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明 姜忠烈 王荣霞
我国一直以来就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国。但是,我国出口的大豆价格却与国际市场上其他国家出口的大豆价格存在巨大差距。影响我国大豆价格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法保证大豆品质的稳定性和统一性,这严重影响着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发展。为了更好提升大豆产量,提高大豆品质,农业部门必须注重对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真正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在实际种植作业之中。
1、整地阶段的技术要点
大豆适合种植在黑土地上,这也是东北地区大豆产量及品质较高的原因。如果种植区域的土壤不是黑土,养分含量不是最优,那么就需要通过人为管理来营造更好的土壤环境。
另外,田间土地的平整也是种植大豆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平坦松软的种植环境,有利于田间管理,也有助于促进大豆根系的发育。在种植大豆前,应该保证整地工作的工作质量,通过农用机械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深耕,翻整深度应该控制在20-25cm之间,将土壤中体积加大的土块打碎,清理土壤中掺杂的树根、垃圾、石块,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另外深耕后的土壤,真菌及害虫虫卵数量也会相应减少,这样可以起到病虫害的预防作用。整地工作可以在冬季進行,让翻整后的土壤可以晾晒一个冬季,在播种前的1-2周再次对种植区域进行翻整,在田间泼洒一定量的生石灰,可进一步杀死土壤中可能残留的真菌及虫卵。根据土壤的水分含量选择是否进行浇灌补水,最终为大豆的种植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选种、拌种阶段的技术要点
东北地区的四季温度差异较大,温度的变化可以促进大豆的生长,这也是东北大豆品质较好的影响因素之一。种植人员应该根据当地的温度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大豆品种,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大豆的抗病害能力,有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
(1)选种
选择豆种时,可以使用机械设备来进行快速筛选,通过筛选剔除豆种中瘦弱的个体,发现携带病虫的个体,保证豆种的优良品质,可以有效提高豆种的发芽率,饱满的豆种发芽率最高。确保豆种的纯度,也可以让大豆幼苗保持相同的长势,有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保证大豆的良好品质。
(2)拌种
选好豆种后,种植人员还需要做好拌种工作,通过大豆包衣剂及根瘤菌对豆种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也能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增加根瘤的数量。大豆根瘤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对大豆的产量有着促进的作用,因此,包衣剂及根瘤菌在大豆种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施肥管理中的技术要点
肥料是大豆生长中重要的养分来源,科学的施肥管理,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大豆生长过程中,对氮磷等元素的需求量较大,最大限度的满足对大豆氮磷的供应可以增加豆荚的数量,让豆粒更加饱满。施肥管理要加强对有机肥的使用,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以无机肥为辅,配置肥料前,应该对种植区域内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检测,严格控制氮磷钾的调配比例,这样可以防止肥料过度使用引发的土地板结、干裂、酸化问题。在施加种肥时,肥料应该布置在种子两侧下方,具体为土层深度的5-7cm位置。其中磷酸二铵用量为25kg/亩,施肥时应采用分层施入法:土层深度5-7cm位置为种肥,土城深度13-15cm为底肥,种肥用量为总肥量的35%,底肥用量为总肥量的65%。
在大豆的花荚期还要对大豆进行适当的追肥,对植株长势偏弱的个体进行叶面肥喷施;对植株生长过于茂盛有倒伏可能的个体,应该喷施生长调节剂,例如:多效唑、缩节胺等,这样可以控制大豆的长势,促进大豆植株的矮化壮杆。
4、播种阶段的技术要点
(1)播种日期的选择
天气因素是影响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天气对东北大豆种植的影响,种植人员必须在播种前详细掌握当年的气候特点,当地农业管理部门也应该及时下发当年的气候信息,以便指导农户更加合理的选择播种日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的提前播种日期,可以有效的规避气候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播种前,种植人员应该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温度尽心检测,温度计插入土壤深度应控制在4-7cm,土壤温度在7-10℃之间为宜。通常东北地区的最佳播种期为每年的5月-6月之间,进入适宜的播种期后,播种人员确保播种的及时性,在相关调查中表明,早播有利于大豆的增产。在播种后的初期阶段,也可以使用农用地膜覆膜的方式,提高土壤温度,防止气候变化对发芽率的负面影响。
(2)控制植株间距
大豆的播种密度不易过高,当大豆发芽后,种植人员应该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在大豆幼苗生长到2-4片真叶后,应该做好定苗工作,控制大豆植株之间的间距,将种植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助于大豆植株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在播种阶段,可以引入点播机的应用,通过点播机可以有效的控制大豆植株间距,同时也能减少豆种的使用量,进而达到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大豆的栽培可以使用两垄一沟的栽培模式,垄作宽度为65-70cm,两垄之间的垄沟位置增加一行苗带,大行距为130-135cm,小行距为30-35cm。大豆的植株间距应控制在18-25cm之间,同穴内可保留2-3株幼苗。
(3)除草及病虫害防治
当豆种发芽后,种植人员应该做好田间管理工作,1-2天进行一次田间巡视,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防止杂草的滋生,做好杂草的防治工作,可以减少杂草对养分的抢夺。早期对种植区域进行化学除草,也是防治杂草的有效途径。除草剂的使用选择在播种后出苗前,采用垄作栽培模式播种的种植区,也可以对苗带喷施除草剂,喷药后对田间3-4cm深度的土层进行翻整,这样可以让土壤与除草剂充分混合,提高除草效果。
当发现病虫害时,种植人员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促使,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手段,将大豆病虫害扼杀在初始阶段,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大豆的产量及品质。
综上所述,大豆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豆的产量直接影响着国民的生活品质,也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农业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积累种植及栽培技术的应用经验,进而实现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1.133204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镇农业技术推广站;2.133200吉林省延边职业技术学院;3.133204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镇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