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红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目前主要是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今年该病在本地区有增多趋势。我科于2018年5月~10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0例,取得一些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8个月~5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3 mm,数量不等,疱疹液较浑浊,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30例患儿中27例发热,低热(37.5~38℃)15例,中等热(38.1~39℃)10例,高热(39.1~40℃)2例,发热持续2~5 d。有发热的27例患儿中有明显的咽腔充血,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厌食,精神差,中毒症状重,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皮肤丘疱疹及口腔内溃疡,用康复新液涂擦及口服。
2 转归
20例经治疗3~5 d,体温下降至正常,皮肤水疱干涸消退,丘疹消失,口腔溃疡愈合,精神好转,饮食恢复,1周后痊愈,10例治疗达10 d后痊愈。30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护理措施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一旦确诊,将患儿及时隔离,隔离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小时。加强床边隔离,护理、诊疗不同患儿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如聽诊器等要擦拭消毒。患儿的用具、呕吐物、粪便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 d,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1]。对出院患儿床单先用紫外线灯照射2 h,再用0.2%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方可收治病人。
2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每2~4小时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警惕有无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增加卧床时间,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及心律,做好急救准备工作[2]。
3 发热护理
体温低热者无须做特殊处理,可多喂温开水,婴儿打开包被散热。对体温持续超过38.5℃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枕、冰敷、温水擦浴等,必要时药物降温,如口服尼美舒利颗粒等。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要采取预防措施。
4 口腔护理
年长儿每次进餐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婴儿喂奶后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清洁。护理人员每天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患儿口腔后,在口腔黏膜破溃处涂康复新液3次/日,同时给予口服2次/日,以促进愈合。每次涂药或口服后15~30分钟后才能进食或饮水,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睡前可加涂药一次。清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棉签应是滚动,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5 皮肤护理
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干燥,衣服要宽大、柔软,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涂抹康复液,3次/日。臀部有皮疹时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6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食物以温凉、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咸等食物。对于因拒食、厌食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者,要及时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7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到陌生的地方,加上疱疹疼痛的刺激,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哭闹不安。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病房内适当播放一些动画片,分散患儿注意力,以消除患儿恐惧心理。治疗时多鼓励表扬患儿,使其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8 健康教育
基层群众对手足口病了解甚少,甚至是不了解,应向家长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等知识,教会家长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因本病为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快,幼儿园是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场所,一旦确诊,嘱家长2周内不要送患儿到幼儿园或者公共场所,以免造成暴发流行。多注意婴幼儿个人卫生,饭前饭后洗手,经常清洗儿童玩具和其他物品,婴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不要让儿童吸吮手或咬啃玩具,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与别人共用毛巾、手帕、餐具,避免病从口入。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在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参考文献
汤卫兰.手足口病68 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52.
李伟,贾延敏.小儿手足口病5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