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9-08-31 08:12
红岩春秋 2019年8期

■ 王 丽

重庆市荣昌区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在荣昌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的工作作风,以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为目标,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攻坚突破“三件大事”,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高新区成功获批建设。

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批复荣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面积由2平方公里核准为17.05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2.5平方公里。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批优质企业纷纷落户荣昌。截至2019年6月,入驻工业企业540家,投产企业40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36家,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共10家,上市公司(子公司)15家(其中华森制药于2017年10月在深交所A股成功上市,成为荣昌区首个、重庆市第50个主板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2家,OTC挂牌7家,通过GMP认证企业24家,市级科技型企业38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就业人口5.84万人。形成以“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医药、轻工陶瓷和农牧高新”为主的“3+1”产业集群。拥有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等科研教学资源,与中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40多个科研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7个,省(市)级科研平台53个,市级企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3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及试点企业24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建设成为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7年12月19日,《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2019年4月,获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项目建成后,将通过数据采集和共享交换等方式,汇聚生猪养殖、交易、加工、流通及饲料、兽药、养殖机械等相关行业运行的数据信息,实现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的生猪数据共享交换。通过构建生猪产业监测预警的系列模型,为国家精准调控生猪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避免生猪供求周期性失衡和波动。目前,荣昌正大力建设稳定的专业化数据采集、分析、发布、服务及技术研发团队,加快全产业链条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加快生猪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快促进生猪产业数字经济发展,以大数据创新驱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猪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2018年1月22日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九次方大数据信息集团签订三方协议,合作开展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生猪全产业链,为宏观调控和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产品。

◇2017年11月,荣昌折扇亮相渝西川东互联网+名优特产推介会

◇荣昌陶

国家货运机场得到普遍支持。

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国家和市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在荣昌建设货运机场形成全市共识。2016年9月,荣昌区向市政府提出并邀请国内民航、快递物流权威专家论证在荣昌建设货运机场,得到了充分认可。2018年,荣昌开展多项专业论证及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201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受市政府委托撰写研究报告,国家发改委将货运机场纳入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并纳入重点项目统筹推进。

全力做好“四篇文章”,做优做强特色经济

荣昌猪、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是荣昌区的四大传统特色产业。2018年7月,市委主要领导在荣昌调研时指示:“要把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做好‘一头猪’‘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四篇文章。”荣昌区认真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围绕“四篇文章”,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打造产业群,做优做强区域特色经济。

做响“一头猪”文章。

树牢“中国生猪看荣昌”品牌,加快全产业链融合升级,打造华系种猪育种供种高地。抓住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机遇,积极探索生猪金融、生猪期货、生猪信托等新兴业态,助推农牧数字经济发展。截至2018年底,荣昌国家生猪市场的累计交易额突破800亿元,日均生猪交易达到10万头,占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10%,交易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实现生猪“买全国、卖全国”。荣昌国家高新区从2018年至今已引进一批畜牧科技重点项目。其中,某食品集团在全国各地开设1000多个专卖店用于销售荣昌猪肉、荣昌卤鹅等熟食产品;某食品集团在荣昌投资10亿元,建设3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荣昌国家高新区还引进了美国嘉吉等26家饲料工业企业和永健生物等18家通过GMP认证的兽药企业,是国内饲料、兽药企业布局较集中的园区之一。目前,荣昌“一头猪”已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相关产业达到250亿元产值规模。“荣昌猪”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百强品牌。

做强“一片陶”文章

。立足“陶文化”,拓展“瓷文章”,积极创建“中国陶瓷之都”。2015年开建“安陶小镇”,打造成集文化、旅游、产业、体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拓宽“陶文化+”发展模式和建设资本投入方式,引入政府、社会、民众三方资本,深度挖掘当地陶文化、移民文化、古驿站文化等历史文化,对老街老巷“修旧如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提炼与创新。形成陶文化与小镇建设的有机融合,陶文化主题建筑、小品、路灯等景观将荣昌陶(安陶)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一街一景中,形成处处皆景的美丽画卷。2018年,安陶小镇累计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5亿元。目前,全街道共有规上陶器生产企业12家,陶艺工作室50余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以生产工艺美术陶、日用陶产品为主,与茅台、郎酒等国内酒业巨头均有合作。同时,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力引进高级陶艺人才,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宜兴、建水、钦州以及湖南、四川等陶瓷产区的高级陶艺人才10余人落户,并通过开设荣昌陶非遗与传承培训班,培训本土陶艺人才150余人。荣昌国家高新区至今已引进唯美集团、惠达卫浴、金意陶陶瓷集团、简一陶瓷有限公司、北京创导工业、日丰陶瓷、科亿陶瓷等一批高端陶瓷工业企业,跻身全国新的高端陶瓷主产区。

做靓“一匹布”文章

。突出创新引领、龙头带动,推动夏布工业化、生活化,打造以夏布为特色的服装生产出口基地。深化与服装院校合作,实现机纺粗织纱向高织纱转型。2018年10月24日,专门召开了重庆·荣昌夏布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座谈会,邀请中国作物学会麻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等参加招商座谈。会后,荣昌与湖南华升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全方位深度合作。2019年1月,重庆尚上服饰有限公司在荣昌投产。同时,引进湖南华升集团在荣昌建设夏布小镇麻类展销中心及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荣昌夏布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优“一把扇”文章。

荣昌折扇与苏杭扇并称三大名扇。其精雅宜士人,其华灿宜艳女。古人有诗赞曰:“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金环并束龙腰细,玉栅齐编凤翅长,偏称游人携袖里,不劳侍女执花傍;宫罗旧赐休相妒,还汝团圆共夜凉”。为了做优做强非遗产业,荣昌区加强折扇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人培养,成立荣昌折扇行业协会,建立折扇制作、创意、体验、展销基地。引进优质企业,统筹整合资源,促进折扇规模生产,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荣昌折扇“老树逢春”。2018年8月,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召开,荣昌折扇被作为“市礼”送给前来参会的1000多名国内外嘉宾。同时,荣昌还引进苏杭制扇先进技艺,加强荣昌折扇衍生品开发,让荣昌折扇从生活用品蝶变为艺术品,推动荣昌折扇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10月,国家生猪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揭牌

◇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

扎实推进“三创”工作,创造高品质生活

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创造高品质生活,荣昌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在“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后,随即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的“三创”工作。陆续建成了何家坡公园、百竹园公园等一批高品质的城市公园。在实施“三创”过程中,荣昌大兴调研之风,根据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将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位于老城区中心地段的原区委、区政府大院有14株300多年的黄葛古树,该区决定将其保留,启动建设黄葛树广场,实现了还绿于民,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健身环境。以“街长制”为统领,推进“马路办公”常态化并延伸至镇街。面向社会提供物业小区闲置车位1.6万个,引进智能化停车收费系统,有序规范城区临时停车。实施“三无”老旧小区整治,整体搬迁城区蔬菜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水口寺和民生菜市场,给群众带来生活便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收运处置城区餐厨垃圾。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全面巩固畜禽污染治理成果。完善“河库长”四个全覆盖机制,濑溪河、大清流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标准。建成投用污泥无害化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建立镇街污水管网“建管护”长效机制。严控工业、扬尘、油烟、露天焚烧等污染,推广环保设备集中熏制腊肉,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在创文创卫工作中,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教育方面,该区引进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等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百姓“上好学”需求。在医疗方面,推进区妇幼保健院与华西二院合作,打造渝西川东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大力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突破无介入治疗和内镜下手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等一批空白。

2019年,荣昌将打造“四河八岸”棠城慢行系统,植入生态和人文景观,形成安全、便捷、舒适、循环的城市绿道。加快“智慧荣昌”建设,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在安防、交通、城管、环保、政务服务等领域的系统应用。高标准设计建设城市景观,实施城区智慧灯饰工程。深入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进一步深化“街长制”,坚持“马路办公”常态化。全域推进违法建筑分类处置,继续整治“三无”老旧小区。开工建设黄金坡城市休闲公园和玉带河生态文化公园、黄金坡初高中、黄金坡小学、成渝高速下穿通道,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二期项目。打造优质医疗教育集群,为广大市民提供生活便利,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