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来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是一个包含各种物理、心理和制度因素的微型社会生态系统,如何管理这个系统,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存在凸显物化、能量不足、相对封闭等问题;变革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理念、明确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价值定位、强化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措施保障,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8-0063-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2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近年来,围绕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学界开展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综观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研究,学界很少将思政课课堂教学作为整体系统进行分析,对思政课课堂也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及管理进行分析,以期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的内容体系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的结构要素
课堂环境通常被认为是学校按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围绕课堂这一特定场所而构建起来的育人环境,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物理、心理及制度因素的总和。高职院校思政课和其他课程一样,主要是通过课堂得以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同样由各种物理因素、心理因素及制度因素构成。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物理因素即物理环境“课堂教学物理环境,是指教学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和物理条件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教学的自然环境、设施环境和时空环境等。”具体来讲,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教室的位置、教室的格局、教室的室内布置”;设施环境主要包括“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一些基本用具,如课桌椅、图书资料、各种电教手段等”;时空环境主要包括“教学时间安排、班级规模、座位编排方式等。”物理要素是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物理环境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意义重大。
高職院校思政课课堂心理因素即心理环境“教师、学生、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班级结构,以及彼此间的互动关系等,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这种课堂上所有成员共同的、稳定的心理特质或倾向,就叫作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心理因素即是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情感情绪等心理特质和状态。优质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提升思政课凝聚力与合作性的基础。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制度因素即制度环境。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均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其行为都要受到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良好的课堂环境必不可少的要用课堂纪律性质的制度环境给予保障。国家法规政策的落实,课堂纪律、课堂组织、课堂秩序方面的规制即是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的制度因素,这些规制的存在,是思政课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开展的保证。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相辅相成、共生共长。物理环境是基础,其为制度和心理环境构建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心理环境是本质,物理环境和制度环境都应围绕心理环境进行构建;制度环境是保障,物理和心理环境的构建及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进行保障。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即是学校和师生为了实现思政课这一共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物理因素、制度因素和心理因素实施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等各项活动的过程。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制度环境管理。
课堂物理环境管理。包括设备管理,主要针对思政课课堂各类设备如电教设备、课桌椅的管理等;课堂教学自然环境管理,主要针对思政课教室的教室布置如室内温度、光线、色彩、墙饰的管理等。课堂教学时空环境管理,主要包括合理安排思政课课堂教学时间、科学编班、编排座次等。
课堂心理环境管理。集中体现在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思政课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倡导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心理环境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制度环境管理。制度是思政课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根本保证,学校和思政课教师都应主动落实国家法规政策,从课堂纪律、课堂组织、课堂秩序等方面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与管理,为思政课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的总体结构
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的结构通常包括课堂环境管理主体、课堂环境管理客体以及课堂环境管理工具三个方面。
课堂环境管理的主体。思政课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环境管理的主要主体。从教师来看,应转变课堂管理理念,改变过去教师说了算的“教师中心"思想,主动转变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来看,要把握和遵循高职生特有的心理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加入到课堂环境管理中。
课堂环境管理的客体。不仅包括物质成分,也包括时间、空间和环境成分。从物的角度看,教学必需的活动场所、教学设备等既为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提供了所需的物质保障基础,也为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发展创造物质条件。从时间、空间和环境成分来看,思政课课堂教学其时、空、环境的“三位一体”很重要,三者的有效配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课堂环境管理的工具。通常包括国家法规政策、学校规章制度和具体管理工具。就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而言,思政课应遵从国家法规政策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就学校规章制度而言,高职院校思政课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加以规约和保障;就管理工具而言,既包括各种可见的实物工具,也包括对学生心理上的劝导和告诫等。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凸显物化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物化主要表现为对物理环境的过分依赖,集中体现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滥用。近年来,高职院校办学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了学习愉悦感。但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现象十分普遍,相对传统教学手段,学生并未获得更为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随机访谈问卷100名学生(有效问卷98份),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让我感到学习更轻松”选项中,选择“非常不符合”的有16人,约占16.32%;选择“比较不符合”的有38人,约占38.77%,只有44人认为“一般符合”。访谈中,有学生说“思政课老师每次上课都用PPT,照本宣科,其实我们自己会看。”有的学生反映“思政课就是看图片看视频,开始很新鲜,久了就无聊。”
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滥用一方面凸显了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的物化倾向,另一方面意味着对课堂人文关怀的旁觑和忽视。思政课教师往往误认为有了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与学便是一件轻松而愉悦的事情。事实上,恰恰相反,过渡倚重信息技术和手段,往往导致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疏离,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學,忽视学生的反应和课堂的秩序,最终换来的是教师、学生和信息化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割裂。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能量不足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能量不足集中体现在课堂环境管理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要素不足。从师资方面看,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总体职业素养不高,通过对7所高职院校80名专职思政课教师的调研和访谈,结果显示,在师资配备方面,高职院校存在没有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所要求的1:550-6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教师,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所要求的“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相比,差距就更大,学校往往通过行政管理人员兼任思政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在学历结构方面,专科学历5人,占6.25%,本科学历47人,占58.75%,硕士研究生学历26人,占32.5%,博士研究生仅2人,占2.5%。在职称结构方面,副高以上职称占33.91%,讲师占53.34%,助教占12.75%。近三年来,只有18.12%的教师每年发表有1篇以上的思政课教研教改论文。这一定程度上说明高职院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在学历、职称等方面不尽合理,特别是针对思政课教研教改方面的研究十分不够。这无疑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从学生主体来看,高职生基础较差,探索钻研意识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是普遍共识,在学习态度方面,对待专业课程,他们通常能够做到用心学习。但面对思政课时,相当部分的高职生却抱有这样的态度“似乎与就业无关”,“可有可无",甚至“不求高分,但求及格,“60分万岁”等等。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相对封闭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相对封闭主要表现为课堂制度环境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创新。具体来讲,包括:在落实国家法规政策方面,思政课课时不足,高职院校往往因为学制相对较短(3年),专业课程任务繁重,而压缩思政课课时,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调研访谈的7所学校中,有3所学校曾经或者通常未开足64学时;此外,高职院校思政课上课班级通常为2到3个班级,人数规模在100至120人之间,有时候甚至130人以上一起上思政课。这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推行中班教学,倡导中班上课“课堂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人”的要求明显不符。
在学校关于思政课管理制度方面,仅有2所学校“制定有思政课专门规章制度",而“学校是否重视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师普遍反映“学校几乎仅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没有成立思政课改革创新机构”“思政课改革创新相关制度政策缺乏”
三、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变革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的理念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首先要变革管理理念,既要树立起打破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物化倾向,营造动静结合课堂的理念,使课堂从物理课堂向生命课堂延伸,体现出尊重学生个体生命和生活体验,充分释放师生间对话与交流。也要树立起扭转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能量不足,积极创设正能量课堂的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同时还要树立起走出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封闭误区,创新建设开放性课堂的理念,既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思政课的法规政策,又要不断建立健全思政课课堂管理规章制度,创新开展思政课教研教改。
(二)明确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的价值定位
有明确的管理目标是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需从课堂氛围、师生关系环境育人等明确管理目标。
营造优质的课堂氛围。思政课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与学生要有合作意识,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理念,与学生共同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合作学习共同体;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运行规制的构建,坚持把人性化管理作为基本目标,以规制规范课堂运行,进而促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最终营造优质的思政课课堂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思政课课堂教学意义重大,其能够促进思政课课堂教学科学规范及有序进展,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这其中,严防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滥用,关注学生生命个体,合理编制思政课班级规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互助合作,营造互动理解型课堂环境是关键,它是构建思政课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保障渠道。
实现环境育人的教育理想。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其本身蕴含着智慧、知识、力量、意志和技巧,包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体现出个体生命价值。思政课教学中,只有有效“激活”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能真正有助于彼此共同成长。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就是要把各种课堂环境因素充分调动起来,通过挖掘课堂活力,从而激发课堂生长功能。
(三)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环境管理的措施保障
在高职生生源质量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是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課课堂环境管理的主要保障。
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水平。从学校层面讲,要制定相关政策,不仅要加大高素质思政课教师引进力度,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渠道,多形式加强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努力打造一支能够满足学校思政课教学需要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师资队伍;从思政课教师自身来看,首先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了解把握高职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主动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职称结构和学历层次。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思政课教师课程团队建设,改变思政课教师“单打独斗”独立上课的状况,通过组建团队,经常性的研讨交流,倡导共同研究,实现共同提高。
改革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管理制度即是要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管理顶层设计,一方面学校要遵从国家法规政策,对思政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及其现实实现路径做整体规划和构想,这其中,关键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着力改革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构建形成专家、同行、学生等多方参与的课堂评价体系,并积极探索构建社会参与评价机制。在评价手段方面,要注重利用信息化技术如开展网络测评等。最后,注重加强思政课课堂监控也十分重要,既要关注思政课教师教的情况如教学准备、教学态度等,也要关注学生学的情况如课堂参与、课堂纪律等;既要注重学校层面的监控,也要调动二级院系和学生自主监控。
参考文献:
[1]郭成.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53.
[2]陈月茹.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50.
[3]田慧生.教学环境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4]朱毓高.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研究[M].重庆:西南大学,2016.
[5]郭成.试论课堂教学环境及其设计的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6]李自璋.高职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