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伟
[摘要]在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只要有网络和手机,人人都是主播,直播随时随地可以直播。这种大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台,做好事件的直播报道十分重要。地方电视台该如何在融媒体时代突出重围,磨砺“直播”这把利剑呢?本文将对融媒体时代城市电视台如何做好新闻事件直播进行分析,并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 地方电视台 新闻事件 直播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融媒体”,就是运用所有的媒体手段和平台构建一个大的报道体系,信息的源头是多元化的,信息的传播重点也是多元的。在融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如何扩大核心竞争力,借助多媒体融合进行新闻事件直播是必经之路。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借助融媒体扩大传统媒体的优势,守住宣传阵地,另一方面,可打破地方电视台传播范圍的限制,提高综合影响力。
2018年,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在夷桥路封闭改造和西陵二路快速路通车时,进行的融媒体直播,就为其他城市电视台提供了参考。这两条道路,是重要的城市快速路,无论是封闭改造还是通车,都会给市民出行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在夷桥路封闭改造当天,以及西陵二路通车当天,分别进行了两场大型融媒体直播,采用嘉宾访谈与封闭现场记者直击的方式全面解读。
融媒体时代,信息种类和传播渠道呈现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体验方式、审美方式也都在发生变化,可无论如何变化,做好内容始终不变。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想要凭借精品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关键在于从地方出发,采用平民化视角,反映老百姓身边的事,关注老百姓关注的。
1.视角的平民化
所谓报道视角的平民化,也就是说所报道的题材具有贴近性,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同时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报道新闻。在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的“夷桥路封闭改造融媒体直播”中,就把道路封闭改造的报道切割成一个个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小切入点,例如,谈到“夷桥路改造改什么”时,就把这个问题分解为管网铺设、水系治理、居住环境、公园绿化等若干个小切入点,让百姓认识到,道路改造不仅会使出行环境得到提升,更将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改变。
“西陵二路快速路通车融媒体直播”中,则以“小人物”的视角来表现大主题。茶庵村村民李全海给住建部门提交的一封信,让快速路的建设方案得到优化;通过记录普通市民出行的切身体会,展现西陵二路快速路给出行带来的改变……这样既满足了市民的知情权,让直播成为了党和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2.表达形式的平民化
如果说平民化的报道视角,打造的“精品直播内容”的骨架,那么平民化的表达方式,正是构筑“精品直播内容”的“血肉”。首先,镜头语言要体现平民化,“夷桥路封闭改造融媒体直播”中,在讲到其他道路改造后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时,就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的生活,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也采用平视的镜头拍摄。其次,运用讲故事的讲述方式,我国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曾经说过:“作为一种定义,新闻学是一门采集和讲故事的学问”,因而直播中也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人”上,借老百姓的故事,让新闻真正的走进百姓,拉近新闻与观众的距离。
3.语态的平民化
在过去,传统媒体多采用说教式、灌输式的语态,宣教意味浓,传播效果更是有限。可如今,媒体生态环境的改变、受众信息诉求多元化,促使电视新闻语态不得不向渗透式、感召式语态转变,多使用平实化的语言,让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同时尽可能的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讲故事、说新闻。例如,这两场直播中,主持人改变了严肃、刻板的新闻播报方式,语言更“接地气”,同时,也运用了诸多网络热词,比如“点赞”“幸福感”等,顺应受众的语言习惯。
时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在这场与新媒体抢时效的“战役”中,地方电视台不能停留于“早上发生、晚上播发”的常规新闻节目播出状态,对重大实现的报道必须从延时播报转向实时直播。
例如,“夷桥路封闭改造融媒体直播”,就打破了原本的节目固定编排,以新闻事件为主导,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直播的时间和直播长度。同时,直播过程中,采取了“场外+场内”的模式,“场外”由五组记者组成,他们分别位于封闭施工的5个点位,借助4G直播设备,将封路的最新进展、路况,以及施工情况,实时播报。而在“场内”,也就是演播室,来自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两位负责人则会对道路改造的目的、内容、理念进行深入讲解。这样的模式,一方面让直播内容实现横向推进和纵向深入,例如,记者在现场连线中不断更新封路进展时,场内嘉宾则详细介绍了封闭施工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让场内场外实现内容互补,比如,场内嘉宾在访谈中谈到,伴随夷桥路的改造,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将一并完善,其中一组记者则在管网施工的现场进行连线,通过镜头展示和记者讲解,与场内形成互补,让观众对抽象的内容有了具象的认识。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电视台想要牢牢把握住主流话语权,就不得不审视自身的传播优势与特点,必须打破以往重生产轻传播的理念,由单纯的内容生产者向内容的营销者转变,同时,改变以往以传统媒介播发为主的惯例,采用多渠道、多媒体的传播。在两次融媒体直播中,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就成功突破了电视的瓶颈,打破以往广播、电视、网络的宣传壁垒,发挥广电媒体的优势和特色,构建融媒体矩阵,全方位、全覆盖,抢占宣传制高点。
1.前期宣传多管齐下。在直播开始前两天,新媒体端的网站推出挂标宣传,“双微”积极推送预告,而传统媒体端的电视、广播,全天候滚动播出宣传片,并利用宜昌三峡广播电视总台的明星节目——《直播宜昌》、《宜昌新闻》、《三峡夜航》及广播新闻集中宣传,形成舆论场,为直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多媒体传播。当天的直播内容除了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渠道传播外,还在本地网络、手机台同步直播,更是在国家级直播平台——新华社现场云中一并播出,突破了地方电视台传播范围的桎梏,让新闻辐射范围呈现几何式增长。
3.实现在线互动。直播过程中,受众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发表自己的想法、或是想了解的内容,直播中主持人也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回复,这样增强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拉近了距离,让他们成为直播的参与者,凸显受众的主体性,增强了粘合度。
融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地方电视台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深耕内容阵地,提供有价值高水平的新闻事件直播,同时,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广、互动性强等优势,增强节目的影响力,唯有这样才能做出贴近受众的精品,让传统媒体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