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党史研究室
大足,闻名中外的石刻之乡,借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在沉淀和发展中破茧成蝶。
翻开改革开放40年的“大足档案”,我们自豪地看到,40年前,大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以传统农业为主,40年后,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日益提高。尤其是2011年设区以来,全区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随着渝蓉高速公路、三环高速公路和成渝高铁相继通车,潼大荣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与重庆、成都及周边地区的距离显著拉近,全区交通区位明显改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环境明显提升,民生事业明显进步。
龙水扬帆,邮亭远航,宝顶兴涛,万古弄潮,龙岗击流……40年弹指一挥间。
是什么在40年前给了大足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动力,让全区人民众志成城、沐风栉雨?是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春雷震动,全民解放思想、厉兵秣马、起步改革。
是什么在这短短40年让大足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从此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从试点到推广、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发展、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开放浩荡的浪潮里,大足坚定航向,闯险滩,战激流,风雨兼程,胜利驶入崭新而宽广的天地。
重庆直辖、大足建区、改革筑梦,对于永不停歇奋进脚步的大足,有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勠力同心,还有全区人民的砥砺奋进,今日大足再迈台阶,明日大足更上层楼!
今天的大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从容。
一幅幅壮阔的改革答卷形塑着大足崭新的模样。汽摩装备、电子信息、现代五金、智能装备、笔电配套,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发力,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三城同创、城市升级;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建设有序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全面发展。
40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总产值由4千万元提高到1000亿元以上;至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1.5亿元;常住人口人均GDP达到55091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0亿元;公路总里程达到2841.43公里;实现农业总产值66.9亿元;完成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96.8亿元。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站在高山远眺远方,我们信念如铁、目光如炬: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为了肩上的使命、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伟大的复兴,改革开放,大足再出发!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
40年来,一代又一代大足人奋力镌刻着历史。全区粮食总产量由28万吨增加到45万吨;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107元、15035元;城乡医疗保险、城乡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分别覆盖101.62万人、42.97万人;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0%;28380人脱贫销号……一个个数字,记录着百万大足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物资短缺到生活殷实,从贫困到小康,从票证时代到电商时代,每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无不印证着大足人民的幸福生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幼之育、学之教、劳之得、病之医、老之养、民之安……哪一件不被时常记挂在心头,哪一件不被时刻付诸行动。只有,为了人民的改革,才如此潮涌澎湃;只有,为了人民的改革,才让我们如此一往无前。
闻道而勤行,改革与发展,我们永远在路上!
◇大足高新区全景
◇大足区棠香街道冉家店新村
◇龙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