导拦截弹研发反卫星导弹。
2016年,印度政府正式批准了反卫星项目的研制计划,项目的内部代号为XSV-1。(X表明是试验项目,SV即Shakti Vehicle是反衛星试验的代号,1则表明是首次试验)。XSV-1项目的研制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一名匿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得到明确警告,任何有关反卫星项目的细节都不能公开。只有6名核心人员知道项目细节,大部分人都被告知这不过是一个新的高层反导项目。”为了进一步加强保密,该项目的对外公开代号被命名为PDV-MarkⅡ,让外界以为这不过是PDV的又一改进型号。印度之所以对反卫星项目的研制采取了如此严格的保密措施,主要是为了避免外国干涉。由于进行反卫星试验会造成大量碎片,危及在轨卫星的安全,往往会遭到舆论的谴责。同时各大国也不一定希望又有新的国家跻身“反卫星俱乐部”,加剧太空军事化。因此如果印度反卫星项目提前泄露出来,很可能遭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而胎死腹中。
2017年2月11日,PDV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97千米高度上成功摧毁了靶弹。2018年9月24日,印度又成功进行了PDV的第三次试验,标志着该型导弹已基本成熟,印度反卫星导弹的研制也随之进入决定性阶段。2018年9月起,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负责该项目的人员开始采取7x24小时工作制,全力投入到反卫星项目的研制中。
高层反导和反卫星的技术很多都是相通的。某种意义上,反卫星还要比高层反导更容易。因为卫星的轨道相对固定,可以提前观测掌握,拦截诸元也可以事先确定,对拦截器的机动性要求没有那么高。而弹道导弹弹头则需要时时探测、定位,即时计算拦截诸元,在拦截弹飞行途中随时凋整路径,对拦截器的机动l生要求更高。此外,大部分卫星都有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目标更大,易于探测和锁定。而导弹弹头不仅比卫星小得多,多数导弹为了对抗反导系统还携带着假弹头。
高层反导和反卫星的杀伤方式也有所区别。高层反导的杀伤拦截器一般采用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毁目标。相同的拦截器直接用于反卫星的话,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空间碎片,引发国际舆论谴责,同时也危及己方轨道相近卫星的安全。因此反卫星的杀伤拦截器一般采用“帆板拍击”的方式,用一个由树脂材料制成的“苍蝇拍”去拍击卫星,这样可以大幅减少撞击产生的卫星碎片数量。也可以使用“金属伞”型装置,增加碰撞面积,提高杀伤概率。
印度PDV反导导弹发射瞬间
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此次印度试射的反卫星导弹主要由三级固体助推火箭、动能杀伤拦截器、整流罩三部分组成,全长13米,发射重量达18吨。从印度公布的反卫星导弹发射图像来看,其一二级助推段外形和PDV比较接近,但长度有所增加,以实现更高的攻击高度。第三级直径比一二级要小,整流罩也比PDV的整流罩要小,说明其杀伤拦截器比PDV的杀伤拦截器要小一些。总体而言,印度此次试射的反卫星导弹就是PDV的加长版,增加了射高,更换了杀伤拦截器。
印度此次反卫星试验的靶标卫星是Microsat-R侦察卫星,该卫星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于今年1月24日使用PSLV-DL运载火箭发射的。发射后13分钟,该卫星被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其近地点高度为268千米,远地点高度289千米,轨道倾角96.6度。Microsat-R侦察卫星全重740千克,有两片太阳能电池板。有趣的是在此次空间发射任务成功后,印度媒体宣传最多的是搭载学生研制有效载荷的Kalamsat-V2号试验卫星,而对于Microsat-R侦察卫星却三缄其口。一般而言,反卫星试验的靶标卫星一般都选用的是报废的旧卫星,很少攻击完好的新卫星。但印度此次反卫星试验却使用崭新的Microsat-R侦察卫星作为目标,个中原由耐人寻味。结合印度媒体此前的报道情况来看,很可能Microsat-R侦察卫星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或者入轨后发生了故障,无法正常工作,这才使得印度选择该星作为靶标卫星。
选定靶标卫星后,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观察,确定其轨道数据,制定最优攻击方案。根据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官员的说法,在此次反卫星试验之前,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观测卫星轨道数据,优化杀伤拦截器的攻击路径和导引算法,这才确保了此次试验的成功。
2019年3月27日上午11时9分(印度当地时间),反卫星导弹从阿卜杜勒-卡拉姆岛上的4号发射位发射,导弹一子级在45千米高度分离,导弹二子级在110千米高度分离。动能拦截器在和导弹三子级分离后继续飞行,最终在274千米高度上摧毁了靶标卫星,整个过程用时168秒。此后,美国空军证实了此次反卫星试验,同时指出该试验产生了至少270余块碎片。
此次反卫星试验说明印度具备了一定的反卫星能力。不过,Microsat-R侦察卫星的轨道高度即便在近地轨道卫星中也不算很高,摧毁它只能说明印度具备了低轨反卫星能力,可以攻击敌方的低轨侦察卫星。对于高轨卫星,如数据中继卫星、导航卫星,印度的反卫星导弹依然无能为力。
责任编辑:王鑫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