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久剑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公共体育服务是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关键点。[1]现阶段公共体育服务高速发展,而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也从基础服务保障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需求越来越差异化和多元化[2],苏州现有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已无法达到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结合居民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现状及成因调查,探寻改进对策,为政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促进苏州市城区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效推动苏州市城区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问卷发放采取实地调查和委托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发放500份,回收481份,回收率96.2%,经过整理和筛选,其中有效问卷463份,有效率96.25%。样本中男性为256名,占比55%,女性人数为207名,占比为45%,样本性别比例适中;调查样本的收入情况中,样本主要集中在中等收入群体;样本年龄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成年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呈现,兼顾了青少年样本和临近退休及老年人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情况。
2.2.1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满意度情况分析
表1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满意度统计表
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苏州市近年来在公共体育场馆及设施的建设方面投入较大,人均拥有公共体育场馆面积也有所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场地设施的规划不合理、更新维修较为缓慢的情况,尤其是在古城区区域,受空间和历史原因影响,公共体育设施的设置问题突出。调查基于场馆数量、开放时间、场馆距离、设置合理性、设施的维护等指标进行,满意度情况如下: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对场地设施总体满意度为63.37%;公共体育场馆数量、开放时间、距离指标满意度较高,满意度分别达到67.38%、61.34%、82.93%;而在场地设置及维护方面满意度相对较低,为52.49%和52.7%。
场地设置及维护方面的“一般”及以下的满意度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对苏州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布局设置及场地设施的维护满意度不高,说明在公共体育场馆的选址科学合理性欠缺,此外,对损坏场地设施的维护修复跟进不及时。
2.2.2 公共体育组织满意度情况分析
体育组织是公共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类体育协会、社团及各类体育俱乐部,苏州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乡镇街道、社区俱乐部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3],有效地推动了苏州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提升,增进了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调查设置了公共体育组织数量、服务人员数量、服务水平及效率等指标,满意度情况如下:
表2 公共体育组织满意度统计表
问卷数据显示,公共体育组织整体满意度为52.19%,整体满意度不高,而在三个指标中,对公共体育组织的数量满意度最低,为39.6%,说明居民对公共体育组织的需求未得到满足,现有公共体育组织数量无法达成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愿景。
2.2.3 公共体育活动满意度情况分析
苏州市在传统品牌活动及国际影响力赛事的举办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活动数量和参与人数也有大幅增长。但以参与人数与苏州市户籍人口来换算,明显参与比例较低,这也反映在居民体育活动的满意度调查方面:
表3 公共体育活动满意度统计表
从问卷数据不难看出,被调查对象对所参与的公共体育活动的数量方面,满意度仅为14.04%,多数居民对苏州市举办公共体育活动的数量认可度比较低,体育活动的参与率较低,而对公共体育活动的种类则较为满意,说明调查样本中参与苏州市组织的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惠及面不够广。
2.2.4 公共体育服务健身指导满意度情况分析
2017年苏州市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超过30人[4],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较大,但从居民对体育健身指导的满意度来看,则差强人意,满意度仅为30.88%,同样,在被调查对象对所居住社区的体育指导员数量的满意度方面,同样满意度较低,仅为33.04%;国民体质监测方面,满意度仅为26.35%,说明居民对健身指导和体质监测的需求与供应仍存在较大差距。
2.2.5 公共体育信息服务满意度情况分析
公共体育信息服务是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科学健身指导和提升体育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苏州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借助“互联网+”手段进行公共体育信息化网络的建设[5],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查从知识传播、活动宣传、媒介使用方面,对居民对公共体育信息服务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具体如下:
根据统计数据,被调查者对公共体育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49.31%,说明居民对苏州市现有公共体育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为中等,满意度并不高。
分析调查问卷涉及的各个指标,可以发现:居民对公共体育场馆的满意度最高,为63.37%,其余依次为公共体育组织52.19%、公共体育信息服务49.31%、公共体育活动35.21%,健身指导和体质监测满意度最低,仅为30.09%;除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满意度较高以外,其余各指标的满意度均为中等和偏低,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现阶段苏州市公共体育服务的水平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
基于满意度调查中体现的问题,建议苏州市政府将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纳入政府工作,出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布局相关规定,强化公共体育政策支持和保障,体育部门加强和其他部门的联动,对规划选址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科学规划;苏州市现有公共体育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体育公益基金,要根据规划和建设需求,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基础场地设施的投入,同时,通过税收、补贴方式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拓宽资金来源。
对已建成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要加强巡检和反馈维护工作力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在场地设施明显处,对场地器材的使用进行详尽说明,借助“互联网+”手段,开发场地设施信息微信、QQ平台,借助智能终端进行使用学习,减少场地设施的损坏率;此外,要建立场地器材的使用和巡检制度,指定专业人员进行场地设施的看管、保洁和维护,发现损坏及时上报处理,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导各类体育组织的成立,有序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定期开展体育组织负责人的业务培训;对从事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政府要在核定后进行税收、场地优惠、员工社保等方面进行扶持,鼓励他们保持公益性,保障组织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6]
建立公共体育服务的公众参与机制,定期沟通公共体育服务的效果,让民众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各个环节,并形成良性互动,实时把握民众的利益诉求,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体现始终坚持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目标,确保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体现。
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创新培养方式和途径,借助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工程,将培养人员的来源拓宽至体育院校在校大学生、体育教师、体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体育组织成员等;其次,要定期对已评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最新的公共体育发展政策、发展方向、技能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公共体育服务[7];此外,要充分调动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政府层面出台政策,采取统一补助、保险补贴、积分兑换服务等方式,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政府要定期对现有各类体育指导单位及网络APP进行监督评价,对指导的方式、内容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保障公共体育健身指导的正确导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政府要在充分宣传的前提下,通过大数据手段进行民众需求和感受的反馈,及时处理和调整宣传方式方法,同时,要加强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对宣传工作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对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平衡,增强信息服务的效能。
要对民众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进行数字化,并借助互联网手段进行服务结构的重新构建和优化,社会媒体要对公共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推广宣传,进一步加大对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的赛事和公共体育赛事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公共体育文化氛围,充分调动民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真正发挥各类媒体在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中的作用,推动苏州市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