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剧“鬼魂”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作用

2019-08-31 07:02郭亦洁
中文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鬼魂任务

郭亦洁

摘 要:音乐剧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对于整台音乐剧的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鬼魂”形象作为一种最早出现在西方经典戏剧中的古老人物塑造手法,在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本文以德语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为例,探究音乐剧“鬼魂”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得到其有直观化表现剧情矛盾,丰满人物形象塑造,增强舞台感染力和表现力等作用的结论,并期待这种艺术形式为音乐剧带来更多的可能与惊喜。

关键词:音乐剧 任务 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J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8-0-02

“鬼魂”,是一种最早出现在西方经典戏剧中的古老人物塑造手法。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与音乐剧当前时间线不符合的,独立于主线剧情之外,却与剧情或者人物有关联的角色。“鬼魂”形象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中,形式为人物进入冥府后鬼魂才能出场。后来,鬼魂形象逐渐在人间生活场景中出现。在埃斯库罗斯的《报仇神》中,刚刚被儿子杀死的克吕泰莫斯以“鬼魂”的人物形式预言阿伽门农一家将要遭受灾祸,这部作品开启了西方戏剧鬼魂形象的先河。

音乐剧作为一种年轻的艺术形式,也在“鬼魂”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中有一些尝试。经典德语音乐剧《Rebecca》中的黑衣人,《人鬼情未了》中的鬼影,以及《摇滚莫扎特》中的小莫扎特等,都有“鬼魂”人物形象塑造的应用。德语版《摇滚莫扎特》是一部于1999年在维也纳首演的新兴音乐剧,主要了讲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莫扎特从少年时期到去世之前的生活故事。值得关注的是,这部音乐剧运用了在德国音乐剧多次出现的一种人物塑造手法——“鬼魂”。这部音乐剧的主人公是成年的莫扎特,然而“鬼魂”小莫扎特却屡屡与成年莫扎特一同出现,两人在剧中甚至发生了多次互动与冲突,联系紧密,令人震撼。本文将以2015年维也纳复排版本的德语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探究音乐剧“鬼魂”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一、“鬼魂”小莫扎特形象的定型

在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中,第一次出场的小莫扎特是正常的音乐剧故事主人公。该片段中,父亲带着小莫扎特舟车劳顿来到皇宫参加巡演,却只得到了女皇陛下小儿子的一件旧衣服作为赏赐。父亲与男爵夫人交谈难掩对此不满,然而男爵夫人则回应莫扎特父亲不要对孩子揠苗助长。与此同时,小莫扎特完全将他们的交谈置之度外,他投入地沉迷于一个音乐盒,这个音乐盒也是与此后小莫扎特的“鬼魂”形象一同出现的重要意象之一。

随后,男爵夫人作为小莫扎特的人生导师与精神伙伴,亲手为他披上了女皇赠送的衣服,并戴上了当时只有音乐家才能佩戴的假发。至此,小莫扎特的“鬼魂”形象已经定格——身穿女王赐予的旧衣服,头戴音乐家假发,并随时携带着小音乐盒和一沓厚厚的乐谱。

二、“鬼魂”小莫扎特形象数次出现的作用及深层含义分析

1.丰满人物形象塑造

在《Die Wunder sind vorüber》(《奇迹结束了》)唱段中,小莫扎特第一次作为“鬼魂”形象,与成年莫扎特一同出现在舞台。乐曲中,成人莫扎特的手里拿着乐谱和钱袋,他本应按照父亲的要求去给亲王写谱子,但又想与朋友们一道去赌钱。“鬼魂”小莫扎特此时出现,他一把抢走了成人莫扎特手中的谱子,于是成人莫扎特兴高采烈地赌钱去了。在父亲因为此事与成人莫扎特争吵时,“鬼魂”小莫扎特拿着抢来的乐谱默默地写着,音乐盒在他身旁发着光。

该唱段“鬼魂”小莫扎特与成人莫扎特的互动,表达了莫扎特反抗父亲所代表的压迫过去,非常直观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特点,起到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时,这种手法还清晰地体现出莫扎特从幼年到成年的价值观变化,具有强烈地视觉冲击力。

2.增强舞台感染力和表现力

“鬼魂”小莫扎特与成人莫扎特的第二次同台在经典唱段《Ich bin Musik》(《我就是音乐》)中。该唱段为莫扎特的内心独白,表现方式为成人莫扎特向“鬼魂”小莫扎特傾诉内心想法。他一方面表达着自己的自信心态及对未来的乐观期待,这种自信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小莫扎特的天才光环。然而另一方面,小莫扎特也是成人莫扎特内心深处的心结和矛盾根源,正是因为幼年小莫扎特的天才光环使得所有人对莫扎特寄予厚望,他一直被要求去写他并不喜欢的曲子,讨好他不喜欢的人。

该段落使用“鬼魂”小莫扎特的人物塑造手法,极大增强了音乐剧的舞台感染力和表现力。正因为“鬼魂”小莫扎特形象的存在,成人莫扎特内心的挣扎变为了两个人的具象动作,将莫扎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直观地通过视觉体现。同时,这种处理也能引发观众共鸣,并且对成年莫扎特这一形象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3.直观化表现剧情矛盾,增强戏剧效果

在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中,最精彩的唱段《Wie Wird Man Seinen Schatten Los?》(《你要如何逃离自己的阴影?》),也出现了“鬼魂”小莫扎特的身影。唱段伊始,成人莫扎特平静地叙述着自己的郁郁不得志,“鬼魂”小莫扎特则在一边默默写着曲谱。随后两人发生了该唱段的第一次互动——成人莫扎特情绪逐渐失控,他边质问“人为什么不能活出自己?”边抢走“鬼魂”小莫扎特的谱子,小莫扎特愤怒地向成人莫扎特讨要。两人的第二次互动是在“鬼魂”小莫扎特谱曲时绞尽脑汁却仍文思枯竭时,他猛然抓住成人莫扎特的手臂,将羽毛笔刺向成人莫扎特的动脉,沾着他的鲜血谱曲。最后,在莫扎特的嘶吼中,两人一起消失在了迷雾中。

“鬼魂”人物塑造手法在这一唱段中,丰富了整个舞台的时空感,两条原本在不同时空平行发展的情节线产生交互,并发生强烈碰撞。这种舞台表现的时空错位让整个音乐剧的故事性及人物塑造更加丰满立体,并极具震撼力。成人莫扎特在该唱段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感觉有人在看着我,那是一个小孩的身影,他尾随着我,总有一天要将我吞噬。”这段话真实反映了成人莫扎特的心理活动,自己的童年天才小莫扎特的存在对他来说是一种巨大压力,幼时的光环让成人的他在灵感枯竭时产生献血被榨干的深重痛苦,这种无助通过“鬼魂”小莫扎特蘸着成人莫扎特的献血向观众直观展现。舞台上“鬼魂”小莫扎特的存在,让观众时刻感受得到成人莫扎特为了成为和延续幼年的自己,心中无限的苦楚和迷茫,堪称精妙。

4.“鬼魂”形象的深层含义

“鬼魂”小莫扎特的舞台人物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和提示幼年莫扎特的天赋异禀和无与伦比的光环。莫扎特幼时具备的令人惊叹折服的音乐天赋,预兆了成人莫扎特生活的巨大阴影和压力,而后来成人莫扎特自身许多的故事情节冲突都与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是暗示莫扎特在童年时遭受的创伤,“鬼魂”小莫扎特身影的出現时刻伴随着音乐盒和厚厚的乐谱,并无时无刻不在创作音乐,这实际上是对成人莫扎特幼年所遭受创伤的一种暗示。例如小莫扎特第一次出场为皇宫贵族们表演的片段中,他的父亲在他表演完后又用布蒙住了他的眼睛,要求小莫扎特为宾客们表演盲弹,小莫扎特累得弹了几个音符就睡倒在钢琴上了。被迫用不喜欢的方式疲惫地弹奏着不喜欢的乐曲,这预示了他从此开始的不幸人生。弗洛伊德提出的童年创伤理论认为,童年的创伤会使发育中的儿童在此后停留在受到创伤的时期。剧中的莫扎特在长大后沉迷于赌博,并且急切的希望在音乐上寻找自由,很可能就是因为他的童年创伤。

莫扎特面临和遭受的一切苦难,归根结底都有着小莫扎特的原因。“鬼魂”小莫扎特形象的塑造手法,代表着冲突的具象化,在创造和增强直观地舞台感染力背后,更有着多维度的深层意义。

三、“鬼魂”小莫扎特形象的作用总结

综合来看,“鬼魂”人物塑造手法在《摇滚莫扎特》中有三方面意义:一是直观化表现剧情矛盾。主人公与“鬼魂”形象的冲突直观表现出剧情的矛盾点,将原本晦涩的冲突情节内容直观表达,尤其是不同时空的交错、互动处理,将处于两条平行线的故事情节进行交互加工,利于观众理解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处理高度。二是丰满人物形象塑造。《摇滚莫扎特》中,“鬼魂”形象与主人公关系联系密切,两者是不同年龄的同一人物。他们的互动直观反映主人公的人生变化,起到了对比和呼应的作用,补充了剧情的发展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情绪,使得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更加丰满立体。三是增强舞台感染力和表现力,烘托舞台氛围。“鬼魂”与主人公同时存在于舞台,两者在剧中发生的碰撞和互动,具有强烈的舞台震撼力和视觉冲击,成功地烘托故事氛围,引人入胜。

从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中,已经窥见“鬼魂”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对于一部音乐剧的诸多好处。这种古老而新奇的方式无疑可以为一部音乐剧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它更加独特而富有魅力。我们期待这种手法的传承和创新,为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带来更多的可能与惊喜。

注释

王珏.简论西方戏剧中鬼魂形象的演变[J].戏剧文学,2009(11):71-74.

参考文献

[1]陈煜.音乐剧中舞蹈动作与人物塑造的关系[J].艺术研究,2018(04):46-47.

[2]冯珮珺.无问朝夕纵情生活的摇滚青年——法国音乐剧《摇滚莫扎特》[J].歌剧,2018(03):64-68.

[3]马振宇,沈思慧.西方音乐剧表演过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10):183.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鬼魂任务
鬼魂的作用:评《唱啊,曝尸鬼,唱》
鬼魂岭的秘密
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