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台戏曲表演中韵律体现

2019-09-01 12:31张宇
神州·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戏曲表演韵律美学

摘要:在我们欣赏戏曲表演时,会被曲折情节和华丽的形式美所吸引。但很快会发现,那婉转多变的唱腔、字字珠玑的“白口”和细腻传神的表演中,有一种可见而不易言的“精灵”将我们牵制。它,就是戏曲表演艺术的“韵律”。

关键词:戏曲表演;韵律;美学;节奏性

一、戏曲表演中的韵律

“韵律”一词,原指声韵、音韵。是诗词歌赋中的表现格式和押韵关系,后逐渐被人们引申到作品内容的意蕴和形式上,作为艺术创作的审美标准内容。戏曲表演中的韵律,是表现它内在品质所反映出的“个性与情调”,是它全部艺术形式反映在表演风格中的特殊形式的具体显现。戏曲表演艺术,从它对手势、脚位、唱、念训练开始,就已严格遵循了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体系和民族、传统的审美原则。从腰部中轴到神经末梢感觉运动的总体控制,就构成了它表现戏曲艺术自身韵律奇异的血脉流动,使之成为世界艺苑中具有独特韵律美的戏曲表演艺术。

二、“韵律”与美学

“韵律”这一美学范畴,在不同艺术门类,有它独特的价值。即使同一文化形态,处于不同时代与客观氛围,也有截然不同的解释。戏曲表演中的韵律与戏曲唱念中的韵味一样,是独特风格的表现方式,是蕴藉在戏曲规律中的美学追求,它构成了表演、动作以及特殊体验的总体把握。如果说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节奏性是支撑戏曲艺术的四根支柱,那么韵律就是用以区别其它姊妹艺术的显著的内装潢。从韵律出发,发展、升华到更宽泛的艺术风格,才是其它姊妹艺术无法替代的。我国传统美学追求的“自然之道”在戏曲表演中的反映,只不过是两种线性,即“圆形”和“S 形”线性。这两种线性,给人物的行动、演员的表演、情感的抒发提供了无规定性、无限性,和驰骋的天地。圆形线和 S 形线的性质已渗透到戏曲表演四功五法的各个方面,舞台调度的上、下场,进、出门,趟马、二龙出水等,武打中大刀枪、小快枪,各种刀、枪、剑、戟的下场花等等都弥漫着这两种线性的意识。表演上更是如此,欲左先右、欲前先后,还有数不清的云手、山膀、手法、脚步,更是恪守这种线性的流动,由此产生了无动不舞,逢必圆、必弯的审美意识。

三、“韵律”与戏曲表演动作

找到了戏曲表演的动势,是否就掌握了“韵律”这个范畴的全部,从动势和对表演中两种线性的把握,是否就探寻到韵律美的真谛,不是,这仅仅找到了一个出发点,继续探索下去才是保证这两种线性的千变万化,也不会偏离“韵律”美轨道的根本。中国戏曲的“四性”原则,就像一把尺子给我们“丈量”出戏曲艺术反映生活的距离和角度。它在仰观、俯察,时空自由的坐标上,对生活中的一切行为进行夸张和放大,所以动势的作用也就相应地增大。动势,是演员身上神经末梢的那个部位,是因情而异、因人而变、因动而移的。在戏曲表演上,只允许一个端点发生主要作用,它在表演中的变换、移位不是没有规律的,但也并非每每有章可循。动势之间的关联、制约和感觉流动,造就了戏曲艺术带有特殊性的韵律。表现在舞台上无论是生、旦、净、丑的圆形线动势,还是 S 形线走向,所表达的一举一动,都是以腰部中轴为力的发源,去达到动势的完成。在内容上是依赖情感、情景和矛盾冲突的,从而保证这条线行动的充实、有机,达到有规律的连贯。因此把它称作由动源到动端的感觉,有无这个感觉,在表演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戏曲表演中的这种感觉似乎只可意会,而稍加分析也就不难理解。刚学“拉山膀”的学生,要求肩不能僵、手不可松。若要达到这种准确、适度的把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必须经过实践,反复地捕捉这种感觉(即通过有意识训练而达到下意识运用),调动从动源到动端的无数变化、流动着的感觉。至此,得到了戏曲艺术对两种线形的追求,动势在表演里的作用,从动源到动端的感觉,它们的融会贯通、交替显现组成了戏曲表演韵律美的重要基础。如把这三方面看做是韵律美的线形流动,那么戏曲表演手法中的“亮相”,就是在这种流程中闪现的一个个的光点。它揭示出武将得胜后的精神风貌;宣泄了官僚、贵族的威严气度;描撰了文人墨客的书卷雅致;表现了市井民众的乐观态度等等,戏曲表演的韵律美又依赖于亮相,显示出人物独特个性和角色精神世界的强烈外化。

四、“韵律”与节奏性

戏曲艺术“四性”原则之一的節奏性,不仅是审美主体耳中的音响,更是戏曲表演艺术韵律美的灵魂。它体现在节奏与表演同一性和逆反对应性上,反映在如何运用节奏即兴处理的表演之中。戏曲演员在舞台创作中,随着节奏的急、徐、快、慢,或者节奏依傍着表演的温、火、平、拖,产生出那种和谐、均衡的美感,是组成韵律美的主要方面,由音乐旋律与动作韵律融成一种达到观众预想的效果,合拍于主、客体的内心节奏,给人以视、听统一的愉悦。这种把客观节奏与主观节奏合一,乐队节奏与表演节奏的同化,在戏曲演唱中比比皆是,因而这种同一性是酿成韵律美的主导。再有表现在自报家门时舒缓的念,在武打中双方对阵的枪架子等都是这种同一性的表现。在动作与节奏的逆反对应性方面,戏曲表演中虽然量上不如前者,但在形成它特点的质上却尤为突出。这种“逆反对应”在四功、五法各种艺术手段中都可见到,因而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具体说,在表演上往往节奏是快的,而动作却是慢的,或者节奏慢,动作又成组的快速“堆砌”。这种差异中求对应产生的效果,酿成了戏曲表演的特殊韵律。无论是搬花、踢腿,还是亮相,一整套程式动作演来要稳中求狠、美中求帅,透出阳刚气质。这种表演的慢与节奏的快是存在逆反性的,这仅是一种现象。穿透这种现象看本质,又是对应的,这就是心理节奏。往往节节紧催的锣鼓是打在情意和情境之上的,所以它是以逆反求对应的。两者同中求异、异中存同的内在统一,成就了戏曲表演艺术的韵律美。

作者简介:张宇(1990.12-)女,安徽亳州人,亳州市文化旅游公司在职研究生,工作方向:小型文学剧本创作,旅游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戏曲表演韵律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