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职业伦理初探

2019-09-03 08:14崔婷婷
锋绘 2019年6期
关键词:性质

摘 要:图书馆职业伦理是馆员职业化的基本保障。文章运用伦理学原则与理论,结合图书馆职业性质,对图书馆职业伦理内涵进行了探析,提出读者为本、平等对待、尊重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四条图书馆职业伦理基本原则,并对图书馆职业伦理建设提出思考。

关键词:图书馆职业;性质;职业伦理

图书馆职业伦理就是馆员在职业生涯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网站,已有60多个国家、地区颁布了图书馆职业伦理准则,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推出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

1 图书馆职业性质

职业是劳动者从事的有酬的工作,是劳动者能够稳定地从事的工作。毛泽东的《实践论》:“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图书馆工作属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从事的职业活动,与精神生产活动构成了人类基本实践活动,其性质是职业伦理的实践基础。

1.1 知识服务性

早在1913年,列宁在“对于国民教育能够做些什么”一文中,高度地称赞西方国家,并提出“要迅速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一切要求”的思想。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把视野放在社会工作上,看到他为读者提供或推荐的每一本书所能产生的精神。知识服务型是图书馆工作者应有的最崇高的职业性质。图书馆员需支持知识自由原则,反对任何审核馆藏资料的行为。在知识文本采集时,不应其价格、外形、宗教信仰来选择,应当考虑读者需求与馆内发展目标。

1.2 利益关联性

图书馆职业涉及馆员与文献、馆员与读者、馆员与图书馆、馆员与社会等方面。其一,图书馆馆员应当捍卫每位读者的权利,力争做到“想读者所想”。鼓励知识自由传播,尽可能的提供高水平的知识服务。其二,图书馆员需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防止电子文献被非法下载、传播,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保护读者使用电子文献的正当权益。其三,馆员应捍卫职业的威信,展现出较强的职业伦理,以馆内事务为重,积极参加职业组织的各种活动。其四,图书馆员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公众中,使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好与档案馆、博物馆等类似机构的联系,尊重不同类型知识传播机构利益,与更广泛社会记忆保存机构协作。

1.3 系统整体性

图书馆工作是一个系统,即一个行为系统。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就是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在图书馆这个整体中开展的活动才属于图书馆工作,才产生出新的性质、新的价值和意义。文献的收集、整理、保管与利用是图书馆独立的社会工作。时常,图书馆员会接受读者赠书、文献收录证明、科技查新等活动。所以图书馆工作是一项系统整体性的工作。

2 图书馆职业伦理基本原则

2.1 读者为本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宗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读者为本”是图书馆职业伦理的核心。在图书馆,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把读者当作图书馆活动的成功资本,满足读者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追求人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建立自我管理机制,主动热情、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利用“互联网+”思维,着力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创造更加智慧、科学、便捷的服务方式。因此,以读者为本是图书馆职业的基本着力点。

2.2 平等对待

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四次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其中包括了“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服务”是指免费服务、平等服务。其一,图书馆属于服务部门,但又与其他服务部门存在很大差异,因为它是免费对外开放,不追求经济价值,只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其二,平等对待每位读者,不因国家地域、民族、經济、文化等差异而区别对待,图书馆员应无私地满足社会所有群体的文化精神追求,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促进人类文明与发展。因此,免费服务与平等服务才是图书馆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2.3 尊重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人们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或独占权,其实质是把人类智力成果当作财产来看待,尊重知识产权是公民基本业务。2018年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政府坚决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履行国际规则的同时,满足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图书馆在保护知识产权充当桥梁角色,一方面坚决维护作者的著作权、版权等,另一方面要免费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源,因此图书馆如何规避著作权、版权等侵权风险,如何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员值得探讨的话题。如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尊重知识产权系列活动,提醒读者尊重知识产权,电子文献按需下载,合法合理的使用图书馆资源。因此,图书馆职业伦理要求既要最大限度地开发文献的潜在价值,又要尊重知识产权。

2.4 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社会永恒的议题。目前,人工智能为主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社会处于新旧技术范式转换期。新形势下图书馆职业在主体、客体和资源等层面均已呈现出新的特征,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图书馆员需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具备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理念,将“创新发展”贯彻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克服墨守陈规、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思想,探索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图书馆员只有重新审视和定位图书馆职业,积极应对和改革,才能保持图书馆职业的发展活力。

3 图书馆职业伦理的建设

图书馆职业伦理的建设方式主要包括图书馆传授职业伦理知识,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等。

3.1 传授职业伦理知识

传授职业伦理知识就是用职业理论来武装图书馆员的头脑。转化为自己的职业信念,提升自身职业道德品德,促进职业人格的健康发展。应该主要包括职业伦理的含义与基础、职业伦理的特点与功能、工作实践的范畴与基本准则等方面知识的传授。“限制性知识”的传授可以为馆员提供明确的指向,必须按规定办事,可加强馆员对职业价值与人生意识的认同,为“爱岗敬业、读者至上”精神的培育奠定现实基础。

传授职业伦理知识的途径很多种,各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如向图书馆员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伦理道德,加强他们对图书馆职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方针的认识。

3.2 制定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是职业行为主体的外在规约,职业规范是调节图书馆员职业意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制定职业道德规范是保证图书馆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调动馆员对职业精神的服从,既约束了馆员的工作行为,又体现了自身职业道德的实践精神,它是主客观的统一。

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是依据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具体行为制定的,对图书馆员现实行为提出了善行的要求。《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是一种行业自律规范,各图书馆在这准则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或修订本馆的职业道德规范。图书馆员在履行职业责任后,可追求更高层次的职业目标,完成自我超越,为图书馆学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3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是图书馆依据职业道德原则、纪律和技能,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图书馆员加以系统道德影响的活动,是图书馆职业道德转化为馆员自身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馆员通过职业道德教育,逐渐在具体工作情境下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野蛮与无知的发生,赋予职业道德鲜活性。例如典型案例教育。搜集真实人物、事迹,并经常在图书馆中宣传,从职业规范角度加以引导,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图书馆工作者,使其自觉地将自身行为和利益融入到图书馆群体与组织中,培养集体主义情怀。

图书馆员作为一种职业,肩负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的薪火。图书馆職业伦理的研究是图书馆学探讨的重要问题,相信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建设原则,图书馆职业伦理研究会继续拓展和深化,从而促进图书馆职业的规范化,推动图书馆职业形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静,苏春萍,张晓文,等.医院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03):388.

[2]崔婷婷.档案职业伦理初探[J].云南档案,2016,(5):50.

[3]桑健.图书馆学概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330.

[4]中国政府网.李克强对侵犯知识产权者发重[OL]. [2019-04-11],http://ip.people.com.cn/n1/2018/0920/c179663-30304818.html.

[5]麻新纯,徐辛酉.档案馆与图书馆职业伦理比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09):185.

猜你喜欢
性质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MP弱Core逆的性质和应用
弱CM环的性质
一类非线性随机微分方程的统计性质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一类多重循环群的剩余有限性质
妙用等差数列的性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三角函数系性质的推广及其在定积分中的应用
性质(H)及其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