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芽
[摘要]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专业创作与实践、思政课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等方面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关键词]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8-006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29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和普通高校一起担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按照国家高考政策,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分普通类(大多省份又分文科和理科)、艺术类、体育类。本研究中“高职艺术生”是指按艺术类招生类别录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既要遵循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普遍规律,又要从高职艺术生个性特点、所处文化氛围、所学专业教学内容与实践形式等出发,寻求特殊规律,发挥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引导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建设与维护意识形态领导权。但是,通过文献检索发现,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可专门针对高职艺术生的尚没有,因此我们立项开展了相关研究,力争从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现状调研出发,准确把握当前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提升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提供参考。
一、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为了解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实际,我们面向浙江省近10家高职院校500名艺术生发放了调研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48份,同时访谈了50名高职艺术生。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都十分清晰地意识到当前高等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都对高职生意识形态工作积极部署和落实,建设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营造理论氛围,促进师生意识形态素质提高。但是,总体来说,受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分化、多元文化冲击等影响,当前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偏差,归纳如下:
(一)高职艺术生专业创作与实践中对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往往不够,意识形态工作感染力不足。有关艺术教育的分类方法很多,比较受公认的是“四分法”:强调艺术实践中技术训练的艺术教育,强调艺术史系统教育的艺术教育,强调艺术评价、欣赏和理解的艺术教育,强调艺术教学法的艺术教育。这四种类型的艺术教育各有培养目标和侧重点,但都少不了艺术创作与实践,并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高职艺术教育,同样少不了艺术创作与实践。但由于处在求知状态的高职艺术生的思想意识与专业素养尚未完全养成,还未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艺术观,一旦接触到表现艺术张力、人性解放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及相关艺术流派,难免会受到辨别力缺失影响,往往在艺术创作与实践中受盲目追求绝对个人自由思想解放等思想意识,甚至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忽视审美表达力、审美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导向,对主流意识形态表现普遍不够。而究其根源在于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感染力不足,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尚待加强。
(二)高职艺术生对思政理论学习的兴趣不浓,意识形态工作鲜活度不高。就外在特征而言,意识形态总是表现为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主义化”色彩浓厚的理论体系,表现为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一系列概念、推理和判断。因此,意识形态相对来说总是很抽象,理论化特征比较明显。但是,由于艺术类招生机制偏重专业分数,导致高职艺术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且由于艺术创作与实践过程中个性张扬和情感表达的需要,高职艺术生往往感性重于理性,这些都与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化、抽象化特征反差巨大。高职艺术生对具备较高文化基础要求和以理性思维为主的思政理论的学习兴趣一般不浓。很多时候,思政课程往往脱离专业实际,容易照本宣科,就思想教育而思想教育,不能对典型的社会热点和艺术专业现象针对性讲解,高职艺术生不愿听也听不懂。总之,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鲜活度不高,整体不受欢迎。
(三)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往往缺失思想政治元素,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与专业教育的融入度不够。艺术类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于不同教育范畴,如果能够有效联动,可以起到平行推进思想政治育人和专业能力提升的双重效果;如果不能有效联动,则很容易“两张皮”,难以形成合力。调查表明高职艺术生专业课程学习与思想政治学习双向互动不足,专业课程受重视程度较高,但主要就艺术而论艺术,思想教育并未融入专业教授;在引导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容易趋向自由表达和主观能动,并未真正发挥艺术创作和艺术成果的育人功能。一句话,目前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还比较“孤立”,未能很好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四)在全媒体话语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当下,仍然以传统方式方法为主的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吸引力不强。“全媒体”这一当代社会媒介变革的最新产物,彻底改变了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产生了巨大冲击,也为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一时代的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成长,是信息时代的传播主力军,在以微信、微博、QQ、直播等信息获取传递发布高度便捷的新媒体环境下,标新立异、良莠不齐或未经处理的信息信手拈来,导致一些缺乏传播内容真实性、违背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得以轻松获取和传播,加上对虛拟空间的约束与监管不够,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宣传、引导和管理更具复杂性。另外,传统意识形态工作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教育,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等特征,主要以课堂灌输模式传达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言语表达、方式方法上比較单一,使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有一定距离感。但是,目前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中,虽然新媒体宣传教育使用力度越来越大,但基本仍然以传统方式方法为主,没有摆脱整体呈现内容枯燥、信息更新不及时、缺乏时代感等问题,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着眼点并不能达到学生兴趣点,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吸引力亟待增强。
二、提升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探索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做好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正确认识当前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冲击与挑战,积极提出应对策略,运用有效方式方法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高职艺术生的学习实践中去,不断增强教育实效。
(一)坚定文化自信,在专业创作与实践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文化自信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着密切关联度,坚定文化自信是衡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评价标准之一,也是关键路径之一。坚定文化自信对做好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尤其重要,要教育高职艺术生在专业创作与实践中做足对先进文化内涵的传达,做深对先进文化成果的培育,弘扬主旋律,表现主流意识形态。
(二)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让学生更多地在实践中体悟。根据高职艺术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点,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让师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创新教学话语,通过家常话语言让基本原理转化成基本道理,推动教学“接地气”。强化意识形态实践平台搭建,在学生校内外实践中不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增强学生体悟与感受,不断强化高职艺术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尽可能多地运用“体验式”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提高教育实效性,远比抽象地向学生灌输宏大理论要好得多。
(三)推进“课程思政”,增进意识形态工作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意识形态教育要真正“入脑入心”,必须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专业教师要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既授业又传道,不断创新与改革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挖掘专业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逐步推进“课程思政”,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协同育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把正确的艺术观物化为专业教学内容。强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渠道与手段,在尊重高职艺术生成长规律基础上实现国家政治导向功能,在提升教学吸引力中践行核心价值观,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造就艺术人才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培养德艺双馨的文化传播者。
(四)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发挥意识形态教育线上和线下的合力。在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新媒体迅速崛起的大背景,将之作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主要媒介,科学有效融入意识形态教育。利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工具搭建学校官网,创设有利于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融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开展富有特色的线上思政教育。使用网络论坛等大众化传媒舆论平台,让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创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39.
[2]布超.全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53-55.
[3]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會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4]吴会丽,刘世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状及路径研究[J].前线,2018(10):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