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阳
嘿!小伙伴们,猫哥最近去参加科学达人们的“烧脑大战”——2019年广州市中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了!
猫哥甩几个现场的问题考考你们:土壤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微生物是什么?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在哪里?一艘宇宙飞船关闭发动机后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飞船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你能用一张A4纸把自己围起来吗?广州又称“羊城”,它指的是几只羊呢?都能回答上的同学请举个爪!
这些问题难不倒来自广州的800名中小学参赛者,他们齐聚广东科学中心,一场科学的针锋较量正在进行……我们一起看看前方记者发回的报道。
2019年广州市中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决赛于4月20日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来自广州的800多名中小学生现场竞答科普知识,上演了一场精彩激烈的“头脑风暴”。经过激烈的现场角逐,大赛最后诞生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50名。
本次大赛由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广州科普联盟联合承办,广州市各区教育局共同协办。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出版有限公司与广东广播电视台现代教育频道为本次大赛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
本次大赛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共有1万余名学生参加网络初赛,同时有2万余名学生参加各区推荐赛。最后选拔出800名中小学生参加广东科学中心现场决赛。
4月20日上午,决赛学生在广东科学中心进行笔试环节。在看似安静的答题现场,学生们争分夺秒的在题海中奋战。据介绍,大赛题库涵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环境保护、新能源等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领域。考验着学生们的知识积累和科学素养,以及推理、逻辑、分析能力,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到学习,从学习到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4月20日下午,大赛根据上午笔试成绩排名,从800名学生中,选出100名学生参加现场答题环节。
现场答题环节精彩纷呈,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不断得到院士专家们的点赞。实操题环节,当主持人抛出问题“如何用一张A4纸,将自己围起来”时,场上同学迅速按下抢答按键,都想来大胆尝试。最终,一名女同学在90秒内,成功地将方形A4纸剪成一个大圆圈,将自己围了起来。她还继续挑战用剪好的大圆圈,将主持人围起来,这一非常有意思的互动让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当同学们分数相同而晋级名额有限时,快问快答环节成为同学们打开晋级之门的“最后一把钥匙”。在仅有的一分多钟内,同学们快速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知识点涵盖航天科技、人文地理、食品安全、生活常识等,充分考验藿同学们的知识面和临场反应能力。
来自白云区同和中学的陈明哲,从小学开始,就对科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比賽,他从2万多名学生参加的各区推荐赛中“突围而出”。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本次现场答题环节由网络直播和电视录制同时进行,并将于5月份在广东电视台现代教育频道以科普知识竞答节目进行播出。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何质彬、中山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冯国灿,广东省科学院研究员李宏荣担任总决赛评委团,为现场的同学们分析比赛题目,普及科学知识。
何质彬院士赛后点评表示:“本次活动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科普展示和学习的平台,不仅考验选手的科学知识积累,也考验选手临场动手实操能力,引领更多年轻人学习科学、热爱科学、探究科学。”他希望,参赛学生们能从基础科学知识积累开始,一步步走上前沿科学的探究之路,为我国科技创新贡献新力量。
LINK
广东科学中心
广东科学中心坐落于广州大学城,是广东省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大型综合性科普场馆。广东科学中心具有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普旅游四大功能,是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广东省科技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广州市的城市名片。
何质彬
何质彬院士是我国知名的航天专家,196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在航天科技相关领域取得卓越成绩,是中国航天梦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践行者。
猫哥全程参与了本次大赛,我从同学们的身上,看到了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丰富的知识积累。相信经过本次大赛,同学们能更为深刻地理解“科学使人求真”。良好的科学素养能让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和角度去看待问题,使我们站得高却“不畏浮云遮望眼”。
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热爱科学的小伙伴,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闪着光的科学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