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超
摘 要:通过对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四川省高职院校的调查,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休闲体育專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现阶段四川省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剖析,找出四川高职院校在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思考;推动四川省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升高职休闲体育人才的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体育学生的就业去向,为全民休闲体育服务做出贡献。
关键词:休闲体育;专业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愈加强烈,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在日益增加,体育锻炼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大众体育分化出多种具有特征显著的体育活动,其中包括了休闲体育运动。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体育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四川多所高等院校也在近几年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本科院校如成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系,四川旅游学院运动与休闲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休闲运动管理系等。专科院校如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天一学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已成为高等院校的共识,休闲体育的专业建设逐步成为各个院校发展的一部分,休闲体育市场的快速崛起,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方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是各个院校发展的新方向。对于一直注重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依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更应该担负起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职责,但是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较晚,缺少专业建设的诸多经验,倘若模仿普通高等院校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模式就显得缺乏自身特点、缺乏行业竞争力。高职高专院校具有不同的实践平台和教育平台,如何利用这样的平台打造不同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自身特点建立更具特色更有利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新模式。
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现阶段四川省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剖析,找出四川高职院校在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思考;推动四川省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升高职休闲体育人才的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体育学生的就业去向,为全民休闲体育服务做出贡献。
通过对国内高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的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国内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校在数量上偏少,存在专业设点不足,办学规模较小等情况,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研究大多停留在普通高等院校和体育院校里面,且较多内容都是从休闲体育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的,部分文章提出了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为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来增强人才的培养,这是一种符合现代休闲体育发展的教学模式,而高职院校关于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研究内容较少,且可查阅的文献更新速度较慢,然高职院校有高职院校不同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也与普通高等院校和体育院校有着较大的区别,有少数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要与地方体育产业相契合,加强实践课程学习,优化独具高职特色的培养模式,这也是高职院校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
目前关于高职院校在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领域内研究较少,并且没有关于四川省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四川省作为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中心,并且四川休闲体育项目开展较早,有丰富的人群基础,休闲体育项目涉及多个领域,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四川的休闲体育运动的开展。基于此,本研究对四川省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四川省的培养现状与其它地区的培养发展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参考各种理论成果,找出适合四川省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方向,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时间还比较短,属于较新的一个专业,各个院校都处在摸索阶段,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少市场导向缺乏就业竞争力,没有形成院校自身专业特点,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会使得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失去专业竞争力。在教学条件方面,不能完全满足课程的教学需要,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课程的建设、教材使用、场地器材上都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尤其场地器材维护不及时,更新慢,制约了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不利于学生的技能掌握。师资结构上,高职院校需要一大批拥有高素质,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行业实践能力,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的“行业名师”和“教学名师”,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课师资不充足,达不到很好的师资比例,教师工作量大不利于课程的更好传授,并且师资力量薄弱,拥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数量偏少,缺少学科带头人,缺乏行业专家和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就目前而言,专业课师资力量、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各个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契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结合院校的办学条件,进而导致了部分院校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课程重点,教学内容较为宽泛,课程之间缺少衔接,课程的开设没有体现出院校自身特点和专业定位,不过高职院校在课程制定方面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对比较灵活。教学投入方面,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尤其高职院校中的民办高校,不论是在学院的实训室建设还是场地器材这些硬指标都显得投入不足,在教师的培养计划和师资引进等软指标的投入也是略显不足,在软硬指标的经费使用上,始终会受到各方制约,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不足,结构单一,缺少具有自身特色的实习实践基地,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停留在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表面工作上,没有深入到具体的工作,比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引进,教师企业顶岗和行业内专家在高职院校担任授课教师等一系列措施均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这些都影响着学院的课程建设和企业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应该走出一条更适合自身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道路。在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还应该与地方经济和地方特色的相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政策走向也会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状况,作为高职院校,本应肩负着为地方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社会责任,但在实际当中,学校和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调研活动,政府部门对高校的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不了解,学校对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解读不清,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也就缺乏为地方经济地方特色设定相应课程计划,不能满足地方的经济建设。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更应该根据市场对休闲体育项目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市场的需求,细化专业方向,制定能够体现院校自身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完善的人才目标后就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规划,制定一套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实践类课程的引入,正确解读地方规划和经济发展方向,加强对站在社会休闲体育发展前沿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课程,突出专业特点。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完善场馆设施尤其是实训室实训器材的建设,在有限的资金投入情况下,应选择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学院办学理念,师资力量等综合因素的休闲运动项目来重点发展,力争办出特色办出精品。学院要加快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进程,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力度,增进教师对外信息交流,给予教师更多的培训和再教育机会,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学院专业教师的理论科研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师资队伍的加强才能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基地的建设方面,可采取校内建设和校外建设同步进行的方法,校内可通过对实训课程的投入来加强学生技能传授的能力,也可通过社团建设等方法达到学生自管能力的培养,在校外寻找符合学院专业发展建设的实习基地,建立合理有效的实习实训的评价机制,教师和实训单位共抓共管,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在整个专业建设中应突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特点和地方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高职院校应保持注重学生的专项运动技术和学生专业思想,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对地方特色和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后,对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进行调整,更有利于社会和学校的衔接,以地方特色为基础,发扬学院的专业特点,为社会休闲体育产业提供新鲜血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