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艳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8-0-01
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为了将基层党建与思政育人有效结合,结合建筑院校特色,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成立了首个辅导员工作室——尔雅传统文化工作室积极打造“传承发展”工程,即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为主要切入点,聚焦学生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先进做法,展示学院在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方面的生动实践,积极营造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的浓厚氛围,为学院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建设不断汇聚红色引擎的磅礴能量。
二、基本情况
尔雅传统文化工作室2015年筹建,2017年3月正式成立。结合我院高职学生特点和“四位一体”文化建设体系,专注于传统礼仪和茶艺的研究与传播,不仅得到了学院党委的肯定,也得到了中国孔子基金会、济南市文联的大力支持。
工作室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学院学生工作處部署,在学院团委、学生科、各教学系选拔优秀党员老师负责组建运营,工作室现有教师成员13人,负责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线辅导员老师为8人,全部为中共党员。为将思政育人与文化育人落到实处,2016年9月,工作室在建筑经济管理系下设隶属学生社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系学生党支部负责全面指导工作,该中心现有学生成员47人,5人为学生党员,23人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绝大多数成员在院、系学生会和班级担任重要学生干部。
三、具体做法
工作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把提升政治素养、加强道德修养、锤炼诚信品质放在首位,培养有理想、讲党性、重品行、守纪律、知荣辱的先进学生党员。
以学生社团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传承发展”系列文化项目为载体,以传统古礼为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1.开辟党性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建设良性互动的新途径
1.1深挖传统节日文化精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制定专属节日活动,通过对传统节日礼仪的复原和演示,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和民俗的理解。比如,端午节祭祀屈原、清明节祭革命烈士等,传承爱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让学生们在过节的同时就能感受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1.2以学生大赛为依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每年选拔和培训学生参加全国传统礼仪大赛和山东省传统茶艺技能比赛,通过赛项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信念,打造他们为校争光、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更能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实际行动中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017年6月至今,工作室老师指导学生先后在山东省第十五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传统礼仪大赛和传统茶艺比赛、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获奖。
1.3开展公益品牌服务,加强道德品行教育
定期到兄弟院校、社区、孔子学堂、社会企业单位等交流学习,并进行传统礼仪文化展演与公益服务,通过汉服展示、汉礼演绎、茶艺表演、吟诵经典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并熟悉传统文化,带动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并能渗透影响学生的审美情操,加强道德品行教育。
2.创新党建活动形式,丰富文化育人途径
2.1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党建党史理论学习
一是巩固十九大的胜利成果,宣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工作室利用晚自习时间走进班级,开展十九大精神和党史国史教育宣讲,并安排各班形象大使将讲座内容整理归纳,反馈宣讲成果形成笔记,提高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保持学生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和建筑经济管理系学生党支部“两学一做”工作部署,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每周四晚固定时间学习,实行签到打卡制度,扎实推进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三是参观和学习党史陈列馆,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学习,熟悉领会《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文件精神。
2.2开展开设“传承国学”人文讲堂
邀请名人、专家赴工作室举办国学讲座,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升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2018年6月,邀请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公益讲师李纯如老师开讲“孔门十哲之颜回”,从尊师、好学、仁德、复礼等方面对《论语》进行了详细解读。
2.3加强暑期社会实践
每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室均会开设一项以学生党员为主要成员,以“儒家经典文化之旅”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为广大学生党员构建了更具真实感的文化背景,带来了更具亲和力的价值引领,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丰富案例,提高学生党员对文化党建项目的认同度。
2017年暑假,工作室成员重走孔子周游列国之路,孔子学堂李纯如老师带队,瞻仰孔世祖的雕像,参观孔子还乡祠,感受儒家氛围。
2.4运用新媒体,加强管理大学生网络思想阵地
积极运用自媒体宣传推广,微信成立“尔雅工作室”公众号,定期推送工作室主题活动文章,加强粉丝互动,提高工作室知名度和美誉度。
公众号利用网络平台,以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根据学生特色和学生关注热点问题进行收集和梳理,了解学生意图,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做好回应和解释工作,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阵地的管理。
四、成效
通过“传承发展”系列文化育人品牌的创办,积极构建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的新途径,探索思政育人的新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1.工作室党员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推进
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得到加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文化育人效果显著。工作室成立三年来,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教师成员获得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学生成员获得国赛一等奖2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工作室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明显加强,道德修养得到显著增强。
2.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教育辐射作用显现,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通过大赛、表演、公益服务等加强了工作室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在班级、系部、院校、社区等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带动了广大同学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工作室内部成员团结向上、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和谐、高效的服务团队,提升了工作室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