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蕾
[摘 要]首先分析了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再根据西安某地区黄土室内试验资料,选定影响黄土自重湿陷性的关键指标,对各因素进行试验分析,为后续确定自重湿陷系数预测模型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土;湿陷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475.3 [文献标识码]A
1 黄土的主要特征
黄土的基本色调为黄色、黄褐色等,其碳酸盐等盐含量较高。黄土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及黏土矿物,粉土颗粒含量较高。微观结构为蜂窝状,干密度较小,呈较松散状态。在天然的剖面上,不具层理,能见垂直节理,有的具有湿陷性。因成因时代、含水量、物理力学性质、应力状态等不同,可将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型黄土和非湿陷型黄土。
2 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因素
(1)成因及时代:一般湿陷性随地层越老反而越弱;
(2)气候:不同地理、气候条件对黄土结构影响作用大于黄土成因。黄土的性能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3)黏粒含量:黄土的湿陷性与黏粒含量基本成反比,黏粒含量少,湿陷性强,当黏粒含量较高时,骨架胶结一般不易被破坏,则湿陷性弱;
(4)可溶盐:黄土中溶盐及难溶盐均制约黄土湿陷的发生;
(5)压缩性及深度:湿陷性与压缩性成正比,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减小;
(6)孔隙比:孔隙比可评价土的紧密程度,湿陷系数与孔隙比基本正相关,湿陷系数随孔隙比增大而增大,黄土湿陷性还与孔隙大小及形态有关;
(7)含水量:含水量是描述土的干湿程度,其变化能使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也能使土的压缩性和稳定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黄土的湿陷性;
(8)干密度:干密度与黄土湿陷性基本呈反相关,干密度越大,土越密实,则湿陷性越弱。
影响黄土湿陷性是综合多个因素集体控制的,黄土的结构为黄土湿陷提供了空间条件;浸水与压力作用为黄土湿陷提供了外在条件。而本文拟对黄土自重湿陷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参考相关文献,结合试验条件,选取五个关键指标对自重湿陷性影响进行分析。
3 黄土自重湿陷性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3.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场地位于西安,场地平坦,属黄土梁洼,在试验场地内开挖探井,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探井1个,开挖深度为25m,取多个原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
3.2 影响因素分析
(1)天然含水量ω对黄土自重湿陷系数δzs的影响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到天然含水量ω与自重湿陷系数δzs的线性关系,拟合方程为:
δzsω=0.002ω+0.064(1)
天然含水量对黄土自重湿陷性影响较明显,不同天然含水量对应不同自重湿陷系数,天然含水量越高,自重湿陷系数反而越小;其次,当天然含水量为23.5%时,此时试验土样的自重湿陷系数均小于0.01,自重湿陷性较弱,故确定自重湿陷系数的预测模型时,应考虑天然含水量影响,当确定其影响权重时,可把含水量23.5%作为界限分区确定影响权重。
(2)干密度ρd对黄土自重湿陷系数δzs的影响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通过拟合,可得干密度ρd与黄土自重湿陷系数δzs的函数表达式为:
δsρd=0.066ρd+0.104(2)
随着黄土干密度的增大,黄土自重湿陷系数反而减小,若当干密度达到1.45g/cm3时,黄土自重湿陷系数小于0.01,黄土自重湿陷性较弱,当干密度增大到1.7g/cm3时,自重湿陷性基本消失。黄土干密度与土体孔隙及含水量有关,在浸水试验中,干密度越大,颗粒间接触越紧密,土体在浸水时越难产生错动,自重湿陷变形量小。
(3)饱和度Sr对黄土自重湿陷系数δzs的影响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可得自重湿陷系数与饱和度的拟合曲线表达式为:
δzsSr=0.556exp(-0.045Sr)(3)
自重湿陷系数受土体饱和度的影响比较显著,土体的饱和度越高,黄土自重湿陷性反而越弱,二者关系近似符合呈指数函数。当Sr≤48%时,土体的自重系数湿陷大于0.01,且最大能达到0.05左右,这一阶段黄土自重湿陷性较强,当Sr≤48%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均小于0.01,由此表明黃土自重湿陷性很弱,当Sr>78%时,自重湿陷系数基本为零,土体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具有湿陷性。
4 结论
通过室内试验,主要分析了西安市某地区黄土自重湿陷系数与物理指标天然含水量、干密度、饱和度间的关系。对各因素进行试验分析,为后续确定自重湿陷系数预测模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韩庆.西安地铁一号线黄土湿陷性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3] 王小军,米维军,等.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地基湿陷性现场浸水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12(01).
[4] 李晋,谢永利,冯忠居.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合理桩长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