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程
中國资本市场上财务造假违法成本过低一直饱受投资者诟病,近日又一起因财务造假处罚“过低”的案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说是“过低”其实已经是现行《证券法》下的顶格处罚了。7月5日,证监会通报了对康得新公司的调查结果和处罚决定。经查,由实际控制人钟玉授意,康得新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累计虚增利润119亿元,涉嫌违法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大、情节特别严重。对此证监会做出顶格处罚:对康得新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60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和公司实际控制人钟玉罚款90万元;对其他20多名相关责任人分别处以3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罚款;另外,对钟玉、王瑜、张丽雄等三名违法行为的决策者和重要组织者、参与者处以终身市场禁入处罚。
然而对于证监会给出的这种“顶格”处罚,许多投资者并不认可。涉案金额119亿元,罚款90万元,不到涉案金额的万分之一。这点钱对钟玉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但是在现行制度下,这却已经是最高的处罚了。这种大案小罚、违法成本低的现象也再次凸显了现行制度下的法律漏洞,使得市场上人们对于修改《证券法》,加强市场监管的呼声日高。
康得新前些年还是A股的优等生,知名的白马股,机构和投资者追捧的热门投资标的,如今潮水退去,真身却是如此不堪。
成立于2001年的康得新,主营业务是生产以光电材料和预涂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2010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后康得新经营业绩一直“较好”,2010年—2017年,康得新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每年均超过20%,成为A股鼎鼎有名的白马股。自2010年上市以来,公司股价最高涨幅近十倍,并在2017年跻身千亿市值公司之列。
然而康得新的辉煌过往只持续到了2017年底,从2018年开始康得新便已经露出败象。2018年2月6日,康得新宣布重大事项停牌。后公布原因为拟现金全资收购海外先进高分子材料平台企业。然而项目推进到当年9月6日,公司却终止了这笔海外收购,理由是中美贸易摩擦,收购项目在美国审批的困难程度加大。期间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康得新公司也推出了新的重大并购项目,拟收购国内一家汽车用品公司,为此康得新从2018年6月初开始停牌,然而停牌5个多月之后,该项目也以失败告终。
整个2018年,康得新一大半的时间都处在停牌中,剩下的一小半时间则处在股价“跌跌不休”中。2018年一年时间,康得新的股价跌去了三分之二。2018年底,康得新的危机开始全面爆发。2018年10月29日,证监会对康得新实际控制人钟玉立案调查。同时由于资金链紧张,康得新此前发行的数期高息超短期限融资债券,已经面临违约风险。另外,几乎已经将全部股权质押出去了的控股股东,面临由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带来的爆仓风险。
2019年1月15日,康得新公司一期额度为1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债券违约,6天后又有一期5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债券违约。这两起债券的违约彻底将康得新的资金链危机公之于众。1月16日深交所就货币资金等问题向康得新发出问询函,提出了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质疑。随后这一质疑得到证实,康得新公司122亿元货币资金疑似被大股东占用。中国证监会随之也对康得新进行立案调查。
7月5日,康得新谜底揭开。这支7年10倍,A股著名的白马股,其实早已是虚有其表。根据证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康得新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通过以上手段,从2015年到2018年的四年里,康得新累计虚增利润119亿元。如果将这些虚增的利润扣除,实际上康得新已经连续四年亏损。
本应出现业绩下滑的康得新,却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将自己包装成了一支长期绩优的白马股,并因此实现了股价的连连攀升,市值从三百多亿一度涨到一千亿。如今虚假的外衣被撕去,露出的竟然是这样一副不堪的真身,对于众多曾经看好康得新的投资者和机构而言,真是莫大的讽刺。
除了讽刺之外,更为令人尴尬的是,如此恶意造假大案,却只能给予小小惩戒。根据现行《证券法》,“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正是由于这两条规定,证监会给予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钟玉30万元和60万元,合计90万元的罚款处罚。
同时根据《证券法》以及《证券市场禁入规定》的相关条款,对钟玉采取终身市场禁入处罚。
虽然是顶格处罚,但是相比于违法获利来说,实在显得有些“轻飘飘”。
仅2014年三季度和2015年一季度,钟玉通过其控制的康得投资集团两次集中减持康得新公司股票即套现超过30亿元。事后来看,钟玉大规模减持的时间也正好是康得新经营业绩出问题之前。从2015年开始,康得新即开始进行财务造假。很可能钟玉早已发现公司经营业绩拐点即将到来,所以提前大规模减持股份。通过这两次大规模减持,康得投资集团的持股比例从28.22%迅速下降到17.2%,降幅接近四成。
钟玉的获利不只这些。财务造假使得原本经营业绩严重下滑的康得新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支长年绩优的白马股,在资本市场颇受青睐,市值也不断飙升。在此期间,康得新还多次进行增发,再融资78亿元。除此之外,根据证监会的调查结果,钟玉控制的康得投资集团常年无偿占用上市公司康得新的资金,在2014年至2018年的5年时间里,二者累计发生关联交易531亿元。然而这些本应披露的信息,多年来一直没有披露。除此之外,康得新还为康得投资集团的多项质押贷款进行担保,也并未披露。
将以上获利与造假主体们所受到的惩罚来看,实在不相匹配。
违法的成本如此之低,也让不少人产生了侥幸心理。一则表现在上市公司管理层存在造假的冲动,二则令二级市行的交易者存在侥幸心理。
近年来财务造假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屡创新高。一方面有中国经济转型换挡期,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很有可能也是现《证券法》对于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远远小于违法所能获取的利益,因此不少企业在面临困境时选择铤而走险。
2016年至2018年期间,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被处罚的就有170件,罚款金额总计2亿元,被追责的董监高、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共计1202人次,共有113名责任人员被处以顶格罚款处罚。今年以来,因涉及信息披露违规被罚的也已经有20件,占证监会已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案件的三成。
今年5月17日,A股另一著名白马股,市值一度接近1400亿元的康美药业被证实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涉案金额高达300亿元。市场震惊。康美药业不仅被证实存在财务造假问题,而且存在挪用巨额资金操控自家公司股价的问题。据查,康美药业挪用约89亿元,用于买卖自己公司的股票。康美药业不仅财务数据假,而且股价也假。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严重造假的公司,依然有大量散户进行炒作。在证监会做出通报后,6月21日至7月2日,康美药业股票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与康美呼应的是,康得新在此期间也数次出现涨停。股民的逻辑在于,即使如此巨额造假,顶格处罚也不过60万元,对实际控制人进行市场禁入也不会影响的公司的生产经营。正是由于现行制度下惩罚机制的缺陷,导致了投机者侥幸心理的存在,才敢明知有问题依然要“抄底”。
我国现行《证券法》颁布于1998年,中间虽有修订,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今年4月,全国人大公布了《证券法》修订草案第三次审议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中加大了处罚力度,从现在的顶格罚款60万,拟提高到1000万。然而与现下A股市场动辄以亿为单位的造假案相比,依然显得缺乏威慑力。如何健全中国资本市场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