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在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食物、衣物和以拥抱为代表行为的亲密关系,都要有足够的量,才能保证一个生命体有持续、良好发展的动能。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发现,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亲密关系。而形成亲密关系中最简单但又最重要的亲密接触方式,就是抱抱。这就是我将《抱抱》这本图画书选为第一个要解读的话题的原因。它的题目非常简单,内容也不复杂,但里面却包含了人类早期心理发展的一个如此关键的因素。
怎样抱才对?
有位爸爸带着2岁的孩子来找我咨询,说他的孩子可能有一些情绪上的问题,特别容易急,性格不好。我问这位爸爸平时是怎么和孩子交流、互动的。这位爸爸说他很爱孩子,下班后由他来看孩子,就会一直抱着孩子。我又追问他:你是怎么抱的呢?这位爸爸挠挠头,困惑地说:“还能怎么抱?我看电视、看手机的时候都会把他抱在腿上啊!”我又继续问:“那你把孩子抱在腿上的时候,你的眼睛在看什么呢?”他说,看手机、看电视呗!
从爸爸的本意来讲,他确实非常在乎这个孩子,他把孩子抱在自己的腿上,比让孩子在一边玩,自己看手机要强多了。但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身体接触,依然没办法满足他对亲密关系和安全感的需求。
抱,这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其实很多父母的重视程度并不够,而且“浓度”也不够。就像来找我咨询的这位爸爸,他认为自己一直抱着宝宝,但实际上他的抱只是形式上的——虽然把孩子放在了自己身上,但是和孩子没有互动和交流,这样的抱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够好,不是孩子需要的那种亲密接触。那什么样的身体接触能让孩子满足、有安全感呢?我建议这位父亲可以用更大面积的身体与孩子接触,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和孩子有视线接触,比如依然还可以看电视、看手机,但至少每隔一会儿就要看看孩子,跟他说几句话。对于一个一两岁的孩子来说,大面积的身体接触和目光接触这两件事要同时进行,才是孩子对于抱抱和亲密关系的真正需求。
有些孩子经常哭闹,看起来很不好带,实际上就是因为他获得的亲密关系质量不够。所以在《抱抱》这本图画书中,就传递着这样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猩猩妈妈和猩猩宝宝的拥抱是大面积接触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不是轻轻亲一下,也不是抱一下就松开,而是要有足够的拥抱“浓度”。
高质量的抱要多久?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父母的压力很大,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有限,所以“高质量陪伴”便成为一种新的提法。这个提法很好,但是要先理解到底什么是高质量。就像大家那么重视奶粉,就是因为希望给孩子吃的东西要高质量,所以在这方面很用力。很多父母不惜代价定期去国外买奶粉,但是却在购买高质量奶粉之后,简化了高质量喂养的过程——每天晚上是由保姆喂孩子的。喂养行为其实不仅仅是让孩子吃饱,还是一个与孩子有身体亲密接触的过程。如果用营养来比喻高质量的拥抱和亲密接触的话,在保姆替代父母去喂养孩子的过程里,孩子的营养是摄入不足的。
也有些父母认为,每天回家和孩子投入、开心地玩15分钟就是高质量的陪伴了,之后就可以继续去做自己的事。这样的努力也很好,可是孩子对于高质量的亲密接触的要求到底是多长时间呢?也许父母并没有理解清楚。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对亲密接触和亲密关系的衡量不是“看表”完成的。亲密的拥抱和接触够不够,每个孩子的标准都不一样。对于婴儿来说,吃饱了、穿暖了、抱够了、玩够了,他睡着了,那说明他够了;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你回家后他一直黏着你,说明他不够;再大一些的孩子,和父母亲热一阵儿后会挣扎着离开父母的怀抱自己去玩,那意味着亲热的时间虽短,但对于他来讲,够了。这就像我们吃饱饭,会自动放下筷子,离开餐桌。所以,高质量的陪伴也好,抱多久也好,这个评判标准应该来自孩子。
足够的抱还有什么用?
《抱抱》这本图画书除了题材好之外,画面表达也非常好,无不传递着抱抱这样的亲密接触行为是让父母与孩子都享受其中的。无论是主人公猩猩母子,还是内页中的其他小动物,比如狮子、河马,甚至蜥蜴、蛇,都能看出,抱抱这种行为,不仅让孩子感觉舒服、安全,妈妈也是很放松、很享受的状态。这也可以告诉我们,当我们投入地去拥抱孩子的时候,传递出的信息是:我是爱你的,我也在享受你的爱。这对于亲密关系和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小猩猩找到了妈妈,和妈妈亲密拥抱之后,故事依然没有结束,作者用最后两个跨页描绘了小猩猩离开妈妈的怀抱,去拥抱森林里的其他动物,以及不同种类的动物拥抱在一起的情景,河马和大象在拥抱,狮子和长颈鹿也在拥抱。
这部分实际上表达出了小猩猩在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之后,就有能力去抱别人了!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安全感充足,建立了稳定的人格基础之后,当他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时候,对人的态度是开放的、信任的、接纳的。这样的开放、信任和接纳,又会使他的整个人际环境变得更好、更融合、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