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 要】纪录片《第三极》作为新时代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新标杆,展现了新时代的創作水准。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高原的那一份纯净的情感。本文通过分析其叙事特征,找寻《第三极》中的叙事方式。
【关键词】民族题材纪录片;叙事;《第三极》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105-01
叙事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就是讲好故事的根本,对于纪录片是否有叙事,此前还存在着一些争议。法国的电影叙事学家诺斯特明确地指出,仅记录过程是不能成为叙述的,还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修饰时间,例如删略时间、采取倒叙的手法、重新安排时间等等①。而这一对叙事的界定直接否定了纪录片具有叙事的特性和功能。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罗兰·巴尔特并不赞成,而是对此提出反对。他认为对于叙事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和意义性,就像人们的语言一样,只要是在讲述着什么就是叙事,只要是由信息的交流的就是叙事。对于这一观念,我表示十分的认同,在叙事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要求,影片中语言的讲述可以是一种叙事,摄像机记录下的内容情节也可以是一种叙事。不需要明确使用时间的颠倒和情节的炫技来向世人表示“这才是叙事”。
一、纪录片叙事的情节
纪录片除去最主要的真实的特点外,还有这不完整情节的叙事特点。这一特点也是纪录片主体特点“真实”而引发出的特点之一。对于情节在影视中作为影视的灵魂所在,怎么样的情节,引发或激化怎样的矛盾,从而推动故事向高潮发展。但在纪录片中情节转化为事件,制作者需要解决的内容是这一事件的发生纪录,而不是纠其原因,为受众展示整个过程的前因后果。例如本片《第三极》中的一个事件,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制组偶遇了遭受狼群袭击的牧民,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与牧民在一起取暖聊天,听他们讲述羊群是如何遭受袭击的,之后的画面还展示了被咬断脖子的羊和割下的羊肉。但是在这一情节中,我们不能完整地看到羊群是如何遭受的袭击,羊群的惨状和牧民的损失,只能靠旁白和采访来补充。在纪录片中我们始终没有方式重现真实的的场面,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某些纪录片可以使用一些“历史重现”的影像方式,在这其中添加了更多表演的成分。并不能代替真实和取代真实。事情发生额那一刻,不可能再被真实的重现。
二、纪录片叙事的线索
在纪录片的摄制过程中,叙事的角度可选择多角度,在叙事的条线中选择多种线索并行的特色。纪录片的叙事为了更真实的体现故事的发生和特点,所有的特点都在尊重现实的前提下,为了更加真实的展现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往往多角度多线索的叙事会更加精彩。在故事片中,我们往往也可以看到多线索的叙事,但是线索始终会回归于某一主题,为某一主线索做服务。纪录片为了提供更多真实的情节和画面,可以进行多条线索的独立发展。例如在《第三极》中,走进陈塘,为了展现当地人真实的生活,为真实而服务,让纪实更加丰满,摄制组不仅仅选择了这里鸡爪谷的种植与采摘,还选择了更具有看点的悬崖蜂的蜂巢采摘,劳累后的温泉浴等情节进行拍摄。让人们对于这一地区人们生活的现状更加深入和理解。多角度的展现,并且不为某一主题而服务,这是纪录片尊重事实特有的特点之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中,我们发现这部以美食作为主题的纪录片,在叙事的过程中,也有着多条不同层次的线索。例如亲情、乡情、家国情怀等等感情线索,由故事引出美食,由美食深入主题。多线索的纪录片在创作的过程中,内容更加丰富,趣味性也由此上升。摒弃了什么主题就讲什么的方式,开展多条线路的线索铺垫,让纪录片的叙事更加丰富,人物更加丰满。
三、纪录片叙事的哲理趋势
目前纪录片的发展呈上升的趋势,纪录片以真实作为界限,与其他影视作品做以区分。虽然缺少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表演的艺术,和矛盾激化的精彩展现,但纪录片所带给人们的正是一种独有的思考方式。例如纪录片《第三极》带人们真实地走进雪域高原,在观赏纪录片后,人们对于高原的美景有了生态美的感悟,对于纪录片中朴实的劳动人民有着赞美的感悟,对这一纯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地感情有着崇敬的感悟。这一切都来自于“真实”带给人的态度,看一部真实的作品,留下一份真实的感悟。在很多优秀的纪录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特点,例如《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创世纪的优秀作品,比其以往的纪录国家发展的纪录片,更多展现了一种民族特有的情怀——爱国情怀。在整部纪录片的观看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国家发展的伟大复兴的征途之路,也在一个个故事中感慨万千,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速度之快,实力之强。这种具有高级的哲理叙事的纪录片正是目前纪录片发展的又一大特点,摒弃之前对于纪录片的刻板印象,纪录片给人的不仅仅有真实的纪录,还有着发人深思的哲理在其中。
《第三极》全篇以六集故事的叙事方式向人们展现了雪域高原别样的风情风貌。细致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了创作者的用心之处,一部好的纪录片会给人带来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注释:
①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