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瀚
[摘要]根据2017年国家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建立随机游走模型,对2000~2016年山东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进行趋势预测,重点预测了老人、儿童和劳动适龄人口未来的趋势走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趋势
[中图分类号]C922.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儿童、劳动适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所占的比重,而抚养比则是儿童和老年人占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年龄结构和抚养比蕴含着该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只有老人、小孩和妇女留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增加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难度。本文对山东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问题提供参考。
1山东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和总抚养比的数据分析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选取山东省2000~2016年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数据源于2017年国家统计年鉴)。
1.2数据分析
1.2.1 数据的预处理。根据时间序列模型的原理,首先要对原始数据中的各个类型的数据进行平稳性的分析。通过每年的数据画出时序图,自相关图等来对平稳性进行初步的判断。 如果序列判断出的结果平稳,则可以直接运用ARMA模型进行拟合,如果序列有明显的非平稳性特征,则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并运用ARIMA模型。即可以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适当的变化或者差分运算,将序列转化为平稳序列,接着就可以利用ARMA模型对差分后的平稳序列进行拟合。
1.2.2 总抚养比的预测分析。首先对总抚养比时间序列进行1阶差分运算。一阶差分后的总抚养比序列的数据趋于平稳。 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模型的拟合,此过程采用随机游走模型,并得到以下的拟合结果, 其中X1为总抚养比。见表1。
得出相应的拟合模型,其中X1(-1)的系数为1.008244,t统计量的P值=0。0000<0.05,其中R2=0.830775,说明拟合的效果也比较好。该模型拟合结果为:
通过该模型预测未来五年的总抚养比的趋势,预测的结果如下表2所示。
1.2.3 三个年龄阶段年龄结构分析。在对的数据预处理的阶段,发现 0~14岁的年龄结构和少儿抚养比大致呈现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和他们各自的定义相关,所以会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分析0~14岁的年龄结构时的方法和分析少儿抚养比时间序列的方法一致。对原始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发现它的判定结果适用于随机游走模型,因此运用统计软件,拟合出它的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与原序列的拟合也相对比较好。
分析61岁以上的年龄结构时,发现它与老年抚养比具有相同的趋势,其原因是它们的线性趋势基本是一致。Z1表示61岁以上年龄结构,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其建立随机游走模型:
15~60岁的年龄结构比较特殊,它的原始序列的波动形式大致和总抚养比一致, 但是它的趋势却和总抚养的趋势相反。但是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分析,它的分析和总抚养比的分析方法也是一样。所以15~60岁年龄结构同样是不平稳的数据,需要对其一阶差分,差分后的时间序列呈现的情况依然是平稳且纯随机的。因此,同样需要建立随机游走模型,Z3表示15~60岁年龄结构,所以建立模型的结果为:
预测模型大致和原序列一致。
2 山东省农村老人儿童及劳动适龄人口的趋势分析
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的趋势预测的分析,从总体上感知了山东省农村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巨大的变化。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人口的变化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自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出生率从未停止过下降,老年人口也在不停地增多。在国家意识到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问题时, 便提出了开放的二胎政策, 在这之后,人口出生率的回升,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也得到改善等。但在未来的几年内,相对于总体趋势来说依旧是具有单调性的。分析结果如下。
2.1 少儿的人口要素的比例在宏观上逐年下降,微观上稳定增长
对于少儿抚养比和0~14岁少儿人口的趋势。国家在2013~2014年开始试行二胎政策,到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因为在2013年之后,少儿人口开始出现回升的趋势。尽管人口在大环境下仍然是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上来看,依然具有增长的趋势,并以缓慢的速度增长,原因是人口的增长需要的一定长的时间过程。
2.2 老年的人口要素的比例逐年增长
对老年抚养比变化的趋势,是由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医疗保障和养老政策也得到了提高和改善,同时在农村社区中建立很多强身健体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老人经常运动,锻炼身体,且有病能够及时医治。正是由于这种良好的生活条件,使得农村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变得更长,导致了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
2.3 劳动适龄人口的波动——由逐年增长转为逐年下降
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比例和这个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息息相关。从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基本达到了预期成果。但长时间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原因在于新生嬰儿的出生慢慢减少,有效的劳动力人口会在几年之后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山东省的劳动适龄人口在2005年之后出现颠覆性的转折,开始由原先的增长,变为逐年的下降。表现在儿童和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老龄化人口的增多。
3 造成山东省农村人口结构失衡问题的成因分析
人口问题并非单方面的原因,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它既被个人的传统思想观念所影响,也被国家强制实行的政策影响。又因为存在一个大的生存环境,使得在这个圈子生活的人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环境又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因此,面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和抚养比问题的存在,列出以下几条比较重要的成因。
3.1 农村的生儿防老传统观念影响
少儿抚养比和0~14岁年龄比重呈现出逐年递减,表现在从1990~2009年大致以线性的趋势递减,同时也导致了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一直到2010年之后,少儿抚养比和0~14岁年龄比重才出现明显的稳定和缓慢的增长趋势,也基本可以认为从2010~2016年之间少儿抚养比和0~14岁年龄比重呈现稳定不变的状态,它微小的增长趋势也和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其次就是农村传统的生育观念,认为养育子女为了自己的后半生。所以农村积极响应了国家二胎生育政策的号召,带来了新生婴儿的增长。
3.2 国家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国家的医疗科技水平不断地提升,再加上医疗保险的优惠政策,使老年人的年龄不断的提升,这是老年人口一直增多的原因之一。
3.3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走向
最后,无论是对少儿抚养比, 总抚养比,还是对0~14岁年龄结构比重和15~60岁年龄结构比重的分析。对原序列一阶差分以后,这两组差分后的序列会存在异方差的环境。强烈异方差现象出现了两次,且第一次出现在2000年的时候, 而第二次就出现2010年。通过搜集和调查相关的资料,终于发现,这两处的异方差现象均和国家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在2000年时出现的异方差现象,主要原因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在2000年之前,其主要的措施就是降低妇女的生育水平,从而达到减少人口数量的目的。从时序图上能明显的看出,国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010年出现的异方差,同样也和国家政策相关。国家提出了稳定生育水平的决定,所以在未来几年内,生育水平不会得到提高,反而可能会衰减。所以在2010年时人口又一次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4 山东省改善农村人口结构的对策建议
家庭是社会的支柱,最主要的作用是生产教育,消费功能。青年有效劳动力外出,致使农村家庭完整性缺失,大多家庭以老人儿童为主。生产力方面,农村家庭是一个生产单元,年轻人流失致使生产重担落到了老人身上,导致家庭生产能力下降。在教育方面,父母外出,老人照顾孩子的精力能力有限,文化水平低导致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在消费方面,农村常住人口减少,老人消费能力不足,且勤俭节约。儿童无消费能力造成农村需求不足,不利于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产生的多种问题影响了农村的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需要提出有效策略来解决。
4.1 实行村内经济改革创新
山东省的农村大部分以耕种为主。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由于农耕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收入。所以大部分农村的有效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以获取更高的收入。这就需要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中去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活力。农村会经营懂技术的农民不多且又人口转移,这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具有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引入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吸引发展较好的农民企业家回家乡投资,也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以减少外出人员。山东省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促进山东省农村的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的管理利用,以及提高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公共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
4.2 政府部门积极关注农村老年儿童人口
农村青壮年流出导致了大批儿童和老人留守农村,也对其生活造成困难。因此,应出台有效政策帮助老人和儿童。对儿童应提高教育水平和安全保障,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为其遮风挡雨。对留守老人应完善养老制度,完善农村保障体系,为其健康保驾护航。由于儿童和老人都是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所以应该加强安保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安全的水平。
4.3 “看得见的手”对劳动力转移宏观调控和有效引领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能单方向的转移。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是农村的农业得到了合理且充分的发展,否则是对劳动力资源的变相浪费。政府应鼓励擅长生产和经营的人员投身农村建设,减少外出人口。并通过引进外来高素质人员进行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刘洪银.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8(1).
[2] 張东刚.近代中国总需求变动的宏观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3] 温勇,尹勤.人口统计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
[4] 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2006(8).
[5] 马磊.人口抚养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