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瞿明光
2019 年7月7 日13 时50 分左右,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美术教育家,当代中国人物画大师,黄土画派创始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顾问,陕西省文联原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刘文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 年7月7 日13 时50 分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逝世,享年86 岁。
追悼会现场
刘文西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宗兴,习仲勋夫人齐心,革命先辈亲属毛新宇等致电表示沉痛哀悼,对刘文西同志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并送花圈。受齐心委托,革命先辈亲属习远平出席遗体告别仪式。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陕西省省长刘国中到刘文西同志家中吊唁并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刘文西同志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旗帜鲜明地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他生活简朴,潜心艺术,勇攀高峰,几十年如一日奔赴陕北采风写生,足迹遍布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他在艺术创作的同时把大量精力和心血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刘文西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钟情的黄土地,奉献给了新中国艺术事业,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一生,是坚守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创作、忠贞不渝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一生,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一生。刘文西同志的艺术遗产,是中国美术界的宝贵财富。
刘文西同志追悼会于7月11日上午10 时在西安市殡仪馆咸宁厅举行。亲朋好友、广大师生、市民群众等社会各界人士千余人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由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郭线庐主持。
2017 年刘文西在深圳宝安
追悼会现场庄严肃穆,中心吊挂的是刘文西巨幅遗像,大厅左右两侧是郭线庐亲题挽联:延河神魂写革命风骨 黄土气韵铸人民情怀。挽联旁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刘文西各个时期采风创作时的图片。他的遗体覆盖着党旗,安卧在灵堂中央的鲜花丛中,仿佛正安然入睡。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家春致悼词,回忆了刘文西的人生经历与灿烂辉煌的艺术成就,评论刘文西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芒的一生,是据守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创作、忠贞不渝为社会主义效劳的一生。刘文西教师的逝世是西安美术学院难以弥补遗憾,也是文艺界、教育界的巨大损失。广大师生将化悲伤为力量,沿着老一辈艺术家的道路英勇前行。
刘文西遗孀陈光健教授代表家属致答谢词时说:“文西的离世,让我们全家万分悲伤……但在我们心中,他永久陪伴在我们左右,永久都和我们在一起……”她还说,文西是严厉的导师,是慈祥的父亲;他深爱着人民,热爱着祖国;他泛爱着万物,燃烧着本人;他散发积极能量,坚持准确的文艺方向,据守准确的艺术主张,坚定准确的艺术信心。
随后,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作为学生代表沉痛悼念刘文西教师。11 时,在肃穆的哀乐声中,全体悼念者肃立默哀,与刘文西教师做最后辞别。
2018 年10 月,刘文西作为《南方艺术》的当期封面人物,本刊隆重推出 “人民画家刘文西”专题,图文并茂推介他的艺术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刘文西和夫人陈光健教授2017 年在深圳宝安
刘文西同志有幅画作被称为“是15 亿人看得最多的”画作,这幅“特殊作品”就是第五套人民币上的毛主席画像。目前使用的5 元、10 元、50 元、100 元人民币上的毛泽东画像都出自他之手。
创作之初,他对照一张1949 年到1950 年间的毛主席相片,用放大镜仔细地看,再以素描的方式,花了一周的时间才画出来。之后,画像被交给全国范围内选出的10 名技艺高超的刻板工人,分别雕刻,最后从中选出了最为精美的一个版本。
2018 年10 月版《南风艺术》封面
1949 年10月初,刘文西的老家浙江嵊县举行欢庆新中国成立大会,台上悬挂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巨幅画像,就是从嵊县中学里搬来的。人群中的刘文西兴奋不已,因为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了如此隆重的场合,也是他与毛主席画像的最初结缘。
60 多年来,刘文西同志创作了大量反映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表现当地风土人情的作品,创立了黄土画派。他的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陕北人》《东方》《解放区的天》和巨幅长卷《黄土地的主人》等。他为第五套人民币创作毛泽东肖像,出版个人作品集10 余本,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其中,《祖孙四代》《知心话》等25 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刘文西先生逝世后,7月8 日至10 日,西安美术学院设立了刘文西追思会,三天来,无数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在刘文西遗像前鞠躬、献花,以最真挚的情感,送别一代人民艺术家,期待他的艺术作品流传千古,艺术精神永垂不朽。
毛主席和牧羊人 1957 年
7月9 日上午,本刊编辑前往西安参加追悼会,在西安美院追思厅遇上来自延安市宝塔区青化乡镇常沟村的景聚才老人,他就是刘文西先生成名作《毛主席和牧羊人》中的年轻小伙子。景聚才和儿子、女儿特地赶来参加刘文西同志的追悼会。景聚才儿子景有福深情地说,“早在1957 年时候,刘大叔下乡写生时就住在我们家,记忆中的他每天拿着画笔,将所见到的都拿画笔记录下来,光我家那时候就有他上百幅作品,可惜的是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艺术家的作品还不懂得欣赏!最后留下的只有一张爷爷的画像。刘文西和父亲的感情非常深厚,刘文西回延安,父亲一个人骑十几小时自行车也要赶来跟他见上一面,接着就是去我家做客,一住就是十几天!昨天告诉父亲刘文西大叔去世的消息,老人含着泪水说他想去见老朋友最后一面!两位老人之间的友情真的是无比金坚的”。
82 岁的景聚才是刘文西画作《毛主席和牧羊人》中的人物原型之一。在那幅画中,他站在毛主席身后。当年年仅20 岁的景聚才是刘文西初到陕北结交的第一个朋友,从那一年开始,两人的感情维系了半个多世纪。
1957 年,浙江美院四年级学生刘文西毕业实习选择去陕北。初到陕北的穷学生刘文西谁也不认识,在杨家岭写生时,遇到了当时在工程公司工作的景聚才。白天,刘文西画画,景聚才就在旁边看着,闲时两人会聊天、交谈。夜晚,没有地方住的刘文西便接受邀请,与景聚才住进了集体宿舍,躺在一张床上。2 分钱的玉米面馍,再加一碗玉米糁糁烩洋芋,是两人每天的伙食。十几天下来,这两个相差4 岁的小伙子渐渐熟络起来,并结拜为兄弟。
景聚才(右一)与儿女及西安美院党委书记王家春(左一)在刘文西画作《毛主席与牧羊人》前合影
1958 年,刘文西再次来到延安,去二十里铺写生,还托人捎话给景聚才,希望能见个面。当时的刘文西,已经因为在1957 年创作《毛主席和牧羊人》有了名气。在作品中,景聚才就被画在了毛主席身后。“那是我们分开后的第一次见面。我们一起拍了许多照片,聊了许多当时的生活。”景聚才回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刘文西并没有忘记自己这个陕北兄弟,对自己依旧很亲切”。
随后的几年,只要刘文西回陕北,就会与景聚才联系。如果路太远,景聚才就骑十几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去见一面。随后,他还会邀请刘文西回庄里看看,到家中住住,有时候一住就是十几天。后来,因为儿女居住在西安,景聚才到西安时也会偶尔带着儿女,去西安美院看看刘文西,这对老兄弟的感情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淡化,与刘文西的一些合影照片,一直在景聚才家中完好保存。
不仅仅景聚才老人特赶来送刘文西同志最后一程,江苏、广州、河南等地群众也赶来致哀致敬,送来的花圈在灵堂外堆成了厚厚的花墙。灵堂外,人们或黯然神伤,或低声交谈:“他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人民艺术家画人民,人民爱人民艺术家。”“他是一座丰碑,是人民的丰碑、艺术的丰碑。”……言辞中既有对一位德艺双馨的老人辞世的缅怀,又为画坛失去一位领军人物而扼腕……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刘文西去世令我震惊和悲痛。我只说他的生命力顽强,能活百年,沒想就走了。他是这个时代伟大画家,有那么多的名作存世,人又好,单纯,真性情,典型的大艺术家的气质。他的去世是陕西的重大损失,是中国画坛的重大损失啊!
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王西京:惊悉刘文西老师仙逝,震惊之余悲痛欲绝。刘文西老师七十余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从事美术创作事业,以陕北为背景,成为新中国的人物画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刘文西老师的逝世,是中国美术界的巨大损失。我将继承先生艺术创作的严谨创作态度,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将先生留下的创作激情发扬光大。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协主席郭线庐:刘文西老师在中国美术界有四大贡献:一、他是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和建设史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有机结合,是中国画新时代发展的丰碑式代表。二、刘文西老师是践行艺术创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理念的典型人物。三、刘文西老师是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里程碑人物,他的艺术创作是不可多得的教科书式的教材。四、刘文西老师一生的艺术创作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增添了华彩乐章。作为西安美术学院现任院长,我在这个工作岗位长期得到刘文西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今后我们将继承延安精神,以先生为榜样,将长安画派、黄土画派发展好、建设好,为陕西文化艺术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黄土旋风 2003 年
黄土画派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水墨山水画画家崔振宽:惊闻刘文西老师逝世,噩耗传来,非常悲痛。早在我上美院前,就为刘老师的作品所震撼,1958 年刘老师调来西安,我就是他的第一代学生,虽然后来我画了山水,但始终受老师至真至诚的艺术精神的鼓舞,近年来随老师黄土画派的足迹,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刘文西老师的逝世是我国美术事业的重大损失,悲痛之余,要在刘老师艺术精神鼓舞下,为中国社会主义美术事业而继续努力。
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长安画派研究院院长赵振川:刘文西先生的去世是我们陕西美术界乃至全国美术界的巨大损失。回顾刘文西先生的一生,应该说是在西安度过了他创作最辉煌的时刻。他用中国化的方式描绘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立起了一块中国美术史的丰碑,还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长期坚持深入人民,扎根生活,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的榜样,在中国美术界也是属于鲜见的、旗帜型的人物,他是丰碑式人物。
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黄土画派秘书长刘丹:人生是由时间组成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那么反过来想,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以父亲对待时间的方式而言,他恐怕是世界上活的最长的人。父亲一生争分夺秒,丝毫都没浪费地全部用于自己的事业,画了大量的画。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给了画,勤勤勉勉,笔耕不辍,到了临终前几天还在写和画。我想,有这些画组合在一起,他一定是世界上活的最长的人。父亲还是一个天才,他的毕业创作就体现出,画《毛主席和牧羊人》的时候才24 岁。他把主席和人民在一起,描写的那么亲切、家常、生活化,亲如一家。到了30岁,他画了《祖孙四代》,用一家人的情景、里程碑式的构图,站在黄土地上,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形象,画出了时代的变迁,可以读出中国农村的发展史和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成为20世纪60 年代的典范。第四代孙女手上拿着鲜花,是希望的象征;孙女的父亲,手上捏着手套,表现出农业时代往工业时代发展的进程;爷爷站在黄土地上,有主人翁的态度,手持铁锹,这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太爷守护着家园,呵护着孙女,经历过旧时代的磨砺,所以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新社会带给他晚年的天伦之乐。才二三十岁,父亲就有这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0岁的我又在做什么?父亲他一定是一个天才。他这个天才,是用时间累积起来的,用一种执着的精神支持下来的。坚韧——大山人的本性,支撑着他一生的创作,成为这个时代的绘画楷模,也是我永远的榜样。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文西先生终生献身于艺术,献身于西部,献身于人民和土地。他几十年如一日,以满腔的挚爱践行毛泽东文艺思想,竭诚地以自己的艺术服务人民。文西先生是我们时代的一座艺术高峰。他描绘延安时期和陕北父老乡亲的大量佳作,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他创立的黄土画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广泛的美术流派。文西先生丰硕的艺术成果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将永垂青史!
深圳市宝安文联主席、著名画家史文集:在西安美院求学时,刘文西先生是我的老师,文西先生作为新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为国家精心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而今先生离世,内心无比悲痛,文西先生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终生献身于艺术,献身于西部,献身于人民和土地。他几十年如一日,以满腔的挚爱到人民中去,用艺术竭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他的艺术成就,不仅是我们陕西艺术家们的骄傲,也是当代艺术高峰的代表。
深圳雍启美术馆馆长焦维明:刘文西先生一生的讴歌,只为共和国与人民。他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唯一一个有“延安市名誉副市长”称谓的艺术家,他画过的劳动人民千千万万,没有那个人敢直白他收藏的刘文西作品最多,因为除了名作都在家里之外,都散落在各族人民心中。他把延安的阮明从五岁画到了六十五岁,那个在毛主席身边的小女孩今天已成为老人。他是中国画家里釆风最多的人,他到死都紧握画笔讴歌这个时代,据说他为全国美展创作了一张画,没来得及署名就走了,希望这张画能在不远的时候能走进全国美展的舞台,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已完成刘文西大师遗愿,为作品题字。它永远会留在中国美术的记忆中。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雪静:回顾在西安美术学院攻读刘文西老师的博士研究生的日子,有幸得老师言传身教。就在前不久,刘老师还撑着病弱的身体指导我的论文和创作,3 万余字的论文,老师带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审阅,一字一句地听我读完,刘老师平时连吃饭都坐不住半个小时,但面对艺术、面对教学竟然坚持坐了两个小时之久。每次指导我的创作,刘老师总是一语中的切中画面的要害问题,并亲自动手给我做示范,指导结束后总敦促道:“雪静的时间宝贵,不要啰嗦,让她赶快回去画画。”刘文西老师视艺术为生命,他时刻以审美的眼光观察世界,以饱满的热情描绘这个世界,就连每一次坐飞机,刘老师都会拿出速写本捕捉窗外变幻的云;他对素材的搜集如饥似渴,哪怕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也会命我赶紧抓拍电视上的好镜头,速写本和相机他永不离身,他的画笔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