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爱英,王楠楠,王 艳,郭昕霞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384)
随着天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结构发生快速转变,乡村空间发生较大的变化,衍生出一种新型社区——“村改社区”.“村改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一种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过渡模式,它综合了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大量“村改居”型社区的建立,使天津市近郊区原有的城乡结构逐渐被打破,大批农民还迁进入了新型社区,身份的转变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他们的创业活动成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与城市规划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带动附近的其他农民就业,有利于农民增收,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农民创业的成功率和积极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深入分析和探讨“村改社区”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并消除农民创业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关于农民创业的研究比较成熟,研究学者认为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主要包括创业环境因素和创业者自身因素两大方面.创业环境方面:Stathopoulou等[1]、Fuller-Love 等[2]、Freire-Gibb[3]、Komppula[4]、Rijkers和Söderbom[5]、Scott 等[6]认为教育培训、创业资本、网络、社区支持、创新性以及文化因素的转变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在创业者自身因素方面:Folmer 等[7]通过结构方程分析了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地位等在内的农民创业的决定因素;Reijonen[8]认为创业技能的学习是从主观上提升创业行为效率的唯一途径,而创业态度是客观上必须具备的,创业风险的承受能力是成功的创业者所应当具备的特质.
国内学者也对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刘阳[9]、王静等[10]认为社会资本能够对农民创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两个方面.罗明忠等[11]、陈靖一[12]、欧阳玲玲[13]、王静等认为受教育水平、创业资金、创业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了农民的创业能力.孙红霞[14]、李树等[15]认为自然资源、农村金融多样性等客观上也会造成农村创业机会的差异性,影响农民的创业行为.田甜、邓远建[16]对荆州、宜昌部分县市农民进行创业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Logistic 模型得到影响农民创业的显著性因素是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和技术培训.汪红梅、薛建宏[17]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创业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关于“村改社区”农民创业的研究较少,赵清军等[18]基于福建省265 个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从个体特征、社会网络、融资环境和创业氛围四方面,对失地农民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综上,可以看出农民创业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创业者自身因素两大类:其中政府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创业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属于外部环境因素;创业者自身因素包含受教育水平、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能力等多方面.
根据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指引,天津陆续在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武清区和北辰区等进行“村改社区”工作.“村改社区”对于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改社区”农民在政府主导的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彻底脱离了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群体.不论利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具有的朴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还有在城市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居住空间以及身份转变的低经济成本,都成为其创业的资本.他们不仅拥有家乡的人际网络,还拥有集中居住后地域基础上的社会网络,这些都将成为农民创业的社会资源获取渠道.
为加快各类人员就业力度,天津市出台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政策规定》.其中包括:鼓励各类人员创业;支持创业载体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和经营准予;拓宽创业的投融资渠道;实行税费减免;实施社会保障支持政策;落实创业服务等七项政策.
为了鼓励创业,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天津政府积极支持农民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将农民创业与发展区县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农民网上创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积极组织创新创业农民与企业、小康村、市场和园区对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
随着天津市经济的发展,天津农村就业人员比例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第一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整个区域经济的状况.这说明天津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调整商业结构入手,为农民创业提供了新的机会(见图1).此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支出也在逐渐增加(见图2),由此也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图1 农村三产业就业比重
图2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支出
通过对综述文献的归纳分析,提取出“村改社区”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见图3),它们都对农民创业系统有着显著的影响.
图3 创业影响因素
3.1.1 创业心理素质
“村改社区”农民创业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业活动能否成功.创业农民首先要具有创业意识,创业意识会挖掘大脑的潜力,对创业产生强烈的欲望,营造创业的氛围,积极为创业创造条件.其次要具有应对风险和承受困难的心理素质.创业过程中必定面临着诸多风险,必须能够提前预测和分辨出各种风险,评估风险的程度,主动采取有力措施将风险规避,总结失败经验和教训.
3.1.2 创业能力素质
创业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创业活动的效率以及创业实践的成功.天津的小城镇建设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平台和创业机会,能否识别并利用好,将直接影响到农民创业的可能性.在创业过程中,农民也需要将各种资源有效地配置结合,创造出新的价值来增加创业机会,提高创业绩效和创业成功率,这些都体现了创业者的能力素质.
3.2.1 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政策支持是“村改社区”农民创业的支柱,政府优惠政策的多寡和力度的强弱对农民创业会产生较强的影响.如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政策规定》以及《关于贯彻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能引导和保障“村改社区”农民创业活动的有序进行.
3.2.2 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是影响“村改社区”农民创业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金融机构根据政府的行政导向,通过融资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经营方式.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变,根据创业主体的不同,金融支持的内容也发生相应的调整.例如,大学生创业、青年创业、妇女创业、农民创业等的财政扶持基金以及补贴会因为其主体不同而发生变化.
3.2.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农民创业所面临的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地区发展蕴藏着创业潜在发展机会.随着天津市经济中第二、三产业比重的加快发展,农民在非农领域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创业机会.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创业渠道越来越宽,非农产业的大力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农民创业观念的转变,促进农民创业活动.
3.2.4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主要是指由于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影响,区域内人们形成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主流的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等内容,它对农民的创业意愿会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积极的价值观会激发农民的创业精神,推动农民进行创业;而有的传统社会文化会使得农民的创业意识比较淡薄,缺少开拓创新精神,不能把握创业机会,制约了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3.2.5 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
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条件是创业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它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地区创业环境的好坏和创业企业规模的大小.农民创业活动依托于当地城市规划中对“村改社区”的扶持和建设,为农民创业提供和创造了有利的资源环境.一个地区产业的选择和技术的进步都会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条件有关,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大批创业企业群聚,社会生产会自发的集中到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区段.
ISM 模型是美国Warfield 教授为分析复杂系统问题而开发的,是确定某一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对该因素的影响所得到的描述系统各要素之间层次结构的模型(见图4).
图4 ISM 模型流程
本文选取碧溪园社区为研究对象,碧溪园社区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是典型的试点“村改社区”,距离天津市区、机场、港口分别20,25,75 km,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非农化的目标,积极推进“村改居”和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的农村城镇化.
碧溪园社区农民创业的主要形式以个体经营和出租房屋为主,对于创就业方面,社区内部建设居民劳动保障中心,为其提供政府就业政策信息、企业招聘信息等,并且每季度举行一次招聘会;外部建设了富民经济区、华北城、龙湾城、君利农业生态园、天和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经济的发展,吸纳企业入驻,解决农民创就业问题.
本研究的发放问卷数量为230 份,回收问卷215份,其中有效问卷200 份.问卷回收率为93.48%,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96%.本文的样本数据采取四舍五入法换算成百分比.
4.2.1 基本信息
调查样本中男女比例为1 ∶1,年龄基本分布在26~45 岁之间,文化程度分布较均,技能具备完善度为1 ∶1,年收入大部分为5~8 万.
4.2.2 工作情况
受访者的工作状态体现了碧溪园社区农民的创业活动状况,基本以打工为主,创业人数仅占少数,只有16.6%(见图5).在受访者的创业地点选择,上,有83%的人选择在本地进行创业活动,仅少数人选择到外地创业(见图6),说明本地创业具有一定的优势.
受访者的创业原因方面,将近一半的人选择创业的原因是由于就业的压力,而创业的高收入也是农民选择创业的一个主要原因,占了31.1%(见图7).碧溪园社区农民创业的形式主要是以家庭创业为主,占了44%的比重;参加合作社的也很多,占了36%(见图8).
图5 工作状态
图6 创业地点选择
图7 创业原因选择
图8 创业形式选择图
为了方便构建模型,选取指标包括S1创业心理素质、S2创业能力素质、S3政府政策支持、S4金融支持、S5区域经济发展水平、S6社会文化环境、S7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条件.为表述各要素相互间的关系,以“A”代表列所在的元素对行所在的元素有影响,“V”代表行所在的要素对列所在要素有影响,“X”代表要素相互影响,“O”代表要素无影响(见图9).
图9 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4.4.1 邻接矩阵A 建立
设A={aij}n×n,根据以下原则将S1、S2、S3、S4、S5、S6、S7这7 个要素建立邻接矩阵.
当i=j 时,aij=1;当i≠j 时,“V”为aij=1,“A”为aji=1,“O”为aij=aji=0,“X”为aij=aji=1.由此建立了矩阵A.
4.4.2 计算可达矩阵M
设I 为单位矩阵,运用布尔代数运算法则,求解(A+I)P,当(A+I)P=(A+I)P-1时,可得出可达矩阵M.
4.4.3 级数划分
根据可达矩阵M,确定可达集R(Si)、确定先行集Q(Si)和共同集C(Si).其中:可达集R(Si)表示受Si影响的因素集合;先行集Q(Si)表示影响Si的因素集合,当C(Si)与R(Si)相同时,此时的Si即为第一级,随后从可达矩阵中去掉此级所在的行和列,再从余下的矩阵中继续寻找下一级.以此类推,可以确定系统中所有要素的区域划分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级数划分
4.4.4 模型结果分析
因为可达矩阵中的S3、S4、S5所处的行和列对应的元素是一样的,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元素,即保留S3去掉S4、S5;同理保留S1去掉S2得到缩减矩阵,再去掉自身关系,得出骨架矩阵列表.在股价矩阵和层级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绘制出递阶结构模型,如图10 所示.
由图10 可以看出,该模型是一个三级递阶结构模型,级数越高,对农民创业的影响就越深.第一级为S1创业心理、S2创业能力,它们都是影响农民创业的最直接的因素;第二级为S6社会文化、S7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它们是深层次的影响因素;第三级为S3政府政策、S4金融支持、S5区域经济,它们是农民创业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其中第二、三层级都是宏观方面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外部环境因素对“村改社区”农民创业的影响重大,积极改善外部环境条件可以提升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图10 农民创业递阶结构模型
(1)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体系,加强金融财政支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等鼓励政策,鼓励当地农民自主创业,组织相关的科研单位对“村改居”农民创业与就业状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和测算,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适时发布相关信息给有关部门及社会.为解决农民创业社会资本不足这个瓶颈,地方政府应加强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为保证创业融资渠道畅通,政府应该简化融资审批流程,给予信贷倾斜.注重发挥税收政策的指导作用,鼓励企业和“村改社区”创业型农民.政府应设置一系列配套税收优惠政策,例如通过降息、免费、减税等形式,给予特别优惠.为了吸引更多的“村改社区”农民重返“商界”,更多更好地促进当地就业,促进地方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政府绩效的评估范围应把“村改社区”农民创业纳入其中.
(2)创新社会文化,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对于“村改社区”的农民来说,通过创业教育培训,去除会使农民创业意识薄弱的传统社会文化,把握创业机会,开拓创新精神,发扬积极的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会使农民的创业积极性提高.在基础设施方面,应强调信息的重要性.为了助推“村改社区”农民创业,让创业农民及时获得有用信息,掌握多元灵活的信息路径,应为“村改社区”创业的农民打开“互联网+”战略,为诸多电商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而不断完善创业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互联网平台.
(3)树立创业信心,提高创业能力.针对“村改社区”农民创业心理素质以及能力方面,应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让农民具有明确的创业目标,或者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在众多的创业目标中,选择更具适宜性的创业项目.结合国家对农民创业的政策支持,结合对“村改社区”农民创业条件的分析,通过树立“村改社区”农民创业信心,使“村改社区”农民能够基于天津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尽快确定创业目标与项目,使创业实践更为顺畅、更具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